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把重心着力基层 将靶向对准一线

 2019-06-25 18:38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大关,有着五尺道岁月的沉淀,有着红旗渠精神的传承。鏖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大关县党员干部亮身份、作表率、做先锋,唱响着大关抓党建、促引领,强素质、做示范的主旋律。同时,把党建工作有机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大关这片热土上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递交满意答卷。这是多年来,大关县党建工作的真实写照——

◆通讯员 朱仕洪 记者 毛利涛 文/图

4月24日,记者在大关县采访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不论在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单位,还是在基层的村党组织,都会感受到一种精神在激励着全体党员、干部砥砺前行,那就是大关人民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大关党员、干部的一个标签,也是党建工作着力的切入点,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党的组织、党的建设、党员示范都得到彰显,鲜红的党旗飘扬在关河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正引领着各项工作阔步向前。


把党建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走进翠华镇金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几个小孩在活动广场上高兴地坐跷跷板,嘻闹的声音飘荡在村庄上空,宽阔的活动广场上干净整洁。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都会响起欢快的音乐,劳作一天的村民们踏着节奏跳起广场舞,祥和、温馨的场景折射出群众生活状况的改善,也体现着党与人民心连心。最让人注目的是与活动场所相邻的党支部活动室,电教设备、会议室、农家书屋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走进活动室,可以看到党建制度上墙,档案资料中记录依照组织程序有序开展的党内学习活动内容,“三会一课”“党员先锋队”活动等持续发力,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了让党建工作更有活力,让每一个“细胞”都活起来,大关县委把党建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哪儿有党员,哪儿就有党组织,在修建活动场所的基础上,把党员的支部会、“三会一课”等活动开展起来,形成了活动有载体、学习有场地的良好氛围。

据大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范守同介绍,大关县委正着手向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派出得力党员干将,组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党组织,让党的建设重心向最基层倾斜。

4月2日,大关县委结合大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建设和使用,出台了《关于做好在易地搬迁安置点上建立党组织的通知》(大组通〔2019〕13号)文件,要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已建有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整合场地开展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没有党员活动室的,要想方设法建党员活动室;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建或正在规划建设的,要一并统筹考虑党员活动室的建设。力求做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搬迁户搬到哪里,党员就跟到哪里。在操作上打破地域限制,及时将搬迁户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组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建立党组织,实现组织设置全覆盖,为搬迁群众提供必备的生产生活服务,帮助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就学、就医等问题,配合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稳定搬迁户收入水平,真正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大关县委把抓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作为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作为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作为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按照达标、示范、品牌“三个层级”,采取培训提高一批、指导提升一批、实战训练一批“三个一批”,做到档案盒规范、档案目录规范、上墙制度规范“三个规范”,健全领导联系制度、责任落实制度、达标销号制度、督促检查制度、总结报告制度“五项制度”。目前,第一批367个党支部完成达标创建。

今年以来,大关县委重点对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不力的10个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调整优化村级党组织书记13名、班子成员2名,责令辞职5名,8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已整顿提升。县、乡(镇)两级分别成立村(社区)干部任职资格联审领导小组,分级开展联审。目前,审查出1名村干部不符合条件。抓好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通过多方筹资、施工方垫资等办法,投资3050余万元共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场所301个(新建238个,改建63个)。

把党建质量抓在基层一线

木杆镇甘顶村党总支将老龄化、人员少的海子支部与作坊支部进行合并,修建了78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将支部党员会、“三会一课”等活动有序开展起来,使党建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目前,全村活动场所共新建4个、改建1个,形成了活动有载体,学习有场地的良好氛围。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木杆镇党委坚持夯实活动阵地建设,将相对弱化的支部实行优化合并,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全县按照便于参加活动、发挥作用的要求,调整优化党支部76个,新建党支部28个。

