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两个“老顽童”的甜蜜养蜂记

 2017-08-18 09:42  来源:

◆通讯员 顾旭昌

今年65岁的张朝树是四川筠连县人,在鲁甸修理电机25年,因为喜爱蜜蜂,三年前他重操旧业开始养蜂。文屏镇安阁村14村民小组69岁的刘相太,当过生产队长,因为养蜂与老张结缘,如今两位“老顽童”形影不离,整天一起研究养蜂技术,他们的甜蜜事业也越做越红火。

说起老刘养蜂,确实有些偶然,三年前老刘的果园里飞来了两群本地蜜蜂,他就请人收回来养在墙洞里,一次修电机的机会他认识了老张,老张说墙蜂可以改为桶蜂,老刘很不相信为什么墙蜂可以改为桶蜂。为此还专程到桃源乡老张养蜂的地方“考察”,才相信老张真的是养蜂高手,去年邀请老张帮忙对两窝墙蜂进行改良,到了年底两窝就变成10多箱,到今年已经发展到了60多箱。

老张来鲁甸前是当地养蜂专业户,他喜欢蜜蜂的勤劳,喜欢蜂蜜的甘甜,看到蜜蜂每天进进出出忙碌着,老张就很开心。据老张介绍,老刘养的中蜂是本地蜂种,个体小,产糖少,但自身消耗的糖也少,最主要的特点是中蜂耐寒、适应能力强、抗病能力强、采集稀少蜜源的能力强,糖的品质好。改良后的墙蜂搬新家后,去年老刘养蜂已经初见成效,卖蜂蜜收入1万多元。

“养墙蜂的时候一年只收一次,每窝墙蜂只割得七八斤,不好的年份还割不着。”老刘说:“变为桶蜂之后,去年从两窝变10多箱,到年底摇了两次,就有100多斤,我们卖的是90到100元一斤,收入就有那么多,都是周边群众来买去的。”

与老刘一起养蜂的两年间,老张又摸索出了“一箱两王”的养蜂方法,就是把一个蜂箱隔离成两部分,增加一只蜂王,加快蜂群繁殖速度,提高蜂蜜产量。在老张、老刘的精心照料下,现在一箱两王的蜂蜜一年可以收割三次,一箱产蜜量平均25斤。老张说:“一个王可以产四至五皮的话,两个王就可以产七到八皮,一箱两王发展最快,产糖量最强,蜂子的力量也要强一些。

老张喜欢养蜂也特别爱蜂,蜂箱内明明有蜜,但老张不舍得收,他说现在正是蜜蜂繁殖期,要留给蜜蜂自己吃,发展壮大蜜蜂的群体,要等到10月份更多野花开放、蜜源更多的时候才收割蜂蜜。

近年来,安阁村大力发展苹果、梨、板栗,全村水果种植面积就已经上万亩,老刘一家的果园就有30多亩,花开时节果树为蜜蜂提供了蜜源,蜜蜂也帮助果树授粉提高了果树挂果率。

“我们附近几个组的大型果园就有几千亩,有梨、苹果、板栗,蜜蜂最爱采的就是板栗花、梨、苹果花,”老刘说:“我们养蜂有很好的优越条件,蜜蜂帮助了果农,果农种了那么多树,为我们养蜂创造了有利条件。”

8月中旬,虽说没有大片的蜜源,但村庄周边到处是野花,品种繁多,即便是高温天气之下,也能随处看到中蜂辛勤采蜜的身影。老张说,中蜂体型小,零星蜜源采集能力强,正是这么多的野花为中蜂提供了蜜源,造就了中蜂蜂蜜的优良品质。

两位“老顽童”因为养蜂结缘,老张豪无保留地把养蜂经验传给老刘,两年来,两人结下了深厚情意。老刘说:“跟老张两年来还是学到好多东西,人工培育王、一般生病防疫都彻底把我教会。张师傅人好、心态好,没有架子,问什么说什么,其他人来问他也照样的说。”

安阁村周边就有大规模的果园,野生开花植物众多,为养蜂创造了绝佳条件,目前两位“老顽童”正在扩大养蜂规划,计划发展到100箱左右,年收入达到20万以上。老刘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自己找到增收渠道不能忘记身边的人,他们愿意把养蜂技术推广开来,提供蜂群以及养蜂的蜂箱等;希望周边想养蜂的人都来学技术,有爱好的人来和他们一起养蜂,通过养蜂增加收入,共同致富奔小康。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