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07-25 09:34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才流传至今的。本期将以中小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非遗”,感受生活在金沙江边的孩子们是怎么理解身边的“非遗”,可以看到“非遗”是如何在孩子身上传承的。
◆杨容容
绥江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有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5年至今,全县已搜集到了2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2项是省级保护名录,7项是市级保护名录。看到这些,我不禁为美丽的绥江感到自豪。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才流传至今的。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项我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鼓草山歌。
我爷爷是绥江打鼓草山歌的代表传承人之一。听他说,打鼓草山歌是汉族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以前主要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省一带流行,最初主要是一种歌咏劳动人民爱情的山歌。在劳动时,有些人就躲起来偷懒或与别人聊天。人们就想出用边打鼓边唱歌的方式来振奋大家的精神,也让打鼓者监督大家,防止有人偷懒。这便是早期打鼓草山歌的来历。我爷爷也就是那时开始跟上一辈人学打鼓草山歌的。那时爷爷才十几岁,现在算起来,爷爷已经唱了五十多年的打鼓草山歌了,在逢年过节时作为一个节目来表演。2005年,绥江县开始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鼓草山歌也被收录其中。自2010年起,爷爷等人就经常会到县城表演。
打鼓草山歌的表演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朴素。表演者们没有精致的道具与乐器,有的只是一把随处可见的锄头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牛皮鼓;他们也没有华丽的歌词和动作,有的只是让人一听就懂的山歌和最朴实的薅草时的姿势;他们也没有华丽的服饰,有的只是朴素却干净的粗布衣。但这正是打鼓草山歌的魅力所在,它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
舞台上,随着击鼓人高亢嘹亮的一声——“上坡了”,表演者们就会立即集中起来,紧接着就开始有条不紊地表演。表演者们的动作随着鼓点的改变而变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每一个鼓点都是那么清脆响亮,每一声唱词都是那么激昂嘹亮,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自然流畅。在这美丽的绥江县城,这是一场多么震撼人心的表演啊!
打鼓草山歌作为绥江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被发扬光大。但至今,会表演打鼓草山歌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因此,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打鼓草山歌,将打鼓草山歌一直传承下去,这也是我爷爷的心愿。
绥江县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浓缩,是所有绥江人的共同财富,我们一定要将其传承下去并为保护绥江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