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我与祖国共奋进丨风雨兼程70年 堂琅大地展新颜 ——巧家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19-10-02 15:05  来源:昭通新闻网

70年砥砺奋进,是巧家县人民群众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70年春华秋实,堂琅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巧家建县于西汉,古称堂琅,“地接昭鲁,比邻川康,襟带牛栏,控弦金江”,地理位置极为显要。1950年4月,巧家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

新中国成立初期,巧家县仍然处于“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状态,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当地人民群众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巧家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谱写了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巧家大地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贫穷落后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巧家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绩斐然。201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6.6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亿元,增长10.3%;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亿元,增长1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1亿元,增长14.4%;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5720元、9368元,分别增长8%、9.2%。

巧家县城 岳世现 摄

扶贫:尽锐出战,群众多了获得感

成绩斐然,其始多艰。

巧家县地处乌蒙山地,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极易发生地震和引发较大地质灾害。1981年8月24日,全县10个公社81个生产大队遭暴雨、泥石流灾害,因灾死亡33人、重伤17人、轻伤1000余人;2010年7月13日,一场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造成巧家县小河镇小河村19人死亡、26人失踪、43人受伤,经济损失达18亿元。2014年8月3日,鲁甸发生6.5级地震,致巧家县16个乡镇41.3万人受灾,78人死亡3人失踪,2.89万间房屋倒塌、1.9694万间房屋严重损坏,累计经济损失58.858亿元。面对“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巧家县各族群众众志成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屡战灾难,涅槃重生。

新建成的巧家小河洪灾恢复重建安置点。(闫科任 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堂琅大地再次沸腾。巧家县按照市委“133”工作思路,对标对表抓规划、推项目、促增收、聚合力,全力实施“5+N个一批”,实现114617人脱贫、26个贫困村出列。

秋天的马树镇,像打翻了的调色板,红的、黄的、绿的,俨然成了一幅巨大的山水画。而其中一片红色的建筑最引人注目,那就是马树镇马树社区老街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安置点。2016年11月,广东省东莞市对口帮扶援建马树镇老街易地搬迁安置项目,规划总面积为69亩,民房建筑总面积15635平方米,计划搬迁安置119户409人。2017年12月,所有搬迁户全部入住。村民胡发巧说:“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

东西部扶贫协作——巧家县马树镇老街示范点。 (闫科任 摄 )

 “我们寨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啥子都好了。”马鞍村苗族同胞朱万花高兴地说。走进她的家,洁白的砖房内各种家具应有尽有。朱万花一家6口人,儿子在浙江一工厂务工,供吃供住每月有6000元的工资,儿媳除掉生活开支每月有4000元左右工资,每年要带七八万元钱回家,家里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像朱万花这样的村民不只她一个。群众要致富,打工是条路。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抓实劳务输出工作,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劳务经济,全县16个乡(镇)都成立了劳务工作站,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确定村级信息联络人员,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上下贯通的劳务输出组织大网络。同时大力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2018年,巧家县共转移劳动力21.6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2亿元。


“我们家可是沾了光伏发电的光,晒晒太阳就有钱了,对我们贫困户来说帮助可真不小。”如今,每说到光伏发电,白鹤滩镇村民王怀忠的脸上都乐开了花。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实施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光伏发电新能源建设,16个乡(镇)7164户贫困户光伏扶贫发电项目中得到实惠,每户贫困户发电年收益达4000元左右。

2018年7月10日,巧家县茂租鹦哥溜索改桥项目鹦哥大桥建成通车  。(闫科任 摄) 

壁立千仞,激流汹涌。川滇交界的大山被金沙江冲刷出了深深的峡谷,多年来,被古人称为“撞”的溜索成为高山峡谷里人们过江的重要交通工具。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村民房屋散落在江边悬崖上,有的距离江面数百米,江对面是四川省布拖县冯家坪。1999年,蒋世学和村里10多户人家合伙,前后共投入了12万元,修建了“亚洲第一高溜”——鹦哥溜索。刚开通时,过溜要靠人力,后来换成了柴油发动机,再后来用上了电动机。2018年7月10日,鹦哥溜索改桥项目主桥鹦哥大桥建成,鹦哥村2000多村民实现了“致富梦”。

民生:百姓的笑脸,是最美的画面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人民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就要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为了不让“病根”变“穷根”,近年来,巧家县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和少生病”的脱贫目标,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努力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开出了一系列健康扶贫“治病处方”,为每个贫困家庭撑起了健康“保护伞”。76岁的王兴芝患类风湿病20多年,药山镇卫生院用专车接他住院,通过健康扶贫“绿色通道”,为她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治疗,共花费1500多元,个人应自付的100元钱也由“爱心基金”支付。她激动地说:“在这里不仅看病不掏钱,还有免费饭吃,活了这么大岁数,想都不敢想!”

