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10-13 20:099月23日,2019昭通苹果展销暨“昭阳红”品牌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同步推出第一首昭通苹果歌曲MV《苹果花开在南方》和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万物生》的开机拍摄,翻开了昭通苹果产业发展和苹果文化崭新的一页。昭通和昭通苹果“昭阳红”品牌成为中国和世界瞩目的“网红”明星。苹果之城,讲述着中国南方苹果的传奇故事。
市委书记杨亚林在开幕式上热情洋溢的讲话,深入诠释了昭通苹果“向阳而生、佳果天成;晒出高原红,才叫昭阳红;此苹果非彼苹果;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4句话的深刻文化内涵,进一步明确了昭通苹果产业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也为昭通苹果产业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据了解,2017年以来,昭通市新建标准化苹果园14.4万亩、改造提升老果园42.2万亩,苹果种植规模已突破60万亩。未来3年,昭通苹果产业将朝着打造100万亩高标准苹果基地的目标迈进。在坚持 “三个全覆盖”的基础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好“第一车间”,建设绿色高效的高品质产业基地,全力推动苹果产业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信息化发展;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树品牌、强引领、增效益,从规划布局百万亩苹果基地入手,以构建从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到冷链物流、加工营销、品牌打造、特色旅游为主线的产业体系为重点,同步规划建设苹果小镇、苹果庄园、特色村庄,进而建设一座“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百万人口和百万亩苹果园高度融合的“苹果之城”,努力打造一个有产业、有品牌、有文化、有内涵、有形象的苹果王国。让所有的人说到昭通就想到昭通苹果、吃到昭通苹果就想到昭通,来到昭通看到的是百万亩苹果园的壮丽景观,感受到的是“品天下苹果,还看今昭”和“半城苹果满城香”的无穷魅力。
一个城市的发展,产业是支撑,文化是灵魂。如何围绕建设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定位,按照“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整体格局,力争用3年时间,全力打造一座集产业、景观、城市形象为一体的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苹果之城”,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昭通苹果种植的历史和成就
苹果在植物学分类中属于蔷薇科,而蔷薇科的品种达9000多种。苹果,古称 “柰”,又称“子奈”“滔婆”。“ 柰”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公元前125年至前118年)中:“椁柰厚朴。”其中“柰”就是后来的绵苹果,即中国苹果的古称。现代汉语所说的“苹果”一词源于梵语,为古印度的一种水果,在佛经中被称为“频婆”,后被汉语借用,并有“平波”“苹婆”等写法。世界上现有苹果品种大体有100种左右,而昭通苹果的品种至今也多达几十种,常见的有红富士、嘎拉、华硕、金冠、红星(蛇果)、108、国光、金帅、青香蕉、林檎等等。在很多老人记忆中很早就有青苹果林檎、金帅、青香蕉等品种,我们常吃到的“花红”也是苹果的一种。
1970年,昭通苹果进入国际市场,远销到香港及东南亚地区;1975年,在陕西潼川召开的全国苹果外销基地工作会议上,昭通苹果好评如潮,特别是“金帅”,各种营养成分检测含量居全国首位;1976年国家外贸部将昭通苹果列为外贸出口基地;1977年至1983年昭通苹果连续8年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1989年国家农业部将昭通列为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996年云南省将昭通列为全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2008年昭通苹果产业被纳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昭通苹果被列为云南省20个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同年,昭通苹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证书;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授予昭通苹果地理标志产品证书;2016年昭通苹果荣获“2016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这是全国除山东烟台外唯一一家以地级市作为地理标志的区域品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昭通苹果荣获金奖。
如果说吴镜漪博士引进苹果新品种,开启了昭通苹果规模化种植的新纪元。那么,今天苹果产业的大手笔、大发展,则实现了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新飞跃。
