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2-12 08:17我是一名刚到报社的实习生。2月8日19时11分许,鲁甸县龙头山地区发生4.9级地震,我在昭通日报社记者刘建忠、毛利涛的带领下,由驾驶员霍保明开车奔赴灾区跟随采访,亲自体验了媒体人的艰辛与温情。
我们驾车从昭通城出发赶往灾区,一路上,消防车、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夜空,我在心里默念:希望灾情是最小程度的。大概约三十分钟到达鲁甸县城,部分路段已经实行交通临时管制,得知我们采访,交警一路放行。途中,刘建忠打了无数次电话,对接鲁甸县了解相关灾情动态,及时向后台编辑传回最新信息;安排相关记者奔赴各自采访点,及时了解第一手资料。两名老记者在颠簸的汽车上,不时用手机编发灾区见闻、拍摄图片与视频短片发回单位。
作为实习生的我,从未经历过如此大的灾害采访工作,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驶出鲁甸县城,刘建忠决定直接赶往震中龙头山镇的八宝村,由于不认识路,一路走一路问当地居民。在小寨,一辆鲁甸恒康医院的救护车鸣笛而过,霍保明说跟着救护车走就可以直接到达。到龙头山集镇,救护车也找不到方向了,路边有十余名派出所待命的警员,我们上前询问了情况,他们向我们说明了光明村、天生桥、八宝村都有不同程度灾情。就在谈话间,鲁甸县武警消防车飞驰而过,我们决定尾随着消防车前往八宝村。
在崎岖的乡村路上,消防车、救护车、昭通日报采访车紧挨着前行。行驶至地名为鸡嘴岩地段(手机定位为花果园)时,道路因地震造成上方松动山体塌方,交通中断,山上不断有滚石跌落。消防战士们检查装备决定徒步前往八宝村。由于没有安全帽,采访车与救护车只能掉头绕道进入八宝村。
一路询问,从山脚扶摇直上,我们终于在2月8日23时左右抵达八宝村,此时八宝村显得格外的安静,村民们早已进入梦乡,我们心里的石头也落下了。通过联系,我们找到板房中的八宝村委会,再次与起来救援的消防官兵汇合。通过向村委会副主任万国普了解了地震灾情,得知两名受伤的村民已经送往医院救治、房屋无倒塌、百姓们很平静。我们的内心才得以安定下来,多难的龙头山不能再经历大的磨难了。老师们又开始将一路拍摄的图片、见到的实况进行剪辑和编写,及时发回到了后台编辑的手中,好让外界知道八宝村在地震中没有大的损失。忙完后,已经是凌晨一点多,村干部找来了数床棉被,我们与十名消防战士在狭小的村委会的沙发上、椅子上辗转进入“梦乡”。
2月9日早晨,昭通日报社社长刘范兴抵达八宝村与我们汇合,要求务必与当地政府配合做好核查工作,向外界准确报道灾区情况。要求要从中分析客观原因,真实反映出经历重建后的灾区在此次灾害中没有造成巨大伤亡入手,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灾区的实际情况。11时许,我们完成采访撤回龙头山集镇。在报社领导的安排下,毛利涛、霍保明和我暂留龙头山,与县委宣传部和龙头山镇政府做好宣传对接工作。简单吃过午饭后,我们在龙头山镇抗震救灾新闻中心找了一个办公桌,便开始紧张的撰写采访好的新闻稿件传回单位。14时许,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鸡嘴岩地区采访道路抢通情况,并用航拍记录下了八宝村的整体情况。
回到住处,又将采访的图片与视频传给了后台编辑,期间,又接到采访“鲁甸“2·08地”震新闻发布会”的命令,三人收拾行囊又赶往鲁甸县城,一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后,吃了晚饭,记者又开始撰写发布会的稿件,并商讨明日的具体工作安排。23时左右,在撰写完稿件,老师们又联系鲁甸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员,收集交通、供电、武警、消防等部门参与救援的信息,准备撰写一篇全面的综合救援报道。一直忙到深夜,没有来得及梳洗便倒头就睡。
2月10日凌晨,天还没有大亮,记者又起床开始了新的工作,再次与相关人员联系是否收集到了相关信息,通过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中,进行了仔细的梳理,结合现场采访的素材,撰写综合报道。经过请示后,吃完午饭便赶回单位,没有片刻的休息继续撰写新闻稿件。16时许,初稿基本完成。
近两天的地震灾区采访,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对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新闻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实习生的我对老师们的态度与行动已经在内心深处发出由衷的敬畏。我需要学习更多来完善自己,才能在真正走进社会的那天更好地服务社会。
此时,那句歌颂媒体人的话又在心中翻涌: “不论白天黑夜,新闻就是命令,你及时迅速出现在新闻现场;不论灾区战场,新闻就是力量,你不顾危险报道真实真相。
昭通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毛绪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