导航

90后獭兔养殖户张志杰的养兔致富梦

 2015-08-22 19:17  来源:

本网讯(通讯员 张志俊 张志扬)层层叠叠的大山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边,在大山的褶皱中,隐约能看到几户人家隐于其中,这里便是乌蒙山特困片区的一部分,滇东北高原腹地,也是90后小伙张志杰的家乡——镇雄县牛场镇诸宗村垭口。

2006年初中毕业后,张志杰回到家乡,延续着祖辈们年复一年的农耕生活。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是残酷、现实而又冷峻的,乡亲们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换来的仅是全家人一年的口粮。跌宕起伏的群山和九曲十八弯的山路阻挡不了这位年轻人追寻梦想的脚步,1991年出生的他决心改变自己和家乡贫穷的面貌,毅然决定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在亲友的介绍下,他收拾行囊,远赴几千公里之外的浙江务工。

在外务工的日子里,繁华的都市生活让张志杰开了眼界,也给了他启发,农村的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农村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农村也蕴含着丰富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农民也能成为价值的创造者和致富的带头人。他一阵激动,工作之余不断搜索新的信息、努力学习适合农民创业的各种行业知识,在海量的信息中,他捕捉到了獭兔养殖行业。于是,他到书店购买了大量的獭兔养殖书籍,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日夜研读揣摩,对獭兔养殖的市场前景、主要流程和卫生防疫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2011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决定结束漂泊打工的生活,回乡创业。经过多方访问了解,2012年8月,张志杰同昭通天乙獭兔养殖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到养殖基地实地学习了近一个月,又到昭阳、彝良等地的养殖场学习取经、交流经验,随后与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用自己多年辛苦挣来的积蓄和东拼西凑的8万余元建场地、拉电线、接水管,在村里建起第一家初具规模的养殖场,又借款6万多元从公司引进种兔和设备,正式开始摸索獭兔养殖。然而,创业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上天好似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因为资金紧缺、技术薄弱、经验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批出生的小兔几乎全部死亡,看着成片死去的小兔,他的心像针扎的一样,眼泪瞬间蓄满眼眶……

面对初次创业的失败,张志杰没有时间多想,也不敢去多想,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往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前行。他默默将死去的小兔进行消毒深埋后,彻夜翻阅养殖科技读本,并及时同合作公司取得联系,通过电话争取技术支持,寻求兔病防治方法,继续自己的“创业梦想”。 炎炎夏日,养殖场里闷热难耐,扑面而来的热气中夹杂着呛人的粪便味。为了给这些宝贝疙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他和家人一起在养殖场坚硬的石壁上掏洞、挖通气孔、安排风扇、架设饮水管网……忙到汗流浃背也浑然不知。寒冷冬季,因为设备的缺乏,夜间养殖场气温极低,为了不让新出生的小兔冻坏,他就将小兔抱回家中取暖,犹如呵护襁褓中的婴儿。春去秋来,日复一日,每天重复着如此机械单调的工作。

张志杰经过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技巧。从小就晕针的他不仅学会了给兔群打针防疫,还能根据獭兔的进食量和排出的粪便就知道獭兔患了什么病,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加以治疗。特别是刚出生的小兔比较脆弱,养殖场由于资金紧张,设施还不够健全,经常遭受老鼠侵扰,他便自制了用铁丝封闭的笼子,每当有母兔产仔的时候,整夜整夜守在兔舍,再将一个个小生命端到安全的笼子里。目前,养殖场已经累计出栏商品兔2000余只,实现销售收入15万余元,创业初见成效。镇雄县内其他乡镇陆续有人到养殖场参观了解,周边也有多户村民表达了参与养殖的意愿。

在别人的质疑中,张志杰认为这不仅仅是自己谋生的一份事业,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担得越久就越重,也就越放不下了。由于资金紧张,几年来,这个倔强的年轻人饱尝创业的艰辛与困难,但他前进的脚步和思索一直没有停止。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逐渐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带动周边的乡亲一起致富。他觉得,只要能在自己艰辛的付出后有收获,能带动周边乡亲共同致富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快乐的。

埋头苦干在大山深处的张志杰,似乎永远都不知道疲倦。虽然前路漫漫,困难重重,他依旧没有停下自己追逐梦想的脚步,没有停止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思索和追求。在苦与乐的劳作中,他始终义无反顾地往前冲,努力用行动践行着自己当初的誓言,朝着把养殖场办得更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打造农民创业示范点的目标负重前行!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