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刘刚:植根脱贫热土 奉献扶贫真情

 2019-08-25 13:02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他,当过兵,参加过汶川“5·12”抗震救灾,军人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烙印心底;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心系贫困群众,不求回报,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他,千千万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之一,舍小家,顾大家,带领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他就是巧家县妇联派驻马树镇小河塘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刚。

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我的父亲当过兵,在他的渲染下,我打心底佩服军人的担当,佩服军人为了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刘刚说。2006年12月,19岁的刘刚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刘刚所属的部队接到上级的命令,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救灾任务。

“退役后,我一直以军人的姿态来严格要求自己。”刘刚如是说。

2015年10月,刘刚主动请缨,到了巧家县小河镇普谷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成为千千万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之一。从起初小河镇普谷村摸着石头过河,到调整到马树镇八皮村通过努力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后,刘刚得到组织的肯定和信任,又调到马树镇小河塘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有部分贫困户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自身也比较懒散。在前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弄清了致贫原因后,刘刚及时为他们协调了农危改、助学贷款、金融扶持、健康扶贫等项目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贫困户胡某家的房子早已破烂不堪,一面墙壁已倒塌,用一块雨布遮风挡雨,另外的墙壁布满了裂缝。家中只有两张床和一个不能再破的旧木柜。儿子在一次事故中伤到了腰椎,做不了重活。儿媳已死亡,留下两个还在读书的儿子。家庭主要收入全靠种地,如果仅靠种地这微薄的收入是无法承受修建房屋费用。于是,刘刚积极与村“两委”开会协商把农危改最高补贴指标给予他家。但在项目的推动上着实让刘刚费了很多心思,从材料选购到房屋选址,从资金缺口到金融贷款,三番五次进行回访,竭尽全力解决问题。刘刚反复做胡某的思想工作,从材料整合运输到砌砖工匠的寻找,从支模到打板,刘刚积极出谋划策,终于在验收之际完成了主体工程。

在一次走访海子村民小组贫困户郗建云的过程中,刘刚了解到海子村民小组没有蓄水池,如果遇到干旱的时候,水经常不够用。得知这件事后,刘刚立刻联系了村民小组长邓兴虎,向他了解具体情况、实地走访,记录相关信息,并抽出自己的工作经费4000元,组织22户农户投工投劳,修建起了蓄水池。

“他是我们的贴心人,我们有任何困难他都会力所能及地帮助我们,为我们做了很多好事。”谈起刘刚所作所为,村民们赞不绝口。

舍小家顾大家

2017年11月,原本两年驻村期满可以申请离开驻村扶贫工作岗位的刘刚依然选择留下来继续驻村扶贫工作,刘刚说:“每当想到群众充满希望的眼神,我就知道我不能走,我也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能辜负群众的期望,只能怀着对家人的愧疚继续我的扶贫路。”

刘刚的父亲76岁、母亲64岁,身体不好,妻子的工作也常常需要加班加点。面对老人、孩子都需要照顾的实际困难,刘刚说:“每当看到父母及妻子无助的眼神,我犹豫过、挣扎过,但我扶贫工作任务没有完成,我不能当逃兵。”

刘刚自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以来,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呼啸,不管白天黑夜,再恶劣的天气和环境都阻挡不了他走村入户的脚步和决心,只有这样的天气老百姓才会在家里,才能准确摸准群众的情况。

“孩子发烧了,你赶快回来。”2018年4月12日,暴风骤雨,刘刚带着调查表出门了。入户调查到独家村村民小组时,他接到电话,1岁的儿子突然发烧,妻子焦急万分。刘刚恨不得立刻飞到儿子身边,但一想到手里的工作,这几天必须上报村级项目施工图。于是,通过电话安排了家里的事情后,又一头扎进了工作中。他说:“我不止是一位父亲,更是小河塘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要是此刻去照顾儿子,就会耽误村级项目的申报。”

“他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为了我们,他失去了很多。”谈起刘刚,小河塘村村民们如是说。刘刚到小河塘村驻村工作以来,走访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他始终要求自己常到一线倾听呼声、到一线采集信息、到一线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声音、信息、问题记录下来,帮助贫困户切实解决问题。

2019年年初,刘刚被授予昭通市脱贫攻坚“乌蒙青年先锋”。

通讯员 胡华伦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