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05-20 07:11记者 钟永宏 汪舒 通讯员 罗勇
2015年春夏之交,记者走进镇雄县果珠彝族乡杨家坪。这里是两年前高坡特大山体滑坡后建设起来的群众安置点。安置点内,房屋上的青瓦、牛角房檐呈现出浓浓的彝族民居风情。居室内部功能齐全,包括了客厅、卫生间、卧室、厨房。
高坡村的副主任曾德西和村民们一样,通过抽签方式分得一间150平方米的居室。
“牛角是彝族的图腾,他会让彝族同胞更加勤劳、更为勤奋。”曾德西说。
“去年春节,县直部门的干部来慰问乡亲们,给每户村民送来了价值5000元的家具。春节那几天,县里的领导还来到杨家坪和我们一起过春节。群众都说,去年春节,是我们高坡村最热闹的一个春节。”
果珠彝族乡乡长陇贡敬告诉记者,去年,乡里就为高坡村的田咡子、核桃树,鱼洞村的小林口、丫口等苗族同胞购置了芦笙、竹笛等民族乐器,定制了少数民族服饰,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民族歌舞排练。举办了彝族文化传承培训班,系统挖掘整理彝族的历史文化。
果珠彝族乡作为镇雄县四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人口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的镇雄县有4个民族乡、25个民族村和567个民族自然村,大杂居、小聚居是镇雄少数民族的总体特点。
“全县有15.5万少数民族同胞,相当于其他地区一个小县的人口规模。”
近年来,镇雄县花大力气塑造民族文化精神,系统挖掘整理民族的历史文化,提升村民文化自觉与自信,使文化在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经济发展中的潜力日益得以显现。
在距离果珠彝族乡20公里外的林口彝族苗族乡木黑村湾子村民小组,是一个纯苗族同胞居住地。2014年农历6月24日,林口彝族苗族乡苗族在村子里刚刚建成的湾子苗族文化广场上举行了花山节活动。
“3天的时间里,我们苗族同胞举办了祭祀、特色体育竞技比赛、大型文艺演出。广场占地7亩。但花山节那天,四乡八里来了5000多人!后边赶到的群众只能站在广场四周的小山坡上向广场张望。”
湾子村民小组组长熊宗祥回想起广场上男人们唱歌跳舞、妇女们绣花、孩子们追逐的情形,显得兴奋而骄傲。
“我们正的筹划,自筹资金20万元,建设一个200平方米的林口农耕文化馆。把我们本地历史上的生产生活工具、一些风俗习惯用具和民族文化制品展示出来。比如织布机呀、农耕用具呀、失传的手艺制品呀,现在我们已经收集了70多件。”林口乡乡长陶绍林告诉记者。
而就在林口湾子村苗族同胞庆祝花山节前不久的农历端午节上,在镇雄县的另一边,杉树乡细沙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那里的苗族同胞也载歌载舞着实欢快了一回。在连接桥处,苗族同胞跳着迎宾舞、说着祝酒词、敬着迎宾酒;在苗族文化展室里,苗族同胞在古老的织布机上亲身示范织布,展示着苗族服饰的古往今来;在苗韵广场,苗族同胞对歌跳舞,为客人们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在院内,拔河、斗鸡、斗画眉……
记者从镇雄县民宗局了解到,近年来,镇雄县在4个民族乡镇建设农家书屋近30个、文化站1个、建设少数民族健身工程2个,落实村村通项目指标26955户。全县通过少数民族研究会、重大节庆活动,确立将境内的以古小米多、花山大火地、塘房凉水、林口娃飞、坡头亳都、果珠高坡等17个彝族苗族集中居住点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基地;举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培训等活动为载体,唱响了发展民族文化的主旋律。同时,在4个少数民族乡镇成立少数民族文化宣传队,每年走乡串村进行义务演出,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全县培训了一大批彝族语言文字学员和毕摩文化学员。安排编辑出版了《镇雄县彝语方言》,翻印贵州《彝语字典》,制作《镇雄县彝语常用方言》、《宰祭》、《换祠堂》、《指路经》、《喀红呗》、《献酒》等光碟教册,制作《酒礼歌》等彝族歌曲光碟。同时,对本县白苗、花苗方言和芦笙文化进行收集、整理,编辑出版《镇雄县苗族芦笙文化》书籍,制作《镇雄县苗族芦笙文化》光碟,培训了一批苗族文化传人。
据《镇雄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镇雄计划投入资金40亿元,以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夯实文化强县战略基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推广、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包容与共识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效应,也为未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提供了有益载体。近年来,镇雄全县4个民族乡、25个民族村和567个民族自然村总体呈现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民生进一步改善、脱贫发展步伐加快,民族文化进一步繁荣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