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昭通西魁梁子的洋芋竟“种”出了新花样!

 2019-07-16 15:25  来源:云南网

昭通靖安镇魁梁子洋芋种植示范基地去年大获丰收,助农增收脱贫

云南人对马铃薯感情深厚,好食“洋芋”的吃货甚多。

地处滇东北的云南昭通昭阳区靖安镇松杉村、碧海村的群众来说,除了把洋芋当成美味的主食,还实打实地在发展洋芋产业中“种”出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招数、新高度、新成效、新业态:把北方所称的小土豆种成了大洋芋;洒农药用上无人机;洋芋不开花却照样会结果;小地方做成国际化种薯大基地……

见闻一:山梁子变成“洋芋王国”

7月15日下午,仲夏时节的靖安镇松杉村西魁梁子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云雾氤氲,山风料峭,漫山遍野种植的洋芋正在开花,或白、或紫、或黄的花儿交相辉映,点缀在绿叶间,环伺着村落,斑斓了青山,孕育着生机。

走在蜂蝶翻飞的洋芋花海间,看着长势旺盛的洋芋杆杆,松杉村党总支书记曾正江脸上笑容绽放:“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咯!”

说起当地的洋芋产业,曾正江如数家珍,信心满满,眉宇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松杉村和碧海村种植了15000余亩洋芋,种了宣薯2号、云薯505、威芋5号、靑薯9号等多个优质洋芋品种,一定会实现产量、品质、产值的三丰收。”

曾正江的豪情和底气从何而来?对此,“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之昭通篇”的采访组人员进行了实地探秘和揭秘。

今年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见闻二:小地方成为大基地

昭通作为云南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西魁梁子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又是昭通马铃薯的一个主产区,被誉为昭通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

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地具有生产马铃薯得天独厚的各种优越条件:土壤肥沃,土地疏松,光照充足,远离污染,早晚温差大,淀粉含量足,种出来的洋芋表皮光滑、口感脆糯,深受吃货追捧。

这里海拔2300米以上,出产的洋芋耐寒抗病,引种扩繁适应性强,品种不容易退化。由此,精明的当地种植户们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现在种植了8500亩种薯、6500亩商品薯,为临近的四川等地提供洋芋种,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公斤批发价高达4元以上,是普通商品薯的两倍以上。

就这样,西魁梁子种植基地利用各种先天优势,改变过去马铃薯种植的“散、小、弱”劣势,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发展之路,集中连片种植了15000亩洋芋,让两个小山村变成了一个种薯大基地,所产洋芋卖样好、品质好,创造了“此洋芋非彼洋芋”的现实传奇。

见闻三:小山村玩起“无人机”

天道酬勤!近年来,西魁梁子一舍过去的传统种植模式,历经破埂界、坡改梯等土地整治后,硬生生地在陡峭崎岖的西魁梁子开辟出一块块平整的洋芋地,并兴修蓄水池、土水塘、机耕路、滴灌网,为这个山梁子如今步入科技化、机械化、标准化的操作奠定坚实基础。

这里的洋芋种植科技含量高。据了解,这里培育出来的“青薯9号”洋芋不开花,却照样硕果累累;富于创新的当地人买来一辆大型农用无人机,为洋芋喷洒生物农药,每天能喷洒三四百亩洋芋地,而过去一人一天只能为四五亩洋芋地碰洒农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

这里的洋芋种植机械化程度高。目前,松杉村成立一支机耕队,取代了过去的牛犁队,进行土地耕犁和疏松,还运用了喷灌、滴灌、雾化等先进种植技术,种洋芋“种”出了高效率、低成本、好效益。

这里的洋芋种植标准化程度高。目前,在6家专业合作社和5家农业企业的示范带动下,西魁梁子基地实现了洋芋品种、种植节令、种植标准、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分级包装的“九个统一”,保证了洋芋的产量、品质和产值。

高产洋芋

见闻四:山旮旯上“党旗”飘

15日当天,记者在西魁梁子种植基地寻走,很难看到鲜红的党旗在种植基地里飘扬。

可是,代元洪、当地人特别是贫困种植户们却不这样认为。相反,在他们看来,置身于这个基地里,每天都能在眼前闪现出飘扬的党旗,处处能看到党员们躬耕田间地头的身影,更是时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高度组织化,绝对是西魁梁子种植基地的主要特色和亮点。”据靖安镇镇长唐章雄介绍,西魁梁子洋芋示范种植基地采取“党支部搭台+合作社唱戏+贫困户脱贫”的运营模式,引入“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新理念,通过党建兴产业、产业促党建,每位党员都有包保户、责任田,实行“党员上山、干部下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终实现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全覆盖、规模化种植全覆盖、良种良法全覆盖、贫困户全覆盖。

2018年3月4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小三实地调研后,对该基地的组织化建设高度赞赏。

据统计,截至目前,松杉村、碧海村的644户2783人建档立卡贫户全部与当地专业合作社抱团蓄力,发展洋芋产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昭通西魁梁子洋芋种植示范基地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见闻五:小洋芋变成大产业

如果专注地做好某件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和完美,你就离成功不远了!松杉村、碧海村的党员和干群深谙此道,经过多年戮力同心、克难攻坚后,现已步入了科技化、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的农业发展快车道,把小洋芋种成了大洋芋、大产业,把小土豆变成了“金蛋蛋”、“土黄金”。

说到这里,唐章雄镇长实打实地算了一笔“洋芋账”,立刻让在场人员对当地的洋芋产业刮目相看。

3年前,当地靠传统种植方法,1.3万亩洋芋亩产仅有500公斤,每公斤卖价为1.4元,洋芋品质差、很难卖。

现如今,当地的1.5万亩洋芋实行标准化种植,产量、品质大幅增加,亩产值升至以前的近9倍,总产值为7700万元,实现净利润3850万元,直接解决了10131个人的脱贫。其中的8500亩种薯平均亩产增至1.5吨,每公斤卖价4元多,一直供需两旺,总产值5100万余元;6500亩商品薯平均亩产2吨,每公斤卖价2元,成为四川火锅青睐的食材,总产值达2600万元。

“通过流转、入股、务工等渠道,每户贫困户每年可收入8000元以上。”据唐章雄镇长介绍,除了亩产量、亩产值的增收,当地种植户还有其他可观的收益:土地流转金,每亩每年150元;入股保底分红,每个贫苦户可用精准扶贫中获得的每亩用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来入股合作社,每年可获得入股资金10%的现金分红;贷款入股分红,每户贫困户可获得5万元贷款并入股合作社后,可获得每亩纯收入的20%分红;家门口务工收入,合作社优先安置贫困户在种植基地里打工,每天务工收入超过80元。

西魁梁子洋芋种植基地仅仅是昭通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如今,作为被中国作物学会授予的“中国南方马铃薯种薯之乡”,昭通现有625万人口中就有406万人参与种植马铃薯,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0万亩、鲜薯产量预计430万吨,成为当地脱贫攻坚中的支柱性高原农特产业。

“昭通大洋芋,国际马铃薯,脱贫大产业”,这个在磅礴昭通流传甚广的口头禅,正在逐步变为美好的现实!

来源: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申时勋 蔡侯友 谢毅 杨萍 段芃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70周年 扶贫故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