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11-21 09:38重阳节秋高气爽,我从城里回乡下,正赶上村里摆坝坝宴。
穿过一排排小洋楼,走到广场上已是热闹非凡。广场一角,用砖头架着大铁锅,妇女们系着围裙,两人在灶门前烧火,七八个人围着灶台忙碌。几十张桌子,像阅兵方队那样,在广场中间整齐摆开,红色塑料桌布迎风招展,像是等待着检阅。桌上摆着碗筷,还有酒壶、酒杯。
祭祀在戏台上举行,几个男人敲锣打鼓,一群女人扭着秧歌,一些年轻人抬着神像,上面摆着水果、糍粑、猪头、烧酒等供品,老人们头戴茱萸跟着行走。茱萸是一种香草,重阳节插戴茱萸,据说可避邪长寿。当然,也与思念、怀念紧密相联。
这个传统村落,美食与感恩同在,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诠释。一条小河从广场旁边流过,衔接和贯穿着乡村朴素的日常生活。但在今天看来,曾经污染不堪的小河而今清澈见底,水流欢快地流淌着,亲眼见证了这个普通的乡村,既有绿色生态的环境,又有亘古不变的风俗。
一位乡村厨师,戴着白色高耸的帽子,正伏在案板上切菜、摆盘,放作料。我走过去和他攀谈,得知像他这样的乡村厨师,在镇子里面有不少。无论红白喜事,还是大型节庆,人们更愿意聚在一起,品尝厨师带来的美味。在重阳节前后十天时间里,坝坝宴每天在不同村子里上演,连续二十余天反复热闹,提醒着年轻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这时,灶台上的蒸笼有十几米高,热气腾腾。厨师站在木梯上,一手拿碗,一手端盘,不停地忙活。本地人口味只有当地厨师能够把握,这是坝坝宴厨房的公开秘密。蒸菜永远是坝坝宴的主角,把鸡鸭鱼肉蒸得入口即化,用来敬老最合适不过。蒸是中国菜的基本烹饪方法之一,而且“蒸”与“祭”同义,祭品要保持完整形状,水蒸气的运作使热量均匀扩散,鸡鸭鱼肉整个不被破坏,放上辣椒、胡椒、生姜、大蒜等,经过高温那么一蒸,老远就闻出这农家菜味道。
村民们陆续来到广场上,坝坝宴要开席了。众人依次落坐,长者坐上席,次者坐下席,平辈坐两侧,这也是农村敬老的规矩。每次新菜上桌,长者不动筷,其他人不能吃。今天是重阳节,主角更应是老人,除了请他们坐上席外,还会收到年轻一辈赠予的红包与祝福。我亲眼见一女子,买了一束鲜花,献给她的父母。现在不愁吃穿,讲究的是生活品质,精神文明在农村得以充分体现。从最初祭祀到庆祝活动,美味与团聚缺一不可。这样的坝坝宴以美味为载体,把村里人感情紧紧地联络在一起。
作者:杨治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