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让“引才聚智”的源泉活起来 ——昭通市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纪实

 2019-03-19 17:07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通讯员 刘斌

人才聚,事业兴。从古至今,概莫能外。对于跨越发展中的昭通而言,没有哪个时候比现在更加求贤若渴。

“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为昭通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2017年4月27日,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刚刚到昭通任职一个多月的市委书记杨亚林言语铿锵。

人才二字,寥寥五笔,却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近年来,昭通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用活人才,人才工作迎来了新时代、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突破。一批批行业精英、创新团队纷至沓来,在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实现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贡献出了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拴心留人:打造人才发展“强磁场”

欲登高而远眺,人才举足轻重。人才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

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是汇集人才的“聚宝盆”。要让人才进驻昭通,并愿意扎根创业,首要的是优化好人才生态环境。近年来,昭通一直把“党管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引培并举,聚才聚智,先后出台了《昭通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类人才到脱贫攻坚一线创新创业的意见》和《昭通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昭通市鼓励农林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意见》《昭通市“十三五”综合交通重点项目柔性引进紧缺人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吸纳人才、广揽贤达的好政策,着力构建“1+X”人才政策制度体系,并设立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经费,健全完善联系服务专家措施办法,推动了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人才发展环境得到不断改进和提升。针对重要产业、重点行业、重大工程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昭通一方面积极从省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补齐人才短板;另一方面强化本土“才智激发”,从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推动落实改革各项任务、巩固提升重点人才项目、搭建聚才平台载体和强化人才工作保障等方面,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全力推动人才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位人才,胜过千军;一个点子,堪比黄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才使得一系列人才政策得以顺利实施。昭通向外界真诚抛出的“橄榄枝”,让各类人才心动、神往。

2018年6月25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昭通迎来了昭通籍知名专家、亮风台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廖春元博士一行回乡考察。

故人还乡,幸甚至哉。廖春元回昭的意义,不仅是一次喜悦的相聚,更是一次难得的交流。他的回家标志着昭通“归雁兴昭”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更让人欣慰的是,廖春元表示,他将与家乡人民共同开展平台集成、产品研发,打造生态圈、团队孵化、人才培养等多层次合作。

“昭通这座城市给了我们不错的发展平台,在这里我获得了成长,找到了归属感。”云南省公路港航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杜杰贵如是说。杜杰贵是昭通首批“凤凰计划”引进人才,现在宜昭高速公路建设监管办工作。从大理到昭通,46岁的他克服了饮食、水土等种种生活不适,迅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奋斗坐标。

引培并举:构建智力集聚“双通道”

一个地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是创新,根本靠人才。如果说人才是第一资源,那么优秀专家人才则是“核心”资源。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昭通在人才的培育上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坚持刚柔并举,同时兼顾人才结构的合理性,既引进高端人才,又吸收紧缺人才,还培养本土人才,在“引培并举”的道路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昭通也许是我人生的最后一站,我希望把余生献给昭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凤凰计划”引进人才陈泰锋动情地说。1977年出生于江苏的陈泰锋,是经济学博士,做过大学讲师,现任昭通高速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坦言,是昭通大发展、大建设、大跨越的机遇吸引了他。“十三五”期间,昭通规划建设12条高速公路,概算总投资为1335亿元。几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将专业特长与昭通“交通先行”战略密切结合,采用市场化手段,建立项目融资责任制,打通了“央企、省市补助、金融机构”三个资金主渠道,做到“每条路都有融资方案,每条路都有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落实各类资金800多亿元。

像这样的高端人才,不只陈泰锋一个。2017年以来,昭通市交通系统结合行业特点,立足发展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共引进19名工程技术和金融方面的精英。无疑,这些人才在优化发展战略、攻克交通核心技术、创新团队培育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外引”上发力,在“内培”中使劲。作为昭通本土成长起来的苹果专家蔡兆翔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今年59岁的老蔡,1982年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市农业局工作,一直跟苹果打交道,2015年入选昭通“名家”培养工程。从引试推广“红富士”,到培训果农栽培管理技术;从苹果种植方法的推广,到带着群众建基地闯市场,多年来,他长期深入生产第一线,见证了昭通苹果产业从弱到强的历程,也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培育工作的关心与重视。如今,蔡兆翔带领专家团队不断改革,探求新的苹果种植管理制度和种植技术。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种苹果示范样板有23万亩。

