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杨亚林在镇雄县调研纪实:以组织化为核心 走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2019-07-02 12:08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光吉

从昭阳区出发,三天两夜,1000多公里崎岖山路,市委书记杨亚林的足迹遍布了镇雄县果珠彝族乡、大湾 镇、盐源镇、坪上镇、 以 古镇、五德镇、泼机镇、 鱼洞乡、黑树镇9个贫 困乡(镇)。

摆脱贫困,是中 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 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杨亚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易地扶贫搬迁 的“五清”工作,农村 危房改造、农村产业 的发展与融合、饮水 安全和人居环境提升 工作进展如何?他时刻牵挂在心。

6月28日这一天, 杨亚林一行跋山涉 水,来到果珠乡高坡村纳支寨村民组时, 已是下午5点过。

纳支寨属古彝族村落,现有农户83户3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39 户 151 人。 长期以来,这里的农 业生产全靠人力,投 入大、收入小。以徐国勇为代表的党员干 部结合多数劳动力在外务工、边远坡地大面积撂荒的实际,整合土地资源建广场、 种方竹、养土鸡,发展乡村旅游。

“怎么做旅游?最根本的就是有特色、有 亮点,吸引人过来,看 看风光,吃上一顿特色菜,住得下还要带得走。”杨亚林一边听取情况汇报,一边为当地出谋划策。他说,现代 产业的核心是以组织化为核心,发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 模式优势,把群众发 动、组织起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统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要探索保险机制,做好风险防控。

雨后初霁,以古镇岩洞脚村下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很热闹。就近务工的贫困群众、清扫庭院的老人、上学途中的学生,四处充满笑语欢声。

搬过来生活怎么样?收入靠什么?自来水的问题解决没有?杨亚林先后走进杨银宗、 马正贵等贫困群众家中,亲切地招呼大家坐下来唠家常、话发展。

看到群众不愁吃穿、住房安全、饮水有保障, 杨亚林十分高兴。他说,下一步要建立水费管理机制,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要着力解决大家的收入问题,盘活闲置资源搞好扶贫车间, 多举措稳岗就业,抓好产业培育支撑,确保村村有亮点、组组有看点、户户有支撑。要结合退耕还林政策,组织好群众,集中连片发展竹产业,形成规 模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生态示范效应。要瞄准市 场,确定统一收购价,倒逼企业扩展后端空间,保 证农户前端的利益;市林业和草原局要加大种苗培育力度,做好指导把关。

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作风决定成败。每到一处,杨亚林都勉励当地干部,要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提升组织化程 度,调整产业结构,走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子。要转变工作作风,走实群众路线, 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市委副书记王忠,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真永,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朝禹一同调研。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