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纬29度
2019-08-08 10:18◆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 玉 莫 娟 实习生 罗正坤
“号角声声、战鼓齐鸣;厉兵秣马、勇毅前行。能够参与见证彝良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历史,我们是最幸运的!”今年3月3日,彝良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吹响的号角,成了彝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再次奔赴彝良村村寨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不竭动力。
入户宣传让群众知晓了政策
一次到牛街镇甘家坝村入户宣传时,彝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郑厚强遇到了难题。
“我在务工企业一个月能挣5000—6000元工资,凭什么要跟你们去?”陈会全不屑地说。
“虽然工资高,但是不稳定呀,更何况如果有一天这家企业不聘请你了呢?我们政府组织去的企业有稳定的收入,在江苏东台工作满3个月以上有500元的交通补助,工作满半年还给600元的稳岗补助……”经过郑厚强的耐心劝说,陈会全加入了首批到江苏东台务工的队伍,第一个月他领到了4460元工资。
为了切实解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不出去和务工不稳定的问题,彝良筹措资金2500万元,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脱贫致富,鼓励劳务经纪人动员群众务工,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外出务工,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务工,鼓励县内企业吸纳群众务工。
就业培训得到了群众认可
“通过培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一门技能。”今年5月,一名刚参加完培训的群众说。
在今年5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外出务工群众岗前培训中,1000多名来自各乡(镇)的群众进行了培训。
对有培训意愿的,根据群众的需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在村民小组举办培训班,方便群众参加培训;对因缺技术影响就业收入的群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根据其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一户一人有技能,一人一技促脱贫”;对通过自主培训,并取得国家或行业部门认定的技能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补助,以此鼓励群众自主、灵活选择培训工种、培训机构、培训时间。目前,彝良县已完成技能培训5300余人次,其中有200余名群众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后,已集中输送到江苏东台务工。
贴心关怀留住了群众
“我好好反省了一下,我不该骂你,就像你说的一样,如果我一分钱都没能带回家去,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会怎么看我?明天我就回来上班。”这是赌气出走,准备回家的彝良县角奎镇群众杨华益打给郑厚强的电话。原来,今年5月的一天,杨华益在江苏东台工作的工厂上班时,因为违反了纪律,被厂里的领导批评了,他一气之下,收拾行李就要回家。郑厚强知道后,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可他仍然坚持要回家。在回家途中,他想通了,就给郑厚强打了电话要求回工厂上班。
一对在江苏东台某企业务工的夫妻由于加班错过了工作餐,一气之下准备乘火车回彝良老家,郑厚强耐心劝说无果后,就冒着大雨把他们送到了火车站。“郑同志,你送我们回家全身都淋湿了,又给我们买火车票,我们不走了。”夫妻俩看着全身都湿透了的郑厚强内疚地说。当时,郑厚强眼泪都差点掉了下来。他说,自己的行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再辛苦都是值得了。
雷文清是龙海镇镇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两个孩子在广东东莞读书。听说可以参加政府组织的务工,雷文清和妻子立即报了名。刚到江苏东台,听说夫妻俩不在一个工厂工作,他们有一些顾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协调工厂把他们安置到了同一个工厂的同一个车间同班次工作,并把他们安排在一间宿舍生活。
真情服务永远在路上
“大家在路上、厂里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打卡片上的电话,我们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一定会帮助你们解决。”一天,在把群众送到江苏东台务工的途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王校宣一边向群众发放便民服务卡,一边不停地叮嘱着。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王校宣第五次护送群众到江苏东台务工了。王校宣是单位里的“热心肠”,更是群众的贴心人。在护送群众去务工的路途中,她常常会用自己的钱买来各种糕点和矿泉水给群众吃。“生怕他们饿。”王校宣说。
其实,带群众去看病、借钱给群众、帮助群众协调工厂、调换工作岗位,这样的事情对彝良驻东台就业服务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都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郑厚强说,他被派驻到工作站仅10多天的时间就瘦了5公斤。
彝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针对该县劳动力基数大、学历低、报酬低、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彝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强化政策引领,整合帮扶力量,加强劳务协作,强化技能提升,以服务促就业。截至今年6月底,彝良县有组织转移输送群众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务工12852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5.62万人,实现务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