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纬29°
2019-06-24 09:126月20日下午,崇山峻岭间,雨雾弥漫,久旱的土地有了积水,原本崎岖的山路更加湿滑,越野车不断打滑。费了很大的劲,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一行总算来到了绥江县板栗镇罗坪村的竹子种植基地。
最近以来,杨亚林书记进行了大量的易地扶贫搬迁调研,这是其中的一个点。
去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竹产业座谈会,提出把竹产业培育成我市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和主产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型产业。现在,杨亚林就是来看看,这项工作到底落实得怎么样了。
这事儿他没少操心。
“在这之前,还有部分搬迁群众,担心面积小、路远、难管、收入不大。现在我们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连山、扩面、提质,产业逐步扩大。老百姓有了收入,看到实效,踏实了。”绥江县委书记杨淞抹了抹头上的水珠介绍。
罗汉坪万亩竹产业基地涉及搬迁农户86户359人,规划面积2.3万亩。村里按照迁入地党组织管就业、迁出地党组织管产业的“双管”要求,通过联户连心、联户联责、联户联利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管护、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三联五统一”模式,实现易地搬迁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已有竹产业43.6万亩。到2025年,新植改造将达到60万亩……
“要在易地扶贫搬迁和老百姓‘三块地’的盘活上找到最佳组合,切实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望着满山遍野栽种整齐的竹子,杨亚林说,“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让山更绿、水更清,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杨亚林说的“三块地”,指的是老百姓的林地、耕地、宅基地。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含糊不得。
“竹产业种源的问题我们已经控好,接下来就是提质增效。建议在基地相对集中的地方预留一块地,由政府搭建管护棚。集中采笋、包装和收购。防止零散火源造成灾害。”林草局副局长邹道葵说。
杨亚林点点头。
“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一直朝着这个目标、格局,来谋划和推动。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成效。”杨亚林说,产业发展首先要找准市场方向,规范品种和种植模式,提升组织化程度,走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既要产生经济效益,又要产生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实现城乡人口分布的重组、产业结构的重构和山区生态的重塑。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要干出成效,不容易。眼下,干部精气神十分饱满,此项工作有序推进。看了看渐有长势的满山竹林,杨亚林抖了抖鞋子上的泥浆,脸上露出了笑容。
来源丨@昭通日报 微信(ID:hdwk2158200)丨《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