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纬29°
2019-11-13 10:052019年1月10日,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举行迎旗、授衔和换装仪式,从消防官兵到消防救援人员,改革转制后的消防员们退出现役转为行政编制,对于消防官兵而言,不仅是脱去军装,更意味着现役军人的身份、职位职级、工资待遇、管理机制、社会荣誉感等将全部改变。
既然是改革,必定会带来阵痛,而处于过渡期的消防员们则是直面改革的人。2004年入伍的关世玉是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人,也是一名老消防员,2005年踏入昭通这块土地时便与昭通结下了不解之缘。15年间他从一名籍籍无名的小战士成长为大关县消防救援大队中队长助理,期间参与过无数次的抢险救援任务,汶川地震荣立二等功、彝良“9·07”地震荣立一等功,获全国优秀人才士官二等奖。当记者提及他们新换的制服时,他感慨万千,直言脱下一身橄榄绿,对他来说,不仅是制服颜色改变了,更是改变了自己的军旅情结。
关世玉说:“以前总是听到别人喊我们兵哥哥,心里十分自豪,现在脱下绿色的军装,换上崭新的蓝色制服,颜色变了,制度变了,甚至称呼也不再是消防战士了。虽然改制了也要继续做好本职工作。”话语间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关世玉内心对军装的依恋和不舍。
改革前,关世玉也曾迷茫和犹豫过,是继续留在条件艰苦的昭通,还是回到经济发展较好的大连。他一直下不了决心,毕竟老家还有年迈的父母,与妻子和女儿也是两地分居,女儿现在8岁了,他从来没有去接过孩子放学。关世玉清楚地记得女儿曾说:“别的同学放学都有爸爸去接,我爸爸一次也没有接过我,我好像没有爸爸一样。”这让关世玉非常地难过。他也开导女儿:“要是哪里发生了火灾、交通事故有人员被困,爸爸因为去接你放学,那些被困人员有可能失去生命,爸爸如果第一时间赶到,被困人员就会第一时间被救起。”慢慢地,女儿也理解了关世玉工作的重要性。
15年来,关世玉见证了昭通的发展,每次参与抢险救援任务后群众对他们的高度评价,让他割舍不下这份职业荣誉感。15年来,从来没有来过昭通的父亲,今年第一次踏上了这块土地。关世玉带着父亲到昭通城各处转了转,了解了昭通的发展。父亲的一句话让关世玉下定决心留在了昭通。“现在到昭通的交通也非常便利,昭通经济发展也很迅速,不管是留在这里还是回到老家,我都支持你。”
改革方案出台后,一系列的保障性文件,为消防员解决了后顾之忧。如今,关世玉的爱人把户口迁入了昭通,还享受了未就业补贴,女儿也在昭通市实验小学上学,这让关世玉更加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心。
“业务培训、装备检修、日常训练,一项都不能落下。值班备勤随时待命,遇到突发事件时保证在第一时间就能到达现场。不管体制、机构、衣服怎么改,职责和使命没有改,我热爱消防事业,我会一直干下去。”关世玉掷地有声地说。
昭通是受地震、地质、气象灾害威胁最重的市,老旧小区、“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等火灾隐患突出,群众失足坠崖、涉水遇险等救助难度大,对消防救援队伍的救援经验、能力要求更高。同时,昭通万人消防员比例全省最低,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消防指战员都是外地人。在应急救援力量本就十分短缺的情况下,针对存在问题,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适应消防职业特点的优待措施,鼓舞全市消防救援人员士气,保留住现有骨干人才,激励培养更多救援业务骨干力量。2019年7月26日,昭通市政府正式印发《昭通市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实施细则》。
来自湖北省孝感市的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处主任严红涛入伍21年,参加过多次抢险救援任务,如今他选择了留在昭通。严红涛说:“昭通地质灾害频发,条件艰苦,老百姓对消防救援这支队伍的强烈需要,让我内心深处感受到从事这份职业的光荣,不管体制怎么改,但职责、使命不改。广大消防指战员将继续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市民金德凤在火车站排队进站,对窗口醒目位置张贴的“军人优先”和“消防救援人员优先”,表示充分赞赏。她说:“消防员赴汤蹈火理应享受这种待遇,尽管消防员已经集体脱下军装,但在她心里仍然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
“消防员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是最帅的逆行者,他们理应得到国家的照顾、社会的优待、人民的尊重。”谈及改制转隶后的消防救援队伍,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王苹作出了高度评价。
对党和政府给予消防救援人员的关怀优待,对社会各界给予消防救援人员的理解支持,全市消防指战员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从消防战士到消防员,从“橄榄绿”到“火焰蓝”,变的是衣着和徽章,不变的是他们为人民负重前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指战员改制不改初心、转隶不转作风、换装不换思想,用铁肩担当,用决心清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 娟 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