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张发德:脚踏实地帮穷亲

 2019-11-04 11:28  来源:昭通新闻网

“培训转移劳动力短期增收,培植产业助农中期致富,发展观光旅游长远奔小康……”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巧家县白鹤滩镇中村村党总支书记张发德带领全村百姓,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力培训就业、冷凉蔬菜种植、林下养殖、畜牧养殖、经济林果种植、观光旅游等产业,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贫困群众最终实现短期增收、中期致富、长远奔小康的目标。

现年55岁的张发德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自2010年担任中村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始终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先后被评为巧家县优秀党务工作者、核桃和花椒产业发展先进个人、昭通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又被评为云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好村官。

中村村国土面积14.93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最低海拔1760米,最高海拔3300米,辖7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共693户2813人。2015年,中村村还有土坯房673户,无硬化道路,无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562元。2016年,中村村已实现整村脱贫出列,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2户1163人,已脱贫256户1137人,未脱贫6户2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4%。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张发德积极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有关脱贫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素养;狠抓全村党员及村“两委”干部作风建设,要求村、组干部绝不插手民生项目的实施,绝不在扶贫资金上动脑筋。落实挂包责任制,要求每名班子成员至少挂钩1个项目、1个产业、2个村民小组,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大会战中。

为准确把握中村村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工作,张发德跑遍全村每家每户、田间地头,最终找出本村穷根——基础设施太薄弱。为此,张发德往县城跑了无数次,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及挂包单位汇报,2016年共为中村村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00余万元,硬化建制村公路30余公里、户间道路23公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15户,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活动室9个,建垃圾处理池5口、生态污水处理系统1套,实施太阳能热水器210套、安装太阳能路灯36盏,新建人饮管网8公里、人饮工程5件,解决6个村民小组228户862人的饮水问题;新建三面光沟渠1.88公里;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0个、广场1个和26间垃圾收集房,卫生室1间。一系列项目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送他粮食不如教他种地。”张发德的脱贫思路简单却很有道理。他始终坚持主动向上级党委、政府和联系帮扶部门汇报工作思路、带头在各小组召开院坝会与农户商讨,最终确定“培训转移劳动力短期增收、培植产业助农中期致富、发展观光旅游长远奔小康”的精准扶贫方案。先后到县农业局、县畜牧局邀请种植、养殖专家,培训村民200余人次,提高了村民的技能水平;采取“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推动、品牌拉动、能人带动、干群联动、社员互动”的方式,引进德丰公司建成养鸡场9个,带动300余户农户年养殖生态鸡4万余只,实现产值600余万元。发展种植大户,实施冬桃核桃套种1800亩、冷凉蔬菜500亩、烤烟130亩,发展能繁母猪养殖户5户,建立蘑菇基地2个,大棚蔬菜基地2个。引进企业发展软籽石榴基地170亩,目前带动贫困户16户67人;种植80亩食用玫瑰和观赏玫瑰助推中村村乡村旅游。招商引资引进兰华中草药公司建立中草药基地,种植重楼、白芨等中药材30余亩,预计年产值达200万元。

为帮助全村群众真正从思想上富起来,张发德带领村“两委”积极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发挥“新时代讲习所”作用,宣传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同时,创新改变过去“一次性”输血模式,采取劳务补助、生产奖补等激励措施,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创新实施“家门口”责任制,将村中道路分片划分、各自负责,采取“月评、群论”制,每月群众自评实施奖惩;带领村“两委”开展调研、征求意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管理,加大对农村操办酒宴行为约束力度,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通讯员 胡华伦 李可英 冯巧 王秀英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