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07-25 09:35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才流传至今的。本期将以中小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非遗”,感受生活在金沙江边的孩子们是怎么理解身边的“非遗”,可以看到“非遗”是如何在孩子身上传承的。
◆陈吉思含
我的家乡——绥江县是一个拥有291年历史的小县城。在这个小县城里,涌现出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群体、团体、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简称“非遗”。而在绥江县,就有一个又一个的“非遗”。
包谷粑是绥江县老百姓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这种食物的制作过程很复杂,先要用石灰和着玉米粒煮,这道工序主要是蜕去玉米粒上的粗皮。第二道工序用清水反复漂洗玉米粒,直到没有石灰味了才在石磨上细磨。第三道工序是将玉米粉包上馅儿放在铁锅里烙,馅儿则是由猪肉、芽菜、香葱等原料精心炒制而成。包谷粑放进煎锅后,中火煎烤10分钟左右,就能得到一个个热气腾腾、色泽金黄的包谷粑。这时,光只是看着它,都会令人垂涎三尺,一口咬下去,酥脆的外皮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里面的肉馅流出的肉汁慢慢地滑过舌尖,顺着喉咙流到胃里,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啊!我的妈妈偶尔会在家里做包谷粑,当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的时候,我总能感受到妈妈的味道、爱的味道、家的味道。
绥江的竹编技艺也是一流的。我去参观“非遗”展厅,就在展架上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竹编工艺品。那些工艺品精美无比,在灯光的映照下,发出了淡淡的光泽。虽然它没有如今的塑料制品颜色多种多样,但是它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朴素、简洁的生活方式,也能让人感受到环保、清新的感觉。自古文人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家里挂几幅竹编工艺品,整个家的文化气息立即提升。竹编技艺不仅代表了环保低碳,同时也代表了我们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非遗”是不可磨灭的,它值得我们去学习、保护和传承,值得我们去探索。正因有了“非遗”,家乡才会在我心里显得更加温暖,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