近年来,大关县委抓载体、重宣讲,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贯彻落实到基层。紧扣“四个定位”,办好498所“新时代讲习所”,县处级领导带头深入到分管联系部门、挂钩扶贫乡(镇)、村(社区)开展1次以上讲习;乡(镇)领导深入到分片联系的村(社区)开展1次以上讲习;挂钩单位深入扶贫挂钩村开展1次以上讲习;村“两委”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开展1次以上讲习,开展讲习共1260余场次,覆盖1.72万名党员、群众。以支部为单位,全面推行“组织生活日”活动,将“五项”制度、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积分制管理、党员政治生日等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好“三定一报备一纪实”,在每月第一个工作日组织开展。选派党建指导员、明确党建联络员、指定党建监督员,通过“月抽查、季检查、年总评”,点线结合,促使组织生活正常化、规范化、严肃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开展“三训三试” 着力提升全县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为解决一些党务工作者业务不熟、部分基础党务工作“不严不实”等问题,2018年以来,大关县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三训三试”培训活动。即:“业务培训+即时考试”,举办全县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集中培训,培训结束闭卷考试,对13个不及格的人员进行回炉重训,确保培训有成效;“案例实训+即时测试”,采取实地看、随机问、现场评、对标改的方式,以专项党务工作为重点,提高党务工作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文档实训+擂台比试”,参训人员分组限时现场查找文书档案问题,现场比擂评分,强化业务能力。通过专题培训,让党务工作者进一步掌握“三会一课”、党员积分制管理、党支部主题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发展党员等基础业务知识,加强文字表达、问题查找、分析研判能力。

把党建工作融入行业一线

为突出行业引领,大关县委把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到各行各业。创新示范引领,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制定下发《大关县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工作方案》,主要打造翠华镇城市党建示范点,对标城市基层党建主要任务,开展社区所辖住宅小区、商场、酒店等信息的排查摸底,健全三级联动体系,建好三张清单,听取群众意见建议36条,建资源清单31条,项目清单14条,带动其他6个乡(镇)、村(社区)党建工作。巩固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两新”组织覆盖提升“回头看”工作、实施“规范化工程”和“示范工程”,着力抓好组织生活、队伍建设、基础保障、基础台账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建设非公企业党组织34个,覆盖企业93家,覆盖率60.1%;社会组织党组织21个,覆盖社会组织33家,覆盖率62.3%。选派38名党建指导员,指导非公企业60家、社会组织20家,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抓好教育扶贫工作,大关县委着力抓好深化教育系统行业党建。在教育系统开展党员“三亮三比”“五个一”、示范课、“乌蒙红烛·育人先锋”主题活动,注重党建和教学业务的有机结合,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2018年,县委、政府在教育系统表彰15个先进集体、15名优秀教师、15名师德标兵、15名优秀班主任、15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和10名优秀校(园)长。党员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省级表彰2人,市级10人。扎实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工作。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密结合,采取集中轮训、“流动图书馆” “流动党校”“网络党校”等培训方式,依托“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堂党课进基层”,推动“万名党员进党校”工作深入开展。2018年,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72期,培训党员4371人。深入推进“互联网+党建”,管好用活综合服务平台站点94个,实行AB岗位管理员制度。安装云岭先锋APP达5780人次,举办电商培训3期410余人次,培育孵化电商131家,线下体验店84家,平台内网站点击达60万余人次。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推行云岭先锋手机APP,积分制管理、党员学习教育等都在APP上操作。

把干部培养选拔倾斜一线

为了更好地培养一批党员干部,大关县委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选拔干部的主阵地,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开展优秀科级干部到一线培养、后备干部到一线锻炼、村干部在一线储备的“三个一线”行动,凡是县直部门新录用公务员至少到村工作半年,凡是部门推荐的后备干部至少到村工作1年。鼓励科级党员领导干部,科级退休老党员到村任党组织书记,鼓励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今年以来,新提拔干部31名,其中基层一线干部23名,占提拔总量的74.2%。特别是2018年6月提拔的19名干部全部是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干部群众中得到一致认可,进一步树立了一线培养选拔任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彭念敏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彭念敏
标签 >> 党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