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绥江记忆

 2019-07-25 09: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才流传至今的。本期将以中小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非遗”,感受生活在金沙江边的孩子们是怎么理解身边的“非遗”,可以看到“非遗”是如何在孩子身上传承的。

◆ 陈 琪

遗忘是一种规律,但有的东西,不能遗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发展至今依然保持着她独特的魅力。21世纪的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将其铭记于心且发扬光大。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我很荣幸自己能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绥江县,一个拥有几百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江畔文化城,独特的金江文化资源,丰富和充实着这里生活的一代又一代绥江人,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就有独特的文化。曾经的金沙江,船只航行十分困难,江裹着浪,浪翻着沙,奔腾着、呼啸着。恶劣的环境总是能造就一些奇迹,纤夫们为了保持力量平衡,能在船过险滩时保持稳定,统一步调、统一方向、统一动作,形成了有规律,独具一格的号子,这便是纤夫的歌,是绥江人民用勤劳的汗水谱写的一曲独特的歌——金江号子。

绥江县也有自己的特色小吃,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当属包谷粑,又名石灰粑,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承载着我儿时许多回忆。记得我小时候,零食小吃类完全没有现在这样琳琅满目,所以对那时的我而言,吃上一口浓郁香甜的包谷粑,仿佛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口福的人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由于植物的生长受环境影响,所以这里的包谷粑比其他地方做出来的更好吃。可谓是一条街十家早餐店八家都有包谷粑。

可巧手以继拙作,不可庸以工当精制。每个传统工艺在精湛的技巧后面,都是不同时代的人民对生活的热情歌颂。在绥江这片土地上,也有我们自己歌颂着的传统工艺,其中之一便是吞口,它是一种绘有狰狞怪兽的器物,图案豹眼怒视,龇牙咧嘴,犬齿凸出,血口洞开,好似能吞掉一切灾祸和妖魔鬼怪,保佑风调雨顺,避邪救灾免疫,常被人们悬挂于门楣之上。

常言道:“不懂得传承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以上便是我们绥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欢迎你了解参与以及体验。绥江文化在江边县城正以自己独特的人文魅力和地域风情演绎着自己的风采,谱写着华美的乐章。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阅读昭通 文化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