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9年首批“云岭楷模”发布!王秋婷绚丽绽放生命之花…

 2019-06-24 09:26  来源:北纬29°

6月19日,省委宣传部在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岭楷模”发布厅发布了2019年第一批“云岭楷模”先进事迹,授予汪德芬、李晟晖同志,追授杨大林、王秋婷同志“云岭楷模”荣誉称号,并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决战脱贫攻坚。

“云岭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关于“云岭楷模”汪德芬、李晟晖、杨大林、王秋婷同志的表彰决定》。《决定》认为,汪德芬、李晟晖、杨大林、王秋婷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现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牢记宗旨、忠于使命的责任担当,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务实作风,生动诠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愧为扶贫一线干部群众的杰出代表。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出席发布仪式并颁发“云岭楷模”荣誉证书。

他们是谁?

“云岭楷模”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们——

在无量山深处,南涧彝族自治县的贫困乡村间,忙碌着一位朴实善良、和蔼可亲的“汪大妈”,她叫汪德芬,中共党员,大理州南涧县原扶贫办主任,2017年12月退休。参加工作后,她曾当过赤脚医生、接生员、村公所书记、副乡长、乡长。2001年,成了大理州第一位县级女扶贫办主任,17年间始终坚守扶贫一线,倾心彝乡扶贫事业,成为大理州脱贫战线的一面旗帜。

她的荣誉

200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扶贫开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7年被大理州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11年被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授予“扶贫开发事业贡献奖”

2016年被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扶贫系统先进个人”,同年她的家庭被大理州妇联授予“大理州最美家庭” 荣誉称号

2017年入围第二届“大理十大最美人物”提名候选人

她的故事

认识她的人,不管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亲切称她“汪大妈”。汪德芬参加工作后,当过赤脚医生、接生员、村公所书记、副乡长、乡长。2001年,汪德芬成了大理州第一位县(市)级女扶贫办主任,从此,她更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彝乡扶贫事业上,多年来,她走遍了南涧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用敬业诠释了扶贫干部的角色与荣誉,用行动践行了基层干部的使命与担当,以一个深受百姓信任的普通身份——“汪大妈”,筑起了党和群众血肉相连的桥梁。

广结善缘 凝聚扶贫力量

政府的扶贫资金、项目远远满足不了贫困山区和群众的需求。汪德芬常说,“我们做扶贫工作的,不能只盯着政府的资金项目,还要积极联系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们的脱贫进度”。

破解难题 创新扶贫思路

汪德芬有“疑心病”,很多事情总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害羞、不护短、不怕得罪人,甚至事必躬亲,非要探寻出一个恰当的解决办法才罢休。针对群众有思路没资金,想发展没能力,导致“年年扶贫年年返贫”等现象,汪德芬很着急,她常常起早贪黑进村入户搞调研。立项、实施、督查,汪德芬一件件亲自过问,一次次实地解决问题,让此前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天一个样。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在拥政、白云等很多村庄,都有汪德芬走村串户了解情况、推进扶贫项目的身影。

扶持产业 夯实扶贫基础

“想群众所想,干群众所急”。汪德芬把每一项决定都建立在深入走访群众,做细调查研究上,她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上一个台阶,让更多的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2008年,汪德芬大胆提出了“建设新村庄、培植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建立新机制、塑造新形象”的扶贫开发工作“五新之路”。

履职尽责 坚守扶贫初心

2013年10月,年逾五旬的汪德芬不再担任县扶贫办主任,她原本完全可以谋个轻松的工作岗位,但她舍不得离开她所钟爱的扶贫事业,舍不得离开那些贫困群众,主动要求留在扶贫办工作。工作中,她从不摆资格,讲条件,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积极发挥余热。

“那时的麻栗坡,有着令人心醉的美,令人心痛的穷,令我感动的边疆爱国情怀!”来到麻栗坡后,李晟晖才发现如画美景并不是云南的全部。他2003年7月参加工作,2017年9月从上海市静安区选派到文山州麻栗坡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他利用一切机会动员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类力量,组织开展社会帮扶。2018年被云南省授予“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工作者”。

他的荣誉

2018年10月17日(扶贫日),被授予“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他的故事

因地制宜找准帮扶“点子”

李晟晖在配合做好全县脱贫攻坚和分管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助学、助残、助困等慈善公益活动。自挂职以来争取到各类慈善公益物资、资金超过500万元。

通过他的争取,由上海市、上海市静安区残联资助,将未享受到补助的因战伤残人员全部纳入保险范围,解决其医药费支出,有效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引入社工机构“心工坊”,全年将提供至少30个以上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实现在地就业领取上海工资和社保,在提高收入的同时,提升工作技能和生活自信,解决后顾之忧。

发挥优势拓展社会帮扶“路子”

“国有企业、社会力量、公办基金等都参与到麻栗坡帮扶工作中来。”李晟晖说,他曾从事过民生保障工作,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配合做好全县脱贫攻坚和分管工作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动员社会力量,聚焦贫困户、边境地区和政策不能覆盖的群体,组织开展助学、助残、助困等慈善公益活动。

