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

 2019-10-18 10:4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古寨,《鲁甸县地名志》简注为:“雍正四年(1726年),清军从昭通出发,不到此地天即黑,后鼓劲到此安营扎寨,故名鼓寨;雍正九年(1731年),战事结束,遂演称古寨。”虽然这个解释有编故事的嫌疑,但已无从考证其真实性。鲁甸县共有两个古镇,一是县城驻地的文屏镇,二就是古寨镇(也称古寨城)。民国21年(1932年)设古寨镇,之后改称文贤镇,民国27年(1938年)复称古寨镇。古寨地处龙树镇政府以北4公里的龙树河东岸,现属龙树镇的一个社区,距鲁甸县城30公里,昭阳城区至昭阳区炎山镇老公路穿过其间。古寨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相对为富庶之地。古寨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居民主要沿南北走向的公路而居,人口稠密。

史上古寨是兵防要地。明末清初,彝民聚居于此,先后为禄、陆、龙、苏姓土司的属地,也是巴布彝民渡金沙江来往乌蒙府之间的中转站,素有乌蒙府治西部门户之称。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后,设古寨巡检署,属鲁甸厅辖,从九品,主缉盗贼,有兵丁14人。当时古寨属乌蒙中营讯地,建有讯防署(中营衙门),雍正九年(1731年),乌蒙镇改为昭通中营驻防府城,增设古寨前营游击,建古寨土城。设东南西北四门,内建前营游击署。正门前照壁,两面有八字墙,在头门(大堂)上悬挂匾十余块。南面有圆宝山,建牌坊。城中有城隍庙、文昌阁、武庙;西面有江西庙、观音阁、财神庙;中有前营门、中营剑道、后营门,另有官营盘、南门榨子,除东面临山外,南北西三面挖建壕沟。

龙树河两岸即黑鲁至苏甲一带,统称凉山。当时在黑鲁至苏甲一带设凉山讯、苏甲讯和黑鲁基讯,筑有千总署,把总督、外委署和阿噜伯、塘房等哨卡。有古寨前营游击1员、守备1员、千总2员、把总3员、外委1员,马步兵共1100名分防凉山。同治十一年(1872年),署游击涂开科及光绪七年(1881年)署游击李澍先后续修。后因年久失修,逐渐倾圮。

古寨建校历史久远,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官立古寨两等小学堂,校址古寨原游击衙门内,招两个年级两个班,学生60人,教师2人。民国4年(1915年),按教育部《国民学校令》规定,改县立两等小学为区立国民小学,招初级1个班,16人,教员1人。民国21年(1932年),改区立为县立。民国23年(1934年),改建为两级小学,校名“古寨镇文贤两级小学”,校址迁到武庙。民国30年(1941年),推行“国民教育制”,学校更名“古寨镇中心国民学校”,有六级6班,166人,其中男生162人,女生4人,教职员8人。1951年,学校更名龙树区中心学校,有教学班6个班,210人,教职员8人……1988年,中心校迁至龙树区所在地的龙树村,更名龙树区(镇)古寨小学至今。

古寨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光绪年中晚期,城中沈氏第二代出过一个“都尉第”,为清代四品武都官衔,名沈兆雄,生于同治初年。当时沈氏红极一时,德高望重,乡人礼敬有加。那块“都尉第”牌匾为横款,长1.3米,高0.6米,为描金楷书,无年代及相关落款。遗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因其后人家境贫穷,被一湖北人360元钱买走。

如今的古寨,已是满目现代建筑,原古城风貌荡然无存,剩下的几间老房屋和3棵树龄约250年的三合柏是历史的见证,其中一棵在古寨原文昌阁(今古寨小学)内,另外两棵在原巡检署(今古寨社区居民委员会)门口,树高18米,胸径83厘米,枝繁叶茂,颇为壮观。树冠呈圆顶形,该树集圆柏、侧柏、刺柏三种树枝共同生长。

作者 曹志光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