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08-30 15:26大关县木杆镇东面半山腰有一个坪子,名叫红岩坪,那就是我家乡。家乡不仅美丽,而且乡亲们勤劳朴素,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美好生活。虽离开家乡 40 多年,每年我都回去走一走看一看,漫步于田间地头,感受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背靠着2000多米的大山,山坡陡峭、山势峥嵘,左边叫“大坡”,右边叫“令牌山”,山上长满核桃、板栗;鸟很多,猫头鹰、野鸡、喜鹊、斑鸠、麻雀成群结队。山脚下是一块不规则小坝子,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宜种植包谷、豆子、洋芋、红薯、桃子、李子。那时,乡亲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山坡石旮旯里开凿出旱田,还从3公里外修建沟渠,筑起片片良田,每年除向国家交纳公粮外,还可以自给自足。坝子中间有一口老井,主要供乡亲们饮水,背面雕刻“自来水”三个字,每到春夏雨季来临,老井的水就沿井口溢出,流到池塘里,又从池塘流到低处。气候热了,水源多了,池塘里植物与池塘边的庄稼疯长,飘来阵阵清香,蜻蜓、蝴蝶飞来飞去,青蛙在田坎间 蹲 着 ,简 直 是 一 个 童 话 世界。这可是孩子们的乐园,随便在沟边、田边就能捉到黄鳝、泥鳅一大堆。
改革开放后,农民积极性高,加上土地肥沃,家家庄稼侍弄好又种上烤烟,家乡成为远近文明的富裕村。没几年 ,烤烟生产进行调整,人多地少矛盾凸现出来,加上几乎没有林地,多种经济无法发展,家乡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面对困难,走出去成为新的取向。
于是部分乡亲携家带口,首先成为“吃螃蟹”的人,他们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做最苦最累的活,率先富起来后又带动其他人走出去,先出去打工那部分人多数在外地安了家,人多土地少的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有很多土地存在“丢荒”的现象,也引起政府重视,他们帮助乡亲们把土地进行了流转,前几年还腾出几十亩土地支持国家建设了一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接纳生存条件较差的群众入住,并修建宽敞的活动场所,人们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提高。
知 识 改 变 命 运 ,教 育 成就未来。我的一个侄儿,从小身体不好,家里很困难,夫妻俩都在外地打工。他们含辛茹苦地供养3个女儿上大学,大女儿玉溪师院毕业,二女儿深圳大学毕业,三女儿云南大学毕业,一时成为佳话。乡亲们还纷纷把青年子弟送到部队锻炼,我的堂叔把 3 的儿子先后送出当兵,在部队表现优异,退役后有的在政府机关工作,有的在私营企业工作,有的把在北京开保健院,去年还参加为家乡贫困学校捐款捐物。这样的感人故事还很多。
从人多地少到人少地多,从死守一隅到走出大山,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更是观念的转变。放眼望去,光秃秃山坡恢复了往昔的生机,小洋房掩映在绿树中格外醒目,泥泞公路硬化成平坦水泥路面,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一切的一切,都是跟党和国家惠民政策分不开的,愿家乡更美,成为大山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张新涛 供职于农行昭通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