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纬29°
2019-08-08 11:09昭通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之处,三省人民往来频繁之地,人口的流动使川菜、黔菜、滇菜三个菜系在此融合,形成了兼有三味的昭通菜,下面就跟大家聊聊最受喜爱的昭通名菜(小吃)。
油糕稀豆粉是昭通人的传统特色小吃,金黄酥脆的油糕、清香四溢的稀豆粉的完美结合,让这一小吃经久不衰。油糕以洋芋为主要原料,选用昭阳区高寒山区如小龙洞、靖安西魁梁子等地出产的优质洋芋,煮熟后切碎,裹上薄薄的米浆,放入油中炸至金黄后捞出。炸好后的油糕色泽金黄,外围香酥爽脆,内里糯软香甜,散发着洋芋特有的香味。稀豆粉选用优质豌豆,磨细成面粉状后加入生姜等作料熬制而成。熬好后的稀豆粉,色泽淡黄,清香宜人。盛入碗中,撒上少许葱花、辣椒面、花椒面等,稀豆粉的淡黄,葱花的碧绿,辣椒面的鲜红,让人一看,不觉口内生津,喝一口,咂咂嘴,真是爽阿!这一美味,不仅养眼、养胃还养颜呢!因为稀豆粉以豌豆为原料,所以,经常喝稀豆粉还能祛斑养颜!
昭通人的主打早点,最常见的应该是油糕饵块了。但凡买油糕稀豆粉的地方,都有油糕饵块。把烤好的饵块,抹上香香的花生酱、甜酱及办好佐料的辣椒酱,放入油糕包起来,咬一口,油糕的酥脆,饵块的糯软,辣椒酱的香辣,便充盈你的整个味觉世界,久久不肯散去。油糕饵块因其物美价廉、方便快捷被众多的食客青睐,有人戏称它是“昭通的肯德基”。
昭通的凉粉和昭通的洋芋一样,也是一种寻常百姓生活中经久不衰的主打食品。豌豆凉粉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用干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泡发后,掺水磨成浆,经过滤、熬煮成糊,冷却后凝固而成。
在昭通,从地名上看,大龙洞的凉粉和炎山的热凉粉比较出名;从原料上看,有苞谷凉粉,荞凉粉,豌豆凉粉,豌豆凉粉阵容强大,占领了大部分“凉粉市场”;从姓氏上讲,傅家凉粉、赵家凉粉名声较响。傅家凉粉的原料是市场价格较高、淀粉含量高、口感、筋骨较好的金豌豆。把金豌豆用水浸透,淘洗干净后磨成浆熬煮,熬熟后倒入盆中让其冷却凝固,之后将做好的凉粉放在案板上,用特制的形状若漏勺的铁器在凉粉上轻轻一刮,成条状的凉粉顺着铁器上的小窟窿游鱼一般钻出来,抓了装在碗中,放上香油、葱花、芫荽、蒜水、油辣子、自制的酸汤,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凉粉就摆在你的面前:灰绿色的凉粉,白的酸莲花白,绿的葱花、芫荽,红亮亮的油辣子,还有棕褐色的香菇粒,看着就让人心动,用筷子把佐料拌匀,香气扑鼻,就忍不住馋涎欲滴了。傅家的凉粉除了佐料特别,豆香浓郁外,还有一个特点是筋骨特好,耐储存,放在阴凉的地方,放上十天半月也不会变味。所以,傅家凉粉已经远游到了昆明、广州等地。
昭通盛产洋芋,昭通人也喜欢吃洋芋。作为一种街头小吃,昭通的烧洋芋历史悠久,倍受青睐。街头巷尾,常常有人,一口铁锅,放上材炭(白炭),炭上放着十几个大小不等的洋芋,烧好后,用玉米芯或者木片刮得黄生生的,用刀片一切两半,抹上昭通酱或者撒上辣子面,咬一口,香喷喷,既管饱,又解馋。走过烧洋芋的摊子,看见轻烟袅袅中又黄又面的洋芋,总忍不住要停下来,花2元钱,买上一个,边走边吃。要是外地的朋友来了,好客的昭通人总会带客人吃上几个,因为,昭通的洋芋还有养颜的功效,“吃洋芋,长子弟”,不信,就买几个吃了试试。
昭通山好水美,盛产优质矿泉水。用清冽甜美的山泉水、优质大豆做出的臭豆腐,营养丰富,细腻香软。在街头,常常有人把豆腐切成一寸见方大小,放在特制的锅上,抹点清油,满满烘烤,待豆腐烤黄后,用刀片把豆腐一划两半但不划断,中间放上腌制好的折耳根、莲花白之类的腌菜,或者撒上细细的辣子面,然后合拢,咬一口,豆腐外酥内软,腌菜鲜香爽脆,如果天气寒冷,在火炉边吃上几点,吃的满头冒汗,寒气顿消,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还有商家在火炉上支一张铁网,网上刷一层清油,把豆腐放在网上烤,打一碟放有花生、辣字面、芫荽等佐料的卤豆腐蘸水,把烤好的豆腐放在蘸水里打个滚,放入口中,满口醇香,让人欲罢不能。 臭豆腐数镇雄的最出名,味道确实太板扎了。
