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恋上一座城从饮食开始

 2019-11-04 15:1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民以食为天。无论走到哪里,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通过美食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风情、地域文化。美食不仅仅满足味觉,更是一次饮食文化体验的过程。有美食的地方,心甘情愿驻足停留,谁会拒绝舌尖与美食浪漫的邂逅。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就是让人不得不驻足的地方。

许多外地人离开盐津县时总会留恋地感叹:盐津人太会做吃的了。煎炒烹炸也好,蒸煮炖烤也罢,都可以进入肠胃。这不是说盐津人饥不择食,相反却是盐津人对饮食文化的自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良好的食材,即使是身怀绝技的名厨,也无法做出让人称赞的美味佳肴。\

盐津县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变化多端的立体气候,湍湍溪流,繁茂植被,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食材资源。盐津县的物产丰富,这在历史上是有案可查的。盐津县位于乌蒙山系,山体巍峨耸翠,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32座,河流达5063条,森林覆盖率达54.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2000毫米以上,年均气温18℃。清末进士本土诗人李明璋的《咏落雁四时景·春》:“春容淡淡巧凝妆,裹雾梳云粉黛光。欲近龙潭凭雨洗,佩将芹草作兰香。桃红点点唇初抹,柳绿丝丝鬓未霜。”生动刻画出盐津山清水秀人更美的自然环境。民国时期陈一得编《盐津县志》记载:“山林多竹木,场圃饶果瓜”“山高谷深,物尽繁殖,足为民生资源” 描绘出山上的竹树木青翠欲滴,园里瓜果四季飘香,生存的环境利于物产繁茂,这为勤劳的盐津人民创造了良好的耕作条件,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平台。

盐津县四季青山拥翠、云蒸霞蔚,有“天然氧吧”的美誉,物博人勤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被称之为“乌蒙珍禽”的盐津乌骨鸡,汤清味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享有“食为肉之首,药为肉之冠”的美誉;罗汉笋、方竹笋、慈竹笋、苦竹笋解除油腻,健脾开胃,尤其罗汉笋在国内一直列入高档蔬菜之列,素有“菜中灵芝”之美称;玉米、紫薯、洋芋、魔芋抗癌健身;落雁乡状元米,兴隆乡“牛骨头”精米风味独具;各类蔬菜翠绿香嫩、爽口养胃;油辣菇、猴耳菇、茶树菇、牛肝菌等菌类热闹了夏天的山野。

盐津县山多,竹笋等野生植物漫山遍野;盐津县田多,田里泥鳅、黄鳝、田螺等可食之物俯首可见;盐津县河多山涧多,河中山涧里溪鱼、河蟹、黄辣丁等水族资源品种繁多;盐津县空地多,空地上可以种植各类果树和各种蔬菜,同时,还可以养猪、养鸡、养鸭、养鹅等等,这一切都为盐津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食材。

盐津县群山围绕,饮食习性自有独到之处。饮食文化兼纳川滇黔的精髓而又独具一格,对菜的讲究、对味的把握,强调川菜麻、辣、鲜、香,追求口感纯、厚的隽永,于是有了“吃在盐津”之赞誉。

代表美食最高水准的是盐津十大名菜:椒麻乌鸡、辣子豆腐、活水肉石鲃、黄姜豆花、腊猪蹄炖粉条、天麻炖乌鸡、酸菜米豆汤、粑粑回锅肉、酸辣肘子……既是名厨名店招牌菜,也是寻常百姓家常菜,都选用本地原生态的食材加工而成,色香味极佳,菜品典故意味深长。品一方名菜听一个故事,食客感受到美食美情。

盐津小吃是盐津饮食的一张名片。“中国·豆沙关美食文化节”以好玩、好吃、好喝、好看聚集人气,游客在饱览豆沙关古镇美景之后,还可到豆沙关古镇“美食一条街”饱口福。美食节期间,盐津县域内各具特色的美食汇聚豆沙关古镇。40余家美食餐饮商参与,美食品种丰富,很多摊位每天还花样翻新,不断推出新品。“美食一条街”各种名优小吃五彩缤纷、香味扑鼻,诱得游人食欲大增。走到哪儿,哪儿就是一场舌尖上的饕餮邂逅。每一家摊位前都挤满了游客,有的还排起了长龙,大家吃得酣畅淋漓,过足了瘾。猪儿粑、桐子粑、包谷粑、黄粑、泡粑、火草粑等系列制品甜得够味,把盐津人的柔情一展无余;凉皮、凉面、凉糕、凉虾、凉粉、冰粉等清凉小吃是烈日之下最好的解渴安心之物;小笼包子、鸡汤水粉、麻辣水粉、炸洋芋、小锅米线品出盐津人火辣辣的生活激情;糖包谷花、苕丝糖、炒米糖、苕果果、溜溜汤圆、包谷花、巴壳子等农家传统小吃,甜辣酸香都够味。

