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巧家县:惠民兴水利 绘就高质量发展画卷

 2019-10-08 17:03  来源:昭通日报

一项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一座座水库波光粼粼、一条条渠道纵横交错、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走进巧家县的城镇乡村,处处能感受到水利事业加快发展的强劲动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巧家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交通水利立县”战略目标,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兴办大小水利工程,举全县之力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实现了从小水窖到大水库的变迁,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惠民兴水利,绘就了一幅硕果累累的精彩画卷。

大兴惠民水利工程

9月,走进巧家县老店镇尹武社区3000亩健康蔬菜生产基地,记者看到蔬菜基地全部采用的是现代化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通过压力补充,每一株作物的浇水量基本均匀。“相比传统的灌溉方式,现代化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比起滴灌可以达到节水60%,比起喷灌达到节水40%左右,这种灌溉方式不仅节水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巧家县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刘宗灿告诉记者。

“自来水是接进家里面的,做饭洗衣用水很方便,水也很清澈。”大寨镇小田村村民周光举正拧开自己家的自来水水龙头,给记者看他家的自来水。他告诉记者,以前用水只能去离家很远的地方挑水,旱季还要排队等水,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他家2017年自来水就接进家里了,不用远距离挑水也不用排队等水了。

老店镇和大寨镇的惠民水利工程,只是巧家县大兴惠民水利解决群众用水的一个缩影。

巧家县境内水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可利用程度低,且缺乏资金、技术和工程设备。到1978年底,全县水利化程度仅达10%,饮水不安全人口达80%。

巧家县通过整合水利项目资金,实施了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烟水工程、渠道工程、河道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100%的乡镇、学校通自来水,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70年来,巧家县一大批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先后建成或开工建设,并陆续发挥效益。1988年开建属引荞工程第二期主体工程长海水库枢纽工程是巧家第一个中型水利工程,该工程解决了中寨、金塘、白鹤滩3个乡镇13个村108个村民小组2.2万人和2万余头牲畜的饮水和5.5万亩农业灌溉用水,从根本上解决了灌区干旱缺水的现状。1998年开工建设的炉房中型水库,于2001年建成蓄水投入试运行,该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供水范围覆盖了灌区炉房、蒙姑、金塘3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灌溉面积达3.71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灌区干旱缺水的现状,有效缓解了灌区2.02万人、2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重点工程屡创新高

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关系着全县的民生大局,经济发展大局。

“之前我们种地是靠天,天下雨才能种,有时候遇到旱季找不到水源,种上了也只会干死,就只能放弃种植,现在有一大水库的水,就按季节该种谷子就种谷子、该种蚕豆就种蚕豆。”炉房乡鸡噜村村民郗建香告诉记者。

在炉房乡有着巧家第一座新建堆石面板坝水库,也是巧家第二座中型水库,设计总库容1860万m³。供水范围覆盖了灌区3个乡13个村民委员会,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农业灌溉用水。

70年来,巧家县一项项水利重点工程在全县各乡镇不断建设完成,从根本上解决了灌区干旱缺水的现状,有效缓解了灌区人畜饮水困难,为灌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县已有各类水利工程6万余件,其中,建成中型水库3座,除险加固小型水库7座,建成小塘坝43座,水池900余件,水窖59000余口,引水渠1400余公里。全县耕地灌溉面积达到25.79万亩,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由1978年底的不到10%提高到38.19%。

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年一提升,五年一跨越”的丰硕成果。基本形成了以炉房水库、长海水库、小海子水库、大海水库、孔家营水库、引荞工程、建设堰、和平堰、拖姑堰、蒙姑堰等重点水利工程为骨架的供水系统。

巧家县重点水源工程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灌区数十万人畜饮用水及数十万亩农田灌溉。为灌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水保障网不断筑牢

巧家县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县,全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显著。

从总量上看,巧家县水资源较为丰富,除金沙江、牛栏江外,县境内有流域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20条,总流程长359公里。但由于受深切割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巧家县洪旱灾害频发、重发。

水利基础薄弱,特别是骨干水源严重不足,导致巧家县南部地区工程性、资源性和生态性缺水十分严重,形成了巧家“十年九旱、十旱九成灾”的现状。为彻底改变落后的水利状况,在巧家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克难攻坚,兴水利、治水害,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兴办水利。

70年来,巧家县初步形成了以中小型水库为支点、沟渠管网为脉络、地窖为补充的水利保障网络。在防灾减灾、农业灌溉、保障城乡供水、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巧家县水务局副局长周兴友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乡村振兴,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补齐水利短板,努力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水利保障。”

水利改革成效明显

70年间,在大规模快节奏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巧家县还不断深入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2008年,建立了涉水事务一体化机制,县水利局更名为县水务局。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提高了干事效率。先后组建了县、乡自来水厂和县水利工程管理局。建立健全了炉房水库、引荞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相关管理机制。县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由原来的0.8万吨提高到1.8万吨,有效缓解了县城供水矛盾突出的问题。同时,积极深入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完善了以计量收费为主、以亩收费为辅的农业灌溉用水水费征收方式,走出了以水养水的路子。

同时,完成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初步建立了与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责、权、利得到进一步明确,管理得到加强,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70年来,一代代勤劳智慧的巧家人民战天斗地,为了巧家水利事业的发展奉献了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的生命,无论工地多么险峻,条件多么艰难,都没有击垮巧家干部群众兴水利、治水害的信心和决心,一个个惠民水利项目在全县遍地开花,绘就了一幅硕果累累的精彩画卷。

(记者:徐有定)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 杨洋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 杨洋
标签 >> 巧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