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从破旧土坯房到崭新砖混房的转变——永善县6年消除农村危房4.32万户

 2019-11-06 10:24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4年以来,永善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和贫困地区扶贫投入的机遇,把解决群众住房安全作为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一项紧要任务,采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与易地扶贫搬迁“双管齐下”,20余万群结束了居住破旧土坯房的历史,住上了崭新的安居房。

地质脆弱

建设抗震民居和搬迁避让成为最大民生

永善地处马边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2014年4月5日、8月17日,永善县相继发生了5.3级、5.0地震,造成民房倒塌614户2574间,严重损坏3587户14548间,一般损坏6390户23559间,房屋倒塌的次生灾害致52人受伤。

一年两次强震,使得本就贫困的永善农村群众生命安全遭受严重威胁、财产遭受重创,建设“抗震民居”已然成为永善最大的民生。

永善县境内山峦叠嶂、地势陡峭、峰高谷深、沟壑纵横,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据永善县自然资源局排查统计,至2014年,全县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达418处,分布在15个乡镇121个村(社区),地质险情危及着7158户30343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有山体崩塌隐患67处。

地质险情最为突出的团结乡团结村,地处深山峡谷,地质隐患大都处在几十米、几百米的悬崖峭壁上,根本无法治理。每一次地震,县委、县政府最大的担忧是因地震引发的地质次生灾害发生。

既然治不了,县里对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只能聘请当地群众担任监测员进行监测,但类似大兴镇鲁机村板厂二组的危岩,按当地群众的话说是“猴子上去都要栽跟斗”的地方,监测员也无法攀上悬崖绝壁进行监测。

受严峻地质险情的威胁,面临无法防、无法治的窘境,搬迁避让成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唯一出路。

多重因素

居住土坯房成为群众一辈子的“宿命”

青胜乡青胜社区青明一组大火烟4户群众,因为不通到户公路,在实施农危改时,足足1公里的运距,所有建材物资完全用人工制作的竹船从村组公路上顺着山坡往下拖,上坡时还得人工背着竹船走,单修建房屋主体,就耗时近一年。房子主体修建好后,挂钩帮扶部门和乡村干部20多人组成“帮建突击队”帮助群众搬运门窗。

像大火烟这样人居分散、人烟稀少,不通到户公路的地方,在永善农村随处皆有。

“公路起槽槽,开车蹦迪高;处处是稀泥,开车玩飘逸。”曾是永善县道路交通的真实写照。时间回溯,永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起点低、欠账大,至2012年,全县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只有65公里,仅占全县总里程980公里的6.6%,是全省5个、全市唯一一个未通二级路的县。尤其农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路不通车,晴通雨阻现象十分突出。

水竹乡沙坪村杨家坪村民小组,近乎60度的陡坡上,13户人家无法找到平缓的宅基地建房,在这样的陡坡上建房,仅开挖基础、支砌挡墙就得花上5、6万,高昂的建房成本对老百姓来说是一笔“天文数”。

胜乡青胜社区花坪一组,背靠大山,前临江边悬崖,部分群众后辈分家后要“另起炉灶”无“容身之地”,想扩扩不开,想建建不了。

全县最高海拔3199.5米,最低海拔320米,受气候条件影响,上半山山村建房施工严重受限,工程推进较为困难。

由于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城乡的发展反差让他们产生了不想“故地重游”“回归原始”的愿望,同时,也怕回乡建房影响务工收入和建房差欠新债,大多数外出群众不愿返乡建房。在家愿意建房的农户,又面临无资金、无劳力、无技术的“三无”困境,导致农村危房改造组织难。

交通不通,人背马驮,高昂的运输成本让老百姓“望路兴叹”,想修建抗震安居房只能“水中望月”,居住土坯房成为一辈子的“宿命”。

压实责任

把农危改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

青胜乡青胜社区缸子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彭连均,家徒四壁,多年蜗居在破旧的土坯房里。

2017年以来,乡村工作人员上百次做工作要求其修建安居房,但其始终以没有自筹资金、贷不到贷款、政府补助资金不够建房等为由,既不自主建房,也不同意政府帮建。

挂钩帮扶青胜社区的永善县委政研室了解到情况,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帮助协调宅基地和建房贷款,并从单位办公经费中挤出3000元为其支付调换宅基地的附着物补偿。在大家耐心细致的宣传引导和真心帮助下,彭连均最终被感动建房。