美食当前,食客们顾不上斯文,走累了、吃累了,一下子坐在通道口上歇歇脚,眼睛永远不会闲着,尽情看着摊位里师傅们各显绝招。老板热情招呼客人,长长的吆喝声,吸引游客把特色美食捎回家。大包小包装下了美食,却装不下食客心里最美的时光。

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盐津县,要做的事很简单,要么在吃饭,要么在吃饭的路上。不是说这里的生活有多富足,从金沙江大峡谷吹来的风,养了一方山水,暖了一脉人情,守一湾江风,品一方美食,人文风情入骨,盐津县毕竟是一个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盐津县就餐,最好选择家常小饭馆,这种小饭馆集中在沙坪桥、老街、下场口等地方,价廉物美、服务周到,能吃到最有盐津风味的菜肴。随便踱进一个家常小饭馆,你就是尊贵的客人。老板立刻端上清热的苦丁茶,让你卸下舟车劳顿的疲惫。老板娘招呼完客人,把菜在菜板上切得暴雨一样骤响。就对着当街的一方土灶,抽油烟机“咔咔”在响,胖胖的老板挥舞着锅铲“叮当”作响,潇洒自信极富节奏。不一会儿,老板娘就喊上菜了,还热情叮嘱一声菜来了,慢慢吃。细嫩的乌骨鸡、醇香的老腊肉、新煮的毛豆、清脆的鲜竹笋、滑嫩的蕨菜……几个家常菜就摆满了八仙桌,配上一杯劲道的庙坝包谷酒,氤氲袅袅,麻辣鲜香吃得满头大汗,惬意非常。

盐津人有“泡”茶馆的习惯。酒足饭饱后踱到东风大桥头或者滨江路的茶楼里坐坐,在方木桌前坐下,来一杯绿茶,刚平街的茶楼已经是四楼,水泥柱墩支起的吊脚楼招揽了一江清风,凉爽而舒服。诗人于坚说:“盐津县这地方行政上属云南,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却属四川。”这话不假,左右茶客们川言蜀语确有身处蜀地之感。借一方木窗仰望,蓝天白云、峡谷静水、茂林修竹、美食美女,真可谓“美景与美食齐飞,清茶共清心一味”。这应了陈尧佐“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的意境。在盐津县久了这滋味会长进骨髓,魂牵梦萦,即便舟车远足,百菜无味时,一定急寻有“盐津”招牌的餐馆,念想着盐津菜满口盈香的滋味。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无限怀念。

盐津县的饮食文化自有一份淡然情怀。一杯浓浓淡淡的绿茶,对着青山白云,对着街肆行人,就可以待上半天。慢慢品味你会发现,特色餐饮、茶馆文化、吊脚建筑等地域习俗,浓缩出盐津人特有的豪放与倔强。

这种体会往往来自精神上的吸引,更是文化上的认可。盐津县素有“滇川门户”之称,长久的商贸过往,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县境内遗址、摩崖、石刻遍布全境,溪流、峡谷、险滩、丛林、田园汇聚一体,奇峰、绝壁、怪石、溶洞、瀑布互成映衬,宛若一幅瑰丽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卷,是亲近自然、修生养性的好地方。

“盐津有道,袁滋题壁,滇南枢纽,千年商驿。盐津产盐,盐城驿口,因盐得名,因盐兴市。盐津有味,古道古镇,古风古韵,古纳四面八方;美山美水,美女美食,美在天上人间。”守一方山水,读一卷诗书,本地文人就这样概括盐津县,骄傲而自信,完全可以想象到看过山之高远,阅过古道径深之后,那份淡定与从容。山川有情,岁月留意,借一份阳光,在温情的盐津县等你,一起驻足,沉醉于一份恬淡的光阴。

    作者:周永轩 

审核:殷国庆   责任编辑:杨杰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殷国庆
责任编辑:杨杰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