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我与昭通苹果征文选登|记忆深处的苹果味道

 2019-09-19 09:35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苹果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在苹果成熟的季节,随便花几十元钱就能在市场上弄一大袋苹果回家。不论在家里还是在旅途中,闲暇时都可以削一个苹果慢慢咀嚼,品尝其中美妙的味道。然而,不管岁月怎么进步和变迁,每当吃起苹果,我就会回想着那些年留在记忆深处的味道,那是沉浸在生命里的一个“符号”, 像一个音符般藏在记忆的一个角落,当看到或吃到苹果的时候,这个音符就会跃进脑海。从内心来讲,这应该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味道。

若说第一次接触苹果的经历,得回到29 年前。那时,我刚初中毕业,被昭通农校录取而到校读书。那一次是我人生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到昭通这个“大城市”。

当时父亲送我到校报名,我们从南大街新农校乘车前往北闸镇位于箐门村的昭通农校老校区(现在的昭通市一中明达分校校址处)。由于天上下着雨,父亲、我及另一名同学错过了校车,只能坐在学校的生活车尾厢中前往学校,三人蜷缩在车厢的雨篷下一路冒雨前行。由于对新环境的好奇,我不时揭开车篷向外张望,沿途公路两旁的玉米即将成熟,而坠满果实的苹果树在风雨中摇曳的姿态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个苹果透露出逐渐成熟的颜色,淡黄的、粉黄的、青红相间的,后来才知道不同颜色的苹果分别叫金帅、红富士、国光等品种。苹果那诱人的色素刺激着我这个来自乡村的穷孩子的味觉神经,禁不住嘴里已浸满了唾液。

我们的宿舍及教室位于昭通农校的干训处,这个与主校区距离500 米左右的小四合院,记录了我中专生涯中难忘的两年时光。我们的宿舍位于四合院的右侧一栋楼房中,而吃饭得去800 米外的主校区食堂打,每次走出四合院的大门,就上了进城的交通主干道。那时,走在路上最心动的,莫过于院子外面逐渐成熟的苹果。

那时,由于家境贫困,每月只有30 元的生活费,除掉能基本上吃饱外几乎没有剩余,更别说买什么水果了。但看到墙外透着果香的苹果树,那种想吃苹果的馋欲是与日俱增的,总想弄两个来解解馋。

都说第一次印象深刻,第一次终身难忘,有的第一次是刻骨铭心的。

记得有一天吃完晚饭,看着天气晴朗,几个室友便约着一起到公路上去散步。记得当时火红的落霞慢慢散开,染红了半边天,蔚蓝的天空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那么通透、那么清澈。几人沉浸在难得的美景中,说说笑笑走出了两三公里,看着夜幕慢慢降临,我们便转身返回学校。在夜幕的掩映下,公路旁随风摇曳的苹果树不时让透露着成熟颜色的苹果对我们进行垂涎欲滴的诱惑。

在那个经济极度拮据的年代,我们摸摸空落落的口袋,看着苹果树上即将成熟的苹果,十五六岁从没吃过苹果的我难以抗拒心中强烈的那种欲望,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我作出了一个难以启齿的决定:“就摘一个尝尝!”

于是乎,我们从公路向苹果地里横跨两步,伸手就迅速摘下了一个苹果,夹在腋间立即“撤离”。殊不知,那个年代,种植苹果的村民也极不容易,为了预防自己的苹果被偷,村民们总是轮流派出家庭成员,偷偷躲在意想不到的角落里看守着自己的果园。

“你们摘了我的几个苹果?给我站住!”一声吆喝从苹果树旁的一堆包谷秆中发出,人也伴随声音跳了出来,紧紧向我们追了过来。

由于人年轻,锻炼也多,不到几分钟,村民就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路小跑,就回到了学校。

躲在宿舍的角落,我拿出“偷”来的胜利果实,仔细端详了很久,然后才下定决心咬了下去,咬裂苹果的清脆声在狭小的宿舍里是那么的激动人心,满嘴的果汁刺激着我的味觉神经,尽管苹果还不太成熟,酸酸涩涩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

一次“顺手牵羊”,感觉像是做了一次“贼”似的,经历至今难以从记忆中抹去。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相信未来也不会再发生。因为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几兄妹:“不属于自己的坚决不能拿,做人要清清白白,做事要一诺千金。”这个家训至今都是我坚守的做人底线。

后来,昭阳区本地的几位同学时不时从家中带回苹果到学校,让我偶尔也解解馋,而苹果已经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走上工作岗位后,昭通苹果在大关县的乡(镇)上都能买得到,只要苹果一成熟,苹果都会作为我茶余饭后的首选水果。特别是冬至节令前后的昭通红富士苹果,没有套过袋的那一种我特别喜欢,只要家中放有苹果,进屋就能闻到它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一咬就是满嘴的果汁,看着逐渐露出的“冰糖心”,就会激发起我无限的食欲。

不管身在何处,只要嘴中嚼着苹果,我就会感到满满的幸福。

(作者:毛利涛 系昭通日报社记者)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文学 苹果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