昭通人讲的烤串串,实际就是烤牛肉串。把优质牛肉切成薄片,穿在竹签上,放入特制的佐料水中浸一下,让味道渗透肉片中,抹上清油,在炭火上烤,在放入佐料水中,再烤,如此反复两次,肉串就烤好了,撒上芝麻、辣子面,香喷喷的串串就可以入口了。昭通的烤串串,馋嘴街三官烤肉比较有名,月牙路附近的烤肉也比较地道。到了万家灯火的时候,吹着习习凉风,邀约三两个好友,到夜市上吃点烤串串,也是人间一大趣事。
在昭通,不论是星级宾馆还是街边小店,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寻常百姓,在饭桌上几乎都有一道百吃不厌的菜肴,那就是酸菜红豆汤。干腌菜做得酸菜红豆汤,酸味更加纯正,回味悠长,让人难忘其中滋味。如今,昭通的民营企业已经把酸菜红豆汤加工成方便食品,远销省内外。
炒酥红豆是昭通的一道传统名菜。把红豆放在水中煮熟,沥干水分,放入油中炸至酥脆。然后在锅中放油,放干辣子、生姜、葱段炝锅,放入剁肉、酸菜炒香,然后放炸好的红豆下、花椒面、酱油、白糖、味精下锅快速翻炒起锅装盘,一道香喷喷的酥红豆就做好了。这一道菜,酥脆鲜香,倍受昭通人的喜爱。
酸辣面中,醋的熬制很关键。用昭通特有的生醋,加入一定比例的生姜、蒜、草果、红糖等作料熬制,熬好的醋与未熬的醋相比,耐存储,口感十分独特,酸中带甜,甜中有酸,回味悠长。熬制好醋后,配碗底作料的顺序也是个技巧。
据说,一定要先放盐,再放醋,然后放酱油、花椒之类,随后舀入骨头汤或者面汤,待面条在沸水里翻腾两三分钟,捞起来放入碗中,撒上香喷喷的芝麻,绿油油的葱花,少许的肉末,一碗香气扑鼻的酸辣面就做好了。 酸辣饺门道也多。
通常昭通人喜欢把馄饨叫做饺子。做饺子,讲究的是面皮、肉馅。面皮是用土碱、鸡蛋、面粉、大龙洞泉水搅拌擀制而成。手工擀制的饺皮,筋骨好, 口感好,久煮不烂,特别是包上馅后,煮到恰到好处时,饺皮晶莹透明,一碗玲珑剔透的饺子居然能在人间烟火中,透着几分灵气。包饺子的馅也是手工制作的,选上好的五花肉,洗净沥干水份,先用刀背剁,剁到肉变成肉末时,再放入生姜、盐巴、少许黑大头菜,用刀刃剁,这时,边剁边加入清水,直到剁成肉泥。这样剁成的肉馅,肉质细腻,嫩滑,味道鲜美。煮饺子的水一定要宽,而且,除了像配酸辣面的佐料那样讲究顺序和比例外,关键是一定要在汤内勾兑少许红糖,这可是传统的昭通酸辣面、酸辣饺之所以汤鲜味美的秘密喔!昭通人还喜欢把饺、面合在一起做成酸辣饺面。用现擀制的面(昭通人成为活面)和饺,一起放在水里煮,一般先放饺,过了两三分钟再放面,面是细丝面,饺是鲜肉饺,煮好后,面条细滑柔韧,饺玲珑剔透,吃起来吱溜有声,倒是很有特色。
昭通穆斯林群众素有饲养菜牛腌制清真牛干巴的传统手工艺,由于牛干巴味道鲜美可口,易保存携带,食用方便,因而,颇爱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群众长期饲养牛羊,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要腌制色佳味美的牛干巴,必先喂养壮牛。每年农历正二月间,回族群众先以嫩草催膘,同时根据牛的牙口和体质,适当采用中草药进行打痨除疾,以健脾胃,增强食欲。经过精心喂养,牛逐渐变得毛光水滑,膘肥体壮。
每年入冬,农村回民便将自家饲养的菜牛宰杀,大部份用来腌制干巴。市区回民则到市场上选购本民族宰卖的膘(肥)多的新鲜牛肉来腌制干巴。一般在农历十月、腊月宰腊牛腌干巴,备一年之需。宰牛,按照传统 习惯都由阿訇下刀,经放血、剥皮、开膛、分前、后两半截上挂,然后顺着肉缝,剖成24块“骨施特”(即净肉),并将割下的肉铺在通风处凉透,再进行腌制。菜牛部位分镰刀、火扇、外白、里脊、肋条、胸子、墩子等,而以墩子为上品,肉质细嫩、宜煮宜煎,而油煎最为可口。腌制牛干巴时,将没有洗过的新鲜牛肉加盐和香料、花椒粉之类,在簸箕上用力反复搓揉,一般是先揉肉厚的,后揉薄的,每100公斤牛菜用食盐3—5公斤, 然后置于瓦缸,放于阴凉处,按肉厚薄先后放进瓦缸里,然后用木盖和麻布 袋把缸口密封。牛肉腌制15—20天后,取出晾晒。晴天早上晒出,下午收回 ,并按肉的薄厚,展平堆放。在簸箕或大木桌上,薄肉在下厚肉在上,层层压平。30天左右,晾晒过程就完成了。腌肉晾晒后肉面干硬, 呈板栗色,便可挂入屋内备食。制成的牛巴排排列于木架上,块型齐整,色 如粟壳,闻之有香。
除此之外在昭通,天麻炖鸡、全洋芋席、全羊席都比较有名,还有山区的火腿、实在是美不胜收。随着岁月的变迁,各式菜肴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也好,现代的也好,街头小吃也好,桌上大餐也罢,总之,来了昭通,欣赏了美景,一定要品尝美食,否则,昭通之行就不够圆满了。
来源: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