在彭连均修建房屋的过程中,政研室明确一名干部为其担任“第一户主”,“保姆式”服务料理建房事宜,全面落实“九包九到位”措施,帮助彭连均一家建起了安居房。

工作人员跑烂脚皮、磨破嘴皮、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帮扶精神,让彭连均深深感动。“感谢你们,为我的事情操透了心”,这是彭连均发自内心的感慨。

彭连均仅是永善广大挂联干部真帮实扶的一个缩影。

永善县将农危改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要求,采取“以房找人、以户对房”方式,通过全覆盖开展专项调查,精准锁定实施对象,做到应建尽建、应改尽改。实行县处级领导挂乡(镇)、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包村、干部职工包户制度。坚持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刻在心上,抓在手上,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做到村村有领导、户户有干部、人人有担当。

挂钩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每月到乡(镇)牵头研究1次农危改工作,逐村、逐组、逐户研判,找准问题短板,一户一策抓推进;各乡(镇)将农危改任务分解到人,时间具体到月、到旬、到天;一线挂联人员和结对帮扶干部向包保农户亮明身份、公布联系电话,严格落实“九包九到位”(即:包宣传引导、包资金筹措、包规划放线、包建材准备、包技术指导、包质量监管、包建设进度、包施工安全、包资料完善;做到选址到位、基槽开挖到位、下基础到位、设抗震柱及浇筑地脚圈梁到位、墙体支砌到位、楼层支模及扎筋到位、楼层打板或盖瓦到位、门窗安装及室内外装修到位、搬入新居到位)责任,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一包到底,直到竣工验收并搬迁入住。

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根本举措,以“五清”(政策清、就业清、产业清、配套清、家底清)行动为抓手,圆满完成三年行动计划6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搬迁安置群众4574户18591人,新增搬迁进永善县城红光安置3596户14847人和选择昭阳区靖安、鲁甸县卯家湾安置4154户19564人的各项工作正高效推进。

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3235户,基本实现了“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清零”和“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应建尽建、应改尽改的目标。

多措并举

建起农村贫困群众“安居房”

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住有所居是首要的硬任务。

为有效破解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永善县自2014年起,在全县上下打响交通基础设施“三年大会战”。三年时间,建成通乡油路5条151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硬化建制村公路75条831.6公里,实现村村通硬化路。

脱贫攻坚大决战中,永善县整合涉农资金3.3亿元,争取国开行贷款7.3亿元,启动实施了贫困村村组道路硬化2001公里,完成硬化1572公里;投资5600万元,新建贫困村村组道路295公里,完成280公里,实现了50户以上的村民小组全部通硬化路,30户以上的村民小组全部通公路。

通过大力实施交通“内循环”工程,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清除了制约群众建房的最大“屏障”。

为解决群众自筹资金不足问题,县财政拿出资金13874万元提高农户建房补助标准,协调金融部门发放贷款21149.3万元,财政贴息500余万元。交运部门针对大量村组公路在建与群众建房物资运输冲突的实际,合理组织施工,安排时段保障群众建材物资运输;市场监管部门落实砂石料限价保量供应措施,对钢材、水泥等大宗建材物资,设立厂家直销点,确保主要建材不断档、不脱销、价可控;水务、供电等部门立足职能职责,全力保障建房群众用水用电,为全县农村危房改造营造了良好环境。

永善县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以“自建、援建、帮建”方式,发动群众亲帮亲、邻帮邻,动员机关单位、企业、社会各界慷慨解囊,竭力为群众解难帮困。挂钩帮扶部门组建工作专班一线督促落实,帮助群众协调建材物资、建房贷款、组织施工力量,组织党员先锋队和建帮突击队帮助特殊困难家庭完成危房改造建设。

为确保农危改工作责任落实、工作落细、任务落地,永善县从县纪委监委、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扶贫办、县农危改办等部门抽人组成专项督查组,对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将督查发现问题清单式反馈至乡镇和挂包部门,限期抓好整改落实。

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乡镇、部门和干部绩效工资、扶贫责任金、年度考核等挂钩。工作力量沉到底、宣传动员反复抓、困难问题帮到位,是永善县打好农村危房改造“歼灭战”的“金钥匙”。

永善县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居住安全,在建设住房的同时,综合配套水窖、畜圈、沼气池、太阳能,新修道路,绿化村庄等基础设施,极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赞誉。

(通讯员 周兴文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永善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