2012年4月28日,溪洛渡水电站巧家东坪二台坪子安置点动工。(闫科任)

群众的笑脸是最美的画面。巧家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2018年,巧家全年民生支出32.8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入5.39亿元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小学、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优秀率持续提升,高考综合上线率达99.93%,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引进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到巧家办学。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二甲医院创建成果持续巩固,为156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医疗器械,城乡医疗水平有效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养老体系基本建立,城镇新增就业3853人,完成919套保障性住房分配,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重点优抚等资金2.01亿元,人民群众的医疗、养老、就业、住房、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各类文体赛事经常性开展,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食品药品监管、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双拥等工作扎实开展,方志、档案、气象、老龄、红十字会、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民族宗教、防灾减灾等各项事业持续进步。

基础设施:齐头并进,群众“幸福提速”


70年来,巧家全方位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60万各族儿女“幸福提速”。

巧家县境内水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可利用程度低,且缺乏资金、技术和工程设备。到1978年底,全县水利化程度仅达10%,饮水不安全人口达80%。为此,该县制定“交通水利立县”战略目标,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兴办大小水利工程,举全县之力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实现了从小水窖到大水库的变迁,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惠民兴水利,绘就了一幅幅精彩的画卷。

巧家县玉屏公园  闫科任 摄 

1988年开建属引荞工程第二期主体工程长海水库枢纽工程是巧家第一个中型水利工程,该工程解决了中寨、金塘、白鹤滩3个乡镇13个村108个村民小组2.2万人和2万余头牲畜的饮水和5.5万亩农业灌溉用水。1998年开工建设的炉房中型水库,于2001年建成蓄水投入试运行,该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供水范围覆盖了灌区炉房、蒙姑、金塘3个乡镇13个村,灌溉面积达3.71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灌区干旱缺水的现状,有效缓解了灌区2.02万人、2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70年来,巧家在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通过整合水利项目资金,实施了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烟水工程、渠道工程、河道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100%的乡(镇)、学校通自来水,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巧家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深入推行河(湖)长制,严格落实“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全面开展了河长清河等15个专项行动。以“山青”为目标,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5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0.5万亩、森林管护265万亩,切实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中的格巧高速小江特大桥( 闫科任 摄) 

在格巧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施工车辆来回穿梭,筑路工人干得热火朝天,建设工地一派繁忙……2016年3月28日,昆明至巧家高速公路开工仪式举行。今年年底,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将翻开巧家县不通高速的历史篇章。


格巧高速建设的快速推进是巧家县交通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积极争取高速公路、省道、通村公路硬化和溜索改桥等项目110余个,共争取项目资金约160亿元,全县公路里程达6276.69公里,1330余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全部完成,硬化率100%,完成村组公路硬化828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项目18个,改造农村公路434.7公里,累计投入维修和日常养护资金合计4957万元,推进乡镇客运站建设和提级改造,实现乡镇客运开通率100%,行政村客运开通率84%。

综合交通的建设改变了巧家县的城市格局,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巧家县将形成铁路、公路和水路的交通体系,同时,格巧高速、沿江高速和都香高速三条高速都和G85连接和主要的城市连接,今后巧家的区位优势将彻底的改变,巧家将形成到昆明两个小时,到昭通一个小时的经济圈。

能源: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

无论昼夜,走进总装机规模达1600万千瓦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总是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

白鹤滩水电站巧家移民工程勘察项目“百台大战”钻探技能比武在北门安置点举行。(闫科任 摄)

2017年8月3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全面开工建设。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处的金沙江干流下游河段上,是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和全球在建装机规模第一大水电站。根据施工总体规划,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将于2021年5月下闸蓄水,同年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全部机组将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

2016年10月,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在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工作专题会议上明确提出:巧家县按“精品旅游县城定位”进行规划打造;2017年8月,昭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率市直相关部门,深入巧家县移民工作第一线进行调研,并召开昭通市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市委书记杨亚林在会议中要求,要突出“一张蓝图、一套政策”两个重点,做好“山、水”两篇文章,并按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理念,做好库区总体发展、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两个规划,高位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将巧家县城打造为精品旅游县城。

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工地。(闫科任 摄 )

巧家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县城城市发展工作,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立足于白鹤滩电站移民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等现实情况,围绕建设“金沙江畔生态宜居城市、中国西部避寒康养胜地 ”的目标定位,论证巧家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增长极限。从城镇体系、产业发展、旅游开发、滨湖城市、山水格局、基础设施等多元体系出发,力求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现代化小城市。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巧家县大寨、白鹤滩5个镇32个村(社区)184个村(居)民小组,整体迁建集镇1座、搬迁安置人口约4.8万人,生产安置人口约5万人,移民安置主要分布大寨镇王家湾安置区、县城黎明安置区等7个移民安置区。工作中,巧家县“想尽千方百计,一心为民谋福祉;走进千家万户,一线宣传作动员;道尽千言万语,一片真情解民忧;历尽千辛万苦,一线实干抓落实;不惧千难万阻,一路向前不退缩”,移民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巧家魁阁塔  (闫科任 摄)

走进北门安置点施工现场,机声隆隆,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建设者们正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站上高处放眼施工现场,巧家县“一城三镇”湖滨生态旅游城市规划布局,在优先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的7个移民安置区尽收眼底。康养小镇、温泉小镇、嬉水乐园等7种差异化布局的主题定位也清晰可见。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巧家人将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日子,未来可期。

唐阳久 摄

光荣与梦想,欢笑与汗水,如同一面面镜子,既辉映着祖国建设成就的光辉灿烂,也折射出巧家同行共进的奋斗历程。70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一朵浪花,但对堂琅大地各族儿女来说,是一部恢弘的奋斗史。70年来,在这片热土上,一个个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建设场景,一曲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人民赞歌,一幅幅浓墨重彩、恢弘壮丽的发展画卷,见证了巧家发生的沧桑巨变。

来源: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通讯员 胡华伦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巧家 70周年 见证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