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纬29度
2019-09-11 20:1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于从事26年特殊教育的聂钦珍来说,能够见证着听障学生从艰难地学习独立生活,到逐步融入社会,以健全的人格去看待这个世界,是她最欣慰的事情。
在昭通市特殊教育学校里,操场上、教室间,处处是无声的交流、飞扬的手语,一张张掺杂着敬意和善意、好奇又胆怯神情的笑脸,让聂钦珍心动。从事特殊教育那一刻起,聂钦珍的人生便与这群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融在了一起。
由于身体残疾和家庭原因,很多听障生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他们有的情感淡漠、自私自利,有的自卑内向、不愿与他人交往,有的脾气暴躁、发起火来不管不顾。面对这些情况,聂钦珍自有她的一套。不论性格、行为有多么“特殊”的学生,她总是能研究出有效的方法,让教育润泽在每个学生的心间。
刚接触学生黄天运时,聂钦珍发现他缺乏自信心,习惯上课睡觉,不做作业,不为班集体做事,找他多次谈话都无效。聂钦珍了解黄天运的生理、情感、人际交往、认知等情况后,针对性地制定了黄天运的IEP(个别化教育计划),并与班级其他教师按照IEP计划实施。为了取得黄天运的信任,聂钦珍设计一系列 “不经意”“不经意”间表扬他学习上的进步,“不经意”间摸摸他的头,“不经意”间拍拍他的肩膀,“不经意”把其他老师和学生对他的赞美传给他的好朋友。慢慢地黄天运找到了学习上的自信,变化非常大,现在学习非常努力,积极为班集体做事,还当上了班长,成为聂钦珍的小帮手。
爱需要用心感受,更需要传递。在爱的教育下,孩子们也成了爱的使者,总会在不经意间给聂钦珍惊喜。一天, 聂钦珍在教学《苦柚》时,买了一个柚子给学生分享柚子的特点,巧的是刚好一人掰一瓣,她就眼睁睁看着学生吃完。后来,聂钦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现在,学生分东西时会从他人开始;遇到老师会打招呼、让行;外出时会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集体意识强了很多,荣誉感也在倍增。
在聂钦珍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不忘教育初心—立德树人,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特殊教育就是要让身心残疾的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聂钦珍把立德树人融入语文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科知识的同时融入人文知识,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积极参与学校“456”浸润德育模式的理论建设和实践,不断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细心教导学生课堂常规、生活常规,使每个学生逐步具备“遵守社会公德、服务社会大众”的思想,养成“个性张扬、百花竞放”的社会竞争意识。
同时结合不同的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民族教育”“爱我校园、爱我家教育”等主题班会;开展一月一主题学生外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思想和灵魂得到了一次次深刻的洗礼,不但再次矫正了他们的不良行为,而且学生个体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努力使其成为“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人。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聂钦珍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聂钦珍坚持学习,教学中,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26年的研究、探索,聂钦珍总结提炼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殊教育3+2课堂教学增效模式”,强化了备课的任务驱动,课堂的目标达成,课后的评价分析;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自身育人方式不断改进的同时,聂钦珍还积极培育中青年教师,让“特殊教育3+2课堂教学增效模式”成为全市特殊教育教学新常态,新规范。为使新课标在昭通更好地实施,2018年8月组织主编了我市三类特殊教育学科指导意见,为改进课堂提供了有效的规范。
2016年11月至今,作为聂钦珍学术工作室领衔专家,聂钦珍带领全市20余名特教骨干,开展特教研究,完成课题《在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对象学习效率提高及学习成果实践应用研究》。聂钦珍在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6年9月获“云南省百优班主任”称号,2016年5月获“昭通市首届名师”称号,2017年9月获“昭通市首届骨干教师”称号,2019年9月获“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
季节如年轮般轮回,聂钦珍与学生一起舞动着手指,分享着进步和成长。谈起自己26年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聂老师说:“能够让听障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让他们不会因身体的残疾而内心感到自卑,同样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去关爱别人,是我的幸福。” 聂钦珍甘愿一辈子在无声的世界中静听花开的声音,享受着别样的禅意,成就人生的精彩。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