抓住重点将东西部协作做出“样子”

李晟晖在充分了解麻栗坡帮扶现状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沪滇交流、劳务协作、产业合作、项目帮扶、社会帮扶、携手奔小康等方面,整合各方资源,积极为麻栗坡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每次母亲打电话问我工作近况,我都愉快报平安,让她放宽心。但组织赋予我的任务使我一刻也不能松懈,我一点一滴融入到群众中。”王秋婷曾在日记里写道。她2014年9月参加工作,2017年10月被大关县纪委选派到天星镇打瓦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把群众当亲人,帮助群众找准致富路子,凭着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勤学善思工作方法,很快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2018年11月19日路遇车祸,因公殉职,年仅26岁。

她的荣誉

2019年,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年联合会联合追授王秋婷为“云南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云南省妇联追授王秋婷为“云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她的故事

亲人眼中的她——对家人无尽牵挂

在爸爸妈妈眼里,秋婷是一个特别孝顺、懂事、听话的乖孩子,从小就知道要帮妈妈做家务,让爸爸妈妈少累一点;从小就知道照顾弟弟妹妹,让爸爸妈妈少操点心;从小就知道勤俭节约,让家里的负担小一点;从小就知道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一位有用的人;虽然她在家排行老二,但从小到大,秋婷就很少让爸妈操心过。父母的朴实、善良、坚强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一直感染着她,在这个温暖的小家庭里秋婷学会了勤俭节约、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乐观大方,学会了善解人意,也从小就孕育了一颗善良的心。

同事眼中的她——对事业无比热爱

“规规矩矩,做事情一丝不苟,走路、坐姿都很严谨,就像个军人。”这是王秋婷同志工作状态的缩影。

入驻打瓦村后她以村为家,把当地群众当亲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年轻干部过硬的作风,扎实苦干,深入走访,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群众,进组到户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她心系百姓、心系脱贫梦,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从“打铁的人”锻造成“铁打的人”,无不诠释着她入党申请书上的铮铮诺言,她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一线。

村民眼中的她——是群众贴心人

群众工作是脱贫攻坚的难点,扶贫干部的态度很关键。下村之初,王秋婷牢牢记住了队长的这句话。驻村的386天,道路破烂,行车危险,但是她不畏艰险,经常顶着严寒酷暑,翻山越岭,走村入户。每次走村入户,秋婷都认真记下每家村民的情况,之后利用各种机会多次和村民唠家常、听倾诉,然后再因人制宜地和村民们摆政策、讲利弊;没法抽空走村时就打电话多次跟进。她把村民当作自己的家人,全身心地为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打瓦村的老百姓记住了这个用真心真情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女孩。

13年,4700个日日夜夜,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留给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最终疲惫地倒在了村委会的值班室……他就是杨大林,丽江市宁蒗县西川乡沙力村委会党总支原书记。从2004年担任沙力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以来,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带领村“两委”干部为沙力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12月8日晚在工作岗位上不幸逝世,年仅39岁。

他的荣誉

2019年2月23日,中共云南省委追授杨大林同志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的故事
恪尽职守,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杨大林同志自担任沙力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以来,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率先成立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产业,争当创业致富带头人,身体力行带领村“两委”干部为沙力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党组织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一心为民、鞠躬尽瘁

2010年,杨大林注册了隆欣黑绵羊养殖公司,并成立合作社,带头发展养殖业。三年来,合作社每年存栏100头黑绵羊,出栏60多只,年收入超过10万元。此外,合作社吸纳全村的贫困农户散养黑绵羊,不仅提供养殖技术,还帮助农户销售成品羊。沙家村小组的马子干、新村的杨新明都是隆欣合作社的受益农户。

勇于担当、攻坚克难

2004年,杨大林当选村委会主任的第一天,就对全体村民做了三个承诺——通路、通电、通水。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干了。为了修通从沙家村到松林、鄢家沟、牛窝子、华新等8个村民小组的21公里通组公路,杨大林费尽了心思。

如今,靠着这条得来不易的脱贫之路,这8个偏远山村的300多户农户才得以将自家出产的农特产品卖出山外,才得以将急病人、待产妇、上学娃,用汽车、摩托车送出大山。在杨大林同志的带领下,通过村“两委”全体干部13年的不懈努力,解决了沙力村各小组的通电、通路和通水问题。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3年,4700个日日夜夜,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留给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无论是家人、亲朋好友,听到他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村里的工作太多,没时间”。

2017年4月份以来,脱贫攻坚相继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等专项行动,时间紧,任务重,杨大林同志始终把脱贫攻坚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团结带领班子以“5+2”、“白+黑”的作风,连续奋战了7个多月,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不管风吹日晒、刮风下雨,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经常加班加点走村串户、深入群众、挑灯夜战,直至深夜才休息。他的足迹遍布了全村16个小组、636户农户。

来源|“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娟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娟娟
标签 >> 扶贫故事 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