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马继文: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2017-07-14 21:35  来源:

他,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如既往,在付出和得到之间做了一个崇高选择。

他,没有斤斤计较,有的只是信守承诺,在扶贫战线上默默的付出。

他是千百万扶贫大军中最普通的一员,他以责任、使命和担当树立了一个扶贫干部的形象,也用细心、耐心与爱心激励着当地百姓同谋脱贫路,共筑小康梦的坚定信念。他就是鲁甸县中医院驻村扶贫干部——马继文。

同事眼里的“工作狂”

“人年轻,不娇气,啥苦都能吃下去,这小伙子办事踏实,工作认真负责,即使有的住户不在家,他都会一一打电话落实情况。说实话,每次看到他忙到深夜一脸疲惫,我们都看得都有点心疼……”谈起马继文,田合村8组村民杨明才给出这样的评价。

田合村八组、九组距行政村近七公里路程,是该村最远的两个居民小组,也是鲁甸县中医院结对帮扶的对象。从今年3月起,马继文与同事洪松、陈露、吴银忠四人就承担起这两个组165户672人的驻村扶贫任务。

摸底调查过程中,包括家庭人口、生产生活、耕地种植、牲畜养殖、住房搬迁、经济收入、儿童上学、看病就业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每户填表登记下来就要近四个小时的时间。

“小马是回族,一直保留着穆斯林同胞的饮食习惯。村里又没有回族食堂,饿了他就啃方便面,有时候我们实在看不下,就给煮几个鸡蛋或烧几个洋芋给他,但都被他谢绝了。”村民李宝金说。

马继文工作忙,是所有村民都看在眼里的。摸底调查、入户填表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为了做好与该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衔接、沟通与协调,他抽空与乡干部汇报工作,了解当地的村情概况、经济发展、特色产品、村民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然后,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听取村两委班子意见,力求工作上的互相支持、配合,形成合力,推动驻村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回到村里,再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这一整天忙下来,几乎没有喘息时间。

“马继文在我们医院是负责核算会计、职工医保和新农合办理等工作,因医院行政上人少事多,专业性强,他手上的工作无法转交其他人,有时候白天忙完驻村扶贫工作,晚上还得赶回单位加班加点完成医院的工作。小伙子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工作量再大都从无怨言,而且总是要把事情办完办妥,才肯收兵。”县中医院院长陈旺昌如是说。

百姓心里的“贴心人”

今年的5月30日是传统节日“端午”,生怕耽误扶贫工作进度,早晨不到八点,马继文与同伴们就到了村上。没想到,村里的大部分人都进城办理节日用品或走亲戚过节去了。

在与几位老人的闲谈中,了解到今年80岁高龄的何志远老人,生活拮据,加之几年前的一场车祸,失去了一个孙子和孙女的惨剧更是让老人变得神情恍惚、萎靡不振。

马继文几人听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到老人家里核实情况。看到老人现住的土坯房,一边墙上有明显裂缝,又开始帮他申请危房评定,做下一步升级改造计划。他们的关心终于让老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在摸底调查走访中,马继文得知正在读大学的陈安艳和上初中的妹妹陈安俊,因父亲病逝后,母亲外出打工再无音信,姊妹两一直与大爹生活在一起,生活重担让这个家庭难以喘气。还有54岁的姚祥会,儿子去年触电身亡,儿媳悄无声息地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给她留下三个孙子均已上小学,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这些家庭的特殊遭遇,马继文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将这些家庭的实际困难及时汇报给了医院领导。

“怎么都想不到我们能得到这么大一笔捐助款,有这些钱,孩子们开学费用就不愁了,这确确实实帮了我们的大忙,我该咋感谢你们呀!”7月7日上午,鲁甸中医院为两个孤儿家庭各捐一万元,帮他们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

扶贫战线上的“好标兵”

自走上扶贫工作一线,马继文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委屈了孩子,慢待了父母,辛苦了妻子,他总觉得自己对家人有着太多的“亏欠”。

农历五月初一是回族一年一度的“接斋节”,节日的前一个晚上,膝关节骨头坏死已有十多年的父亲一连给马继文打了好几个电话,让他抽空回家祭祖上坟。本来在电话里答应了父亲尽量挤时间回去,可入户调查摸底工作正在关键时,最后硬是没能满足父亲的愿望。

6月10日上午,马继文79岁高龄的奶奶在县医院做“转子间”骨折手术,希望孙子能回来陪护照顾,可马继文同样抽不出时间没能如愿。

马继文的妻子在西屏小学教书,两岁的儿子没人照看,平时就跟着妈妈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只有星期天母子俩才能回家一次。许多时候,马继文没时间接送她们时,母子俩都是想办法搭车回家。

就这样,家人的每一次需要,马继文几乎都未能兑现。心中对亲人的“亏欠”只有自己知道。因此,即使忙得再晚,他都要乘着夜色赶路回家,希望能给家人多一点团聚的时间。

6月25日是个星期天,又是一个与家人可以小聚的难得机会。晚上6点多,忙了一整天的马继文顾不上天空飘雨急着往回赶。谁料,车刚行至一半,在一处山路拐弯处,与对面驶来的轿车相撞。

“继文,你醒醒,继文,你快醒醒……”在同事们接连不断的呼叫声中,昏迷了十多分钟的马继文才逐渐有点意识,微微睁开双眼,嘴角抽动几下,发不出一点儿声音来……

就在这起交通事故中,马继文左右肋骨各断两根,肺部挫伤,不得不住院治疗。

7月7日,刚刚出院回家疗养的马继文,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却没有谈自己伤情如何,更多话题是在讲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

“孩子用不着他操心,老人我也能尽孝,家里的一切我们都能顶起,只是放心不下他的身体,工作再忙,也不能不要命呀!”床边马继文的妻子李正粉话语中充满了关爱与心疼。

“看到曾经的贫困户搬进漂亮安全的房子,听到几个孤儿读书不用愁,还有不少产业让老百姓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我们再累也值得……”这是马继文的肺腑之言。

这就是马继文,一个普普通通的驻村扶贫干部。有人说他疯,疯得不要命;有人说他傻,傻得忘家庭,但正是他的“傻”和“疯”换来了扶贫工作的高效推进。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像马继文这样默默无闻、埋头付出的驻村扶贫工作人员,才合奏出令人欢欣的脱贫攻坚铿锵乐章。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