2017年10月10日至11日,中国古脊椎动物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昭通水塘坝学术研讨会在昭阳区隆重举行,昭通成为中国和世界众多考古专家们心目中向往已久的“蕴含宝藏、探究远古”神秘胜地和考古“天堂”。1962年以来,经过多次大型野外考古发掘后,昭通水塘坝古象化石群遗址先后出土了5000余件古象骨架、古猿头骨、皱皮花椒、云南芡实等古生物化石标本,包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灵长类等化石,俨然一个种类多样的“化石宝库”,被学术界称为昭通水塘坝古生物化石群遗址。除了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数量多、种类多,水塘坝古生物化石群创造了许多国内外考古研究的“第一”,取得了一系列轰动全世界的重大科研成果,目前完成的14项科研成果已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1962年,古生物学家周明镇将在昭通水塘坝采集到的剑齿象化石定名为“昭通剑齿象新种”,后经进一步考古研究,被确认为亚洲最早的古生物物种之一。
中国考古学家吉学平博士等发现,远在620万年前的、现还沉睡在昭阳水塘坝古生物动物化石的胃里面就发现了有皱皮花椒、芡实等植物化石。我们想:既然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生存,那茂密的森林里应该有丰富的果实存在,丰富的植物化石里有没有果核化石呢?如果有的话是否就是蔷薇科呢?是否就是苹果呢?这个问题一经得到考证,那就大有文章可做了,昭通苹果文化就将是一部光彩夺目的文化史诗。
昭通在苹果现代文化的赋予上也要高起点、高水平、大手笔。我们认为把世界上的四个苹果放在昭通的苹果文化殿堂上,把苹果文化做深、做透,做出特色、做出吸引力。
(一)爱情之果——青苹果。在古希腊文化传说中,亚当和夏娃是《圣经》里的人物。据说,神——耶和华用五天的时间创造了天地万物,第六天,用尘土创造了亚当。亚当是世界上第一个人类和第一个男人,后来耶和华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并让他们结为夫妻,共同生活在伊甸园。后来夏娃受蛇的诱惑,偷吃了善恶树的禁果——青苹果,并让亚当食用。耶和华发现后,对亚当和夏娃进行了惩罚,把二人逐出了伊甸园,从此二人成为了人类的祖先。这就是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的爱情之果——青苹果。
(二)科学之果——金苹果。艾萨克·牛顿(1643.1—1727.3)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及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他发明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构成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为太阳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长期以来牛顿非常善于思考,常常对一些很平常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存在。有一天,牛顿正坐在花园的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成熟的苹果掉下来,砸到他的头上。他摸了摸被砸痛的地方,这时,牛顿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当把球抛向空中时,它为什么不一直向上升去,而总是向下落呢?牛顿捡起苹果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起作用,把苹果拉向地面呢?过了很久,牛顿终于解答了这个问题,并由此推算出一个公式,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一个小小的苹果却给了牛顿如此大的启示。这就是砸在牛顿头上启迪科学思维智慧之光的——金苹果。
(四)幸福之果——红苹果。2017年以来,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百万亩苹果产业”的战略布局,昭阳区、鲁甸县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打出“扩面、提质、增效”的组合拳,加速发展苹果产业。2019年,昭阳区苹果种植面积达50万亩,预计总产量60万吨,总产值达42亿元以上,受益人口35万,户均苹果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人均苹果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鲁甸县苹果种植面积为6.58万亩,预计总产量4.3万吨,总产值达1.97亿元。到2020年,昭通将实现苹果种植规模达到72万亩,实现综合产值近100亿元,辐射带动13万农户52万人,其中覆盖贫困户1.51万户5.13万人,生产基地带动扶贫1.01万户3.38万人。到2025年,将建成100万亩中国南方冷凉高地优质苹果基地,实现引领川、滇、黔区域发展、百万人口与百万亩苹果高度融合,“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让昭通人民走上脱贫致富幸福小康之路的昭通红苹果因“向阳而生、佳果天成”“早甜香脆”等因素享誉中外。
在谈到昭通苹果跨越发展时,市委书记杨亚林指出:昭通将遵循绿色生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特色鲜明、跨越发展的原则,以建设百万亩苹果园并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撑,加快推进昭通中心城市建设,展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美景,使苹果不仅成为一道景观、一个产业,更成为昭通城市品牌和形象,实现城市“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建设“果园”城市、打造“苹果之城”。通过建设“苹果之城”,充分演绎苹果“平安、甜蜜、吉祥、圆满”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同时,统筹城乡布局、村庄布局、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一批苹果庄园、苹果小镇、特色村庄,把产业发展、易地搬迁、退耕还林、城镇建设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