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大关大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级组织的扶贫故事

 2019-07-24 14:57  来源:北纬29°

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大关县上高桥乡大寨村“两委”和昭通市委办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了发展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外出务工等长短结合助力脱贫的方式,截至2018年底,还有243户1008人未脱贫。今年,是大关县脱贫摘帽之年,为了不拖全县的后腿,乡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着,他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当初的承诺。

复垦复绿助脱贫

大寨村位于上高桥乡东北部,距离乡政府驻地12公里,辖3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5611亩,林地8037亩,总户数1001户41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97户2135人。

  走进大寨村,记者看到村“两委”及监督委会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忙碌着收集整理自己手中的资料,准备9点钟要召集大家开的办公会。会议结束后,大家就组织危旧房拆除队,采取挖掘机进现场,工作人员一边实施安全警戒,一边再次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对花椒村民小组的危旧房实施拆除。

据大寨村村委会委员李世本介绍,拆旧工作忙,时间紧,任务重,主要分成几个部分来做,白天组织挖掘机到现场正式施工,晚上到群众家里召开群众会议,做群众的思想会议。

在施工中,花椒村民小组长陈世银不仅以身作则,还主动给其他村民讲清楚政策,要求大家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危旧房屋的复垦复绿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除了危旧房屋拆除,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还要谋划大寨村的发展,为百姓寻求一条切切实实符合大寨村脱贫致富的路子。

马铃薯种薯产业添希望

为了大寨村早日脱贫致富,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高寒山区,土地撂荒,劳动力多等情况,贷款入股合作社,将分散的贫困户组织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打组合拳,抱团发展,形成产业。

结合上高桥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和村总支通过反复宣传动员,发动四会头、庙子边、瓦厂3个村民小组49户群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带头以资金和劳动力入股的方式,组建了大关县寨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1500余亩撂荒的土地,打造马铃薯种薯产业示范基地。合作社严格按照“三个全覆盖”的要求及良种良法,引领组建。

如今,看着长势良好的连片1000亩优质马铃薯,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心中有底气了,向前发展的动力更足了。贫困户和合作社、龙头企业扭成一股绳,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抱团取暖,一起为大寨村的产业发展谋求出路。

大关县寨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初从当初贫困户不敢贷款到28户贷款入股133.5万元,同时从富滇银行贷款170万元增加了雄厚资金后,大寨村的脱贫攻坚走上了扶贫产业发展组织化、科技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建强村级组织是保障

抓党建,促脱贫,是大寨村在扶贫工作的一个做法,全村以党支部为引领,提升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大寨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兴全告诉记者,大寨村跟市委办驻村扶贫工作队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是通过认真的交谈,在经过商量达成一致的意见后再实施。村“两委”这里是按照村干部管理的办法,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干部在工作中要每天汇报好自己的工作开展,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个人,制定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由我们的监委会督促将任务按期完成。

据大寨村监督委员会主任邱顺霖介绍:“在作风上大大的有所改变,以前村上这些来上班的时间比较少,觉得不来也没事,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不只是按时上班,还要懂得忠诚、干净、担当。”

大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党总支与市委办一道,调研总结以支部为核心,以壮大经济主体为着力点,以村组干部严格管理为出发点,以党员联系群众、实体带动群众为纽带,以群众的增收致富为落脚点的工作方法,实现了大寨村党建与脱贫的双赢。

(通讯员 马博)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孝美 周应涛 实习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孝美 周应涛 实习生
标签 >> 脱贫攻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