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07-04 10:39◆周 燕
我爱昭通苹果,生活的许多小细节都能找到我的苹果情结,QQ昵称、微信昵称、淘宝昵称全是“大苹果”,甚至是孩子的乳名也叫“小苹果”。
20世纪80年代,舅公在凤凰山脚种了十多亩苹果树,3个表舅全靠卖苹果挣钱盖了房子娶了媳妇,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富户。小时候,去表舅家玩,看着贴瓷砖的房间竟然用来堆煤炭,十分诧异地对妈妈感叹,为啥表舅家有一两百平方米的大房子?为啥那么漂亮的房间用来堆煤炭?要是我有一个这样的房间多好。那时候,我们一家四口还住在学校五六十平方米的福利房里,仅有两间卧室,弟弟和我还得睡上下床。妈妈就告诉我,全靠果园里的苹果,舅公和表舅们都成了万元户。我感叹不已,苹果真是个好东西!
外婆经常抽空到舅公家果园里帮忙,回来的时候都会带上一背篓苹果给我解馋,从夏天树枝上疏下来的小苹果到秋天成熟的大苹果,都成了我最爱的零嘴。偶尔得到几分零花钱,还留着在学校门口买两分钱、五分钱用糖水泡过的青涩小苹果。七八岁的我,一边向同学炫耀能有零花钱买东西吃,一边还承诺等外婆下乡带回苹果一定带到学校分给小朋友。
在昆明读大学时,每个学期都要带两箱昭通苹果去给同学们品尝,个个同学都感叹昭通苹果又甜又脆非常好吃。我也因此得了个“红富士”的绰号,不光同班同学这样叫,其他系的同学也跟着叫,许多同学打招呼都成了这样:“红富士”,给俩昭通苹果吃嘛!“红富士”,你的昭通苹果还有没?还有同学戏言:毕业干脆跟“红富士”回昭通了,哪怕去昭通扫大街,只要天天有苹果吃,可见昭通苹果的魅力之大。
大学毕业后,来到苹果之乡乐居镇工作,乐居一中周围都是苹果园,学生们家里都种有苹果树。晚自习回寝室,经常能看到门口摆着俩苹果,这是细心的学生得知我对苹果情有独钟,就在兜里装两个苹果悄悄放在寝室门口。第二天问学生们:谁留下苹果在我寝室门口?学生们一个个头摇得像拨浪鼓,还捂嘴偷笑。你放我猜,犹如猫捉老鼠的游戏,学生们乐此不疲。短短月余时间,我的身后就有一群小尾巴,学生们很愿意亲近我,而我的寝室也成了小课堂,晚自习后总有10多个学生挤进来,辅导作业或纯聊天,每天都要面对“十万个为什么”,学生们让我原本以为枯燥的农村生活也变得充实而有趣。
我总是跟闺蜜感叹,农村的孩子太朴实了,感情太纯真,果园里的苹果更是香甜可口,农村的美是她们蹲在机关里上班无法感受的。俩闺蜜一听,好奇了,不顾晕车的毛病,决定下乡探望我。当时昭通城到乐居镇的公路还没有修通,得坐着四处漏风的面包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到乐居镇。俩闺蜜晕车、中暑,为了看我和我的学生,直呼掉了半条命。可当她们在果园里吃着香甜的苹果时,又忘了行路的苦,不停地感叹,从果树上摘的苹果就是香甜,一定要我摘两箱给她们带回去,并保证不能“断粮”,她们吃完了就得及时给补货。
苹果吃得多了,我也成了“行家”,哪个品种的苹果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摘下来味道最好。苏家院杨家的“青香蕉”早熟品种7月就能吃,洒渔王家的“王宁”苹果8月就是最佳时候,“红富士”要留到11月霜降以后摘最甜……一提起苹果我就能说出个子丑寅卯。
每到晚秋时节,我都会忙上半个月,忙着下乡选苹果,那时节的苹果都有了糖心,口感更是超级好,年年都会囤上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苹果,一是留着自家吃,二是寄给在外地的亲朋好友。囤的再多也不够吃到第二年苹果树结果,总是过年前就消灭干净了。而外寄的苹果也成了联系感情的最好纽带。“‘红富士’,你寄来的苹果收到了,真甜!虽然来不了昭通,可是年年都能吃上昭通苹果,哈哈!”而我也会收到她们寄来的西双版纳稻草鱼、怒江酸木瓜、建水石榴……几个同寝室的大学同学虽然毕业10多年,天各一方,依然联系不断,相互牵挂。
苹果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甜蜜,我怎能不爱啊。我钟情的昭通苹果近年来不再是守着闺房的“小家碧玉”,而已成了迈出国门的“大家闺秀”,她甜蜜诱人的“风姿”,让领略过的人无不夸赞,而我也自豪不已。
(作者系昭通日报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