陈泰锋、蔡兆翔,只是昭通人才工作“引培并举”的一个缩影。其实,围绕脱贫攻坚和交通、农业、卫生等重点领域,昭通这些年来一直在持续发力:“凤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等人才项目的实施,“名家、名师、名医”的不断培养,为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据统计,目前昭通已累计引进院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等高层次人才23人,选拔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66人,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15个以及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4个,先后与苏州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校(所)意向签约科技交流合作项目近30个。近三年来有1630名优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被招聘充实到各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线。

与此同时,昭通突出创业培训,厚植人才优势,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雨露计划”“春潮行动”“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等项目,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不断扩大扶持范围和对象,推动了本土人才的快速成长、加速集聚。

既要向外引才借智“扩大增量”,又要注重本土人才培养“盘活存量”。一批批院士专家请进来开展辅导,一拨拨专业骨干走出去增长见识,一支支具有一定规模、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在昭通初步形成。

人才助力: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人才是强国之基、跨越之本、小康之要。发挥人才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才尽其用,用有所成。2015年以来,昭通以深入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技能扶贫专项行动”为抓手,聚力政策引导、项目实施、载体推动和技能培训,大力引导各类人才奋战精准扶贫主战场、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8年11月26日,昭阳区洒渔镇一农户家种植了15年的苹果树不明原因死亡。昭通苹果产业研究所专家工作站董雅凤研究员得到情况后,带领其他专家很快赶到了洒渔镇。他们一边耐心询问果农,一边查看树冠病斑。经过分析,最后找到了病因,原来是偏施氮肥造成土壤板结,树势衰弱,干腐病严重,导致了苹果树的死亡。问题得以解决,果农感激涕零。当天,董雅凤还从苹果病毒发生、危害以及防控措施入手,给当地农户上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受到群众的好评。目前,她所带领的团队对昭通8个苹果品种进行组培脱毒试验研究,并完成了前期的脱毒和初代培养,为苹果新植及果园改造、苹果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说起李灿辉博士,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李灿辉是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薯类作物研究所所长。2018年,作为“凤凰计划”专家被引进到昭通市农业科学院后,他的足迹遍布昭通大地,他把心血都投入到“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合作88)基因组计划”、国家农业部“二倍体马铃薯杂交育种计划”等科研工作中,这些科研成果一旦转化,将为昭通马铃薯产业发展带来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一个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可以凝聚一支团队、兴旺一个企业、带动一方产业。其实,在昭通还有众多和董雅凤、李灿辉一样的人才专家正在为昭通经济发展贡献着个人才智。从2018年10月起,全市就开始推行专家联系服务基层制度和农林科技专家团队挂联到县指导服务产业扶贫工作机制。一批又一批专家人才深入基层,帮助县(市、区)进一步找准产业定位、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乌蒙大地上,数百名专家人才搞培训、忙科管、送服务、促增收,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打湿衣背。他们助力一个个企业在昭通落地生根,并将一项项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到昭通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中,为昭通的脱贫攻坚书写了精彩一页。2018年,以苹果、马铃薯为主导的昭通高原特色农业收获丰硕、经济效益喜人,昭通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5.26万亩、产量58万吨、产值达到40.1亿元;马铃薯种植297.08万亩,产量373.2万吨,产值达48.6亿元……

“伟大的时代呼唤人才,昭通的发展渴求人才。”在全市人才工作会上,市委书记杨亚林曾经对人才工作寄予了这样的厚望。他要求全市严格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抓人才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人才活力,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杨亚林书记的话语,既是对昭通人才工作的重视,也是对昭通各类人才的鞭策与鼓舞。今天,在“人才兴昭”战略的推动下,昭通这片充满激情的创新创业热土,正面向市内外,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引才聚才,用求贤若渴的心态重才用才,用筑巢引凤的实招留才育才,用人才优势厚植发展优势,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为大美昭通汇聚新力量!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