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2019-09-04 09:47昭通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立足实际,昭通做好“四篇文章”、扣好“四粒扣子”,举全市之力投入脱贫攻坚战。同时,昭通充分挖掘“苹果”这张城市名片,着力打造百万亩苹果园与百万人口高度融合的“苹果之城”。
精彩观点
70年的过程是漫长的,70年的成就是辉煌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昭通的发展、变化,可以用4句话来进行归纳和概括。
第一,打赢一场战役——消除绝对贫困。2017年我们全面摸底排查,全市129万户、529万农村人口中,还有27.5万户、113.37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34.8%。昭通面临的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脱贫攻坚!通过努力,到目前为止全市贫困人口降至58.83万,贫困发生率降至12.49%,并将在明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二,破解一大瓶颈——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兴则昭通兴”,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改善交通、扩大对外开放作为重中之重。目前全市上下围绕14条高速公路建设,围绕以渝昆高铁为代表的6条铁路的规划和建设,以及昭通机场的迁建,水富港的改建和扩建等,全面推进一系列基础工程建设。有望在明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在今年下半年启动新机场的迁建和渝昆高铁的建设,将来进入“高铁时代”,昭通可以在1小时左右的时间里通达重庆、成都、贵阳和昆明。
第三,建设一座果城——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昭通种植苹果的历史已有近80年,当下,我们所要做的是用现代的理念、模式、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此苹果非彼苹果”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把昭通建设成一座百万人口与百万亩苹果高度融合,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截至目前,我们的苹果种植面积已突破60万亩,苹果之城的雏形初步展现。
第四,锻造一支铁军——敢于攻坚、无坚不摧的乌蒙铁军。多年来,党的领导始终是我们战胜困难、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坚持以党建强引领、以铁军促攻坚,着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全市上下10.7万名干部挂钩帮扶、无一例外,5200多名工作队员战斗在脱贫攻坚的一线,涌现出了一系列感人的事迹和先进的典型,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
昭通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围绕脱贫攻坚,我们的主要工作可以用以下5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话是,强化双统领,落实“133”。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的建设统领推动各项工作,强化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双保障”,努力实现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双推进”。同时,立足昭通实际,创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的“1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第二句话是,严格过程把控,扣好“四粒扣子”。脱贫攻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梳理下来是4个大的阶段——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扣好精准施策“第二粒扣子”,扣好精准退出“第三粒扣子”,扣好巩固提升“第四粒扣子”。
第三句话是,立足昭通实际,做好“四篇文章”。针对我们的短板和弱项,确定了四个重点:一是突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文章”,2017年以来,按照相关政策和标准,我们确定了全市36.24万人的搬迁规模,目前已经实施13.18万人,剩下的23.06万人将在今年内全部搬迁入住;二是突出做好产业培育“文章”,全力推进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三是突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文章”,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5.75万户,解决了88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1336个建制村不仅通了硬化路还实现了客运全覆盖;四是突出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文章”,全市184.37万贫困人口中的100.61万劳动力,已转移就业65万余人。今年将实施易地搬迁的23.06万人口中的13.34万劳动力,已转移就业10.07万人。
第四句话是,聚力各方支持,构建攻坚合力。对口帮扶昭通的东莞市、中山市共计支持资金6.49亿元;深圳市也将从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给予昭通重点支持;中央5家单位、省级50家单位定点帮扶昭通,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构建了强大的攻坚合力。
第五句话是,抓党建强支撑,锻造铁军攻坚。以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党的组织无处不在、作用无处不发挥,做到每个贫困村都矗立着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每一户贫困群众背后都站着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要找到明确的定位。昭通独特的地理气侯资源条件,孕育了昭通苹果“天然富硒、早甜香脆”的独特品质。
苹果是大自然赋予昭通的最大恩赐,这个产业的发展,刚好又和昭通现在规划的“一城三区”的格局是高度融合的,基于这样一个客观的自然地理状况,以及昭通苹果在整个市场中的影响,我们提出来,力争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把昭通建成一座百万亩苹果与百万人口高度融合,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
我们瞄准“中国苹果产业塔尖上的10%”,用现代的理念、模式、机制、技术来实现高品质的发展。有了产业的支撑,再用它来烘托出“苹果之城”这么一个概念,让苹果不仅仅成为一个产业,更成为城市的品牌形象,让所有人说到昭通就想到苹果,吃到苹果就想到昭通!让所有人经过昭通城的时候,满眼尽是红苹果,产生巨大的震撼和冲击力,这就是我们描绘的未来“苹果之城”的美好愿景。
在这个愿景下,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步入了快车道,苹果种植面积已经突破60万亩,并且以每年新增10几万亩的速度推进,“苹果之城”呼之欲出。
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战略部署,真正抓住了云南发展的关键定位和方向,对于昭通也同样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绿色能源牌”方面,充分发挥昭通水电资源优势,加快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年产70万吨的水电铝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80万吨的水电硅项目也正在积极的招商和推进当中。
“绿色食品牌”方面,重点发展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大高原特色产业,需要强调的是,我这里说的是高原特色“产业”,不是高原特色“农业”,是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的产业。以苹果为例,我们绝不是简单的种苹果,而是在高标准、高层次种植果园的基础上,物流、加工、旅游等产业都要跟上。再比如竹子,在北部8个县(市),我们大力发展以筇竹、方竹为主的笋用竹产业,力争在3年到4年的时间里,实现450万亩的目标,绿化乌蒙山区的同时,更为群众增收致富找到了有力的支撑。我相信未来昭通竹笋也将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绝不亚于昭通苹果。
“健康生活目的地”方面,昭通的定位是八个字——“秋韵昭通,苹果之城”,昭通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侯特征,特别是夏季,没有炎热的感觉,可以说是典型的“秋城”。围绕这些特征,立足于“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格局定位,初步的构架已经形成。下一步,随着渝昆高铁的开通,将会进一步助推昭通的城镇化和产业化发展,一个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秋城”昭通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周边群众特别是川渝地区群众避暑纳凉的圣地。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