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08-30 20:57(李丽娟 摄)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都说 江底的小蜜枣甜如蜜,只是价格 有些贵,内卖每公斤50元,外卖 每公斤100元,还供不应求。谁 有这么大的本事,竟创造了这样 的市场奇迹?近日,带着好奇, 记 者走进鲁甸县江底镇水塘村,见 到了土生土长的创造这一奇迹的 打工仔赵伦。
水塘村 “窝”在江底镇的山沟 里,赵伦8兄妹,排行老四, 17岁就 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这一出去就 是半生人。年近50岁的赵伦说, 在 外打工的日子很苦,最要命的是心 比身苦。他回味说,什么都好熬, 就是熬不住对父母和家乡的思念, 特别是一闲下来就对父母和家乡 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那时他就 想,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先在异乡 拼命干吧,等有了钱,一定回乡创 业,孝敬父母,回报家乡!
赵伦打工的地方是红河哈 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他在一 家采矿厂干重活。初中没毕业的 赵伦,尝到了没技能的苦头。于 是,他一边拼命打工,一边钻研技 能,很快成为这家采矿厂的技术 骨干,收入不断增多。他渐渐自 强起来,于是另辟蹊径,与朋友合 伙注册成立了个旧市鑫源矿业有 限公司。合伙人与他一样,有技 能、懂管理、善经营,公司发展一 路看好,效益稳步上升。有了钱 的赵伦,更加思念家乡的父母和 亲友,回乡创业的梦想越燃越 旺。他抽出时间,回乡深入调研, 看到当地党委、政府对生态产业 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家乡正发 生着可喜的变化。特别是,他发 现江底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蒙自 蜜枣。他坐不住了,主动找到江 底镇的领导,把自己回乡创办蜜 枣产业的想法告诉他们,得到江 底镇党委、政府的赞许和欢迎。
2013年,赵伦放弃在个旧市 的采矿事业,毅然回到家乡水塘 村,在江底镇党委、政府的支持 下,他在水塘村二组流转土地190亩,引进蒙自金丝小蜜枣到 水塘村试种。为提高蜜枣成活 率,尽快产生效益,赵伦引进的都 是3年以上的枣树。枣树种上第 2年,全部实现挂果,果实色泽诱 人,香脆甜蜜,口感非常好。为了 做大做强蜜枣生态产业,带动更 多的村民一起致富,赵伦组建成 立了亨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开始自己培育蜜枣苗,引领村民 向产业化进军。短短几年,水塘 村的金丝小蜜枣种植面积就扩大 到700多亩,带动不少村民特别 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常年就业,稳 定增收,逐步打开了市场局面。
2016年,深受家乡父老喜爱 的赵伦,被村民选举为水塘村村 委会主任。赵伦感到这是家乡人 的一份信任,也是自己肩上的一 份责任,决不能懈怠。他说: “干 任何产业都像带娃娃一样,不能 生下来就不管了,那样做,娃娃绝 对成不了才;发展蜜枣产业也是 这个道理,要用心、用情、用力, 才 会成材、成气候!”他感悟说: “创 办产业决不能心浮气躁,要学会 打持久战,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2017年,江底镇在产业结构调整 中把小蜜枣作为加快脱贫致富的 重点产业,通过“支部+合作社+ 基地+互联网”的运作模式进行 经营,当年,水塘村的蜜枣获得丰 收,其中,进入盛果期的蜜枣,亩产收入1.3万余元。自流转土地 种植小蜜枣以来,赵伦投入资金 1200多万元,政府也投入380万 元,帮助他建起蜜枣大棚。
赵伦的家就在水塘村大坪 自然村,他将学来的蜜枣种植技 术和自己积累的管理经验毫不保 留地传授给合作社的社员,以点 带面,就地培训,就地务工,解决 了村里不少人家的留守问题和增 收问题。2019年,水塘村大坪党 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省级示范 党支部。赵伦决心将这份压力变 为动力,带领家乡人开拓进取、 奋 发图强,让蜜枣产业在家乡遍地 开花结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赵伦 从打工到创业揭示一个规律:与 时俱进、磨砺成长是创业的前提, 情系家乡、燃烧激情是创业的保 障,点燃梦想、合力攻关是创业的 奇迹。赵伦从一个人的回乡创业 梦演变为家乡父老共同的创业 梦,一直感召和激励着家乡人向 前奋进。正如江底镇党委书记马 伦所说,家乡情结就是强劲合力, 能人带动就是领路先锋,众志成 城就是创业成功。如今,全镇的 基础设施建设正按规划有条不紊 地进行。他肯定地说,有像赵伦 这样的能人带动,全镇的产业发 展一定会强起来,老百姓的日子 也一定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