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04-04 10:01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明 殷国庆 张永刚
庄重签名,按下鲜红的手印,村民李泽彪走到花椒林里,抚摸翠绿的叶片,俯身闻了闻籽浆饱满的花椒,心情难以平静。不远处的山坳里、河谷边,陆续有村民赶来,他们纷纷郑重地在一份 “申请”上签名、按手印……一个个鲜红手印,只为挽留一名曾在这里工作3年多的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
春天来了,百花开放。蜜蜂来了,绿意盎然。村民李德宽坐在山谷的蜂箱旁,蜜蜂在他身边嗡嗡飞舞。“柏老师就像辛勤的小蜜蜂一样!” 他眼眶湿润了,慌忙转过身去……“柏老师就像花椒一样的‘麻’,让我们不种庄稼种花椒!”“他走了,我那片茶园咋个整!”
田间地头,签完名、按完手印的群众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有村民打开微信,与一个戴草帽的“农民”,视频聊着花椒管护、蜂蜜收获的事情。
这位“农民”就是柏顺文。
花椒林里,一份沾满汗水的“申请”在传递,最后,村民黎成山接过,却紧紧攥在手里。有村民仍索要这份“申请”签名,赶集归来的村民李德宽硬生生夺过,签名按下手印后,随手捡了个泥块将“申请”压在地上。
在这份布满汗水与泪水的“申请”上,村民以自己的方式,向西南林业大学党委恳求——“柏顺文老师帮我们找到了产业发展之路,他的调任给我们的产业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恳请学校让他继续支持我们的产业发展,帮助我们脱贫致富……”
在十来份关于安乐村扶贫工作的资料里,只有一份留下几句简单的表述:柏顺文,中共党员,现年48岁,西南林业大学退休工作处办公室主任,天星镇安乐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
老百姓炽烈、朴实的愿望,缘于他们生产生活状况一点点的改变。
柏顺文带领扶贫队创新党建方法,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脱贫致富的希望连接在山里山外。
通过大量走访和实地调研,柏顺文带领贫困群众在安乐村养殖蜜蜂并获得成功后,确定了发展蜂蜜产业采用“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以帮扶单位为出资人,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26万元帮扶资金转化为“红色股份”参股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
现在,安乐村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蜂蜜年产量10余吨、产值3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6000元。安乐村合作社注册的“乌蒙源生”“大关森林蜜”品牌的蜂蜜等农产品,正向周边乡(镇)和彝良、盐津、永善等县(区)推进,目前,产品已进入淘宝、天猫等网购平台以及北京等地超市销售。
安乐村的脱贫攻坚正稳步推进——2018年底,该村已脱贫293户1304人,贫困发生率已降到11.38%……
短 评 干实事才能赢得百姓拥戴 杨明 安乐村是大关县天星镇的一个贫困村,该村目前共有32个村民小组, 未脱贫群众142户569人,贫困发生率还有11.38%。贫困山区要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去关注。 作为西南林业大学退休工作处办公室主任,柏顺文用汗水和赤忱在安乐村驻村扶贫3年,帮助群众发展蜂蜜、竹子、花椒等产业,让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在他即将离任时,群众纷纷签名、按手印挽留其继续留任,这不是群众简单的自发行动,而是他们对一名共产党员、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辛苦付出后的一种肯定。 “送钱、送物,不如送一个好干部!”“送一个接地气、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比什么都强。”走在安乐村,学校教学设施得以改善,村组道路不断修缮,村貌焕然一新,蜂蜜、竹子、花椒等一批贫困群众能参与、能融入的产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 群众深情挽留柏顺文,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心中有村庄的人,才能装得下群众沉甸甸的信任和期盼;脚下沾满泥土的人,才能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戴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