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03-15 17:38◆记者 殷国庆 文/图
昭通市中医医院儿科始建于2005年,2012年中医医院新院建成,儿科搬迁到新院,乘着新院建设的东风,中医医院儿科建设推进很快。
昭通市中医医院儿科经过多年的发展,除了开展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外,还开设了多个儿科特色治疗室,其中包括小儿推拿、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和针灸拔罐治疗等。小儿推拿治疗因为不打针不吃药,靠各种手法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和气血,对小儿脾、肺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老百姓心中已成为了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中医医院儿科的医生每年都轮流到上海市儿童医院进修,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018年,中医医院儿科新增儿童保健特色门诊,开展了针对儿童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性疾病及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等一系列特色保健服务,走在了昭通儿童专业保健的前列,也使儿科临床水平及社会影响力再上了一个台阶。
经常与小孩子打交道的人,身上最不缺的就是爱。儿科医生申晓东向记者娓娓道来:“我们儿科与其他科室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患者都是小孩,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一个孩子生病,一家几个人陪着来看病,家属都比自己生病还要痛苦和焦虑,这也非常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好在我们科女性较多,她们有着母性的慈爱,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个患儿及家属,以此换来了大多数人的满意。”
正如申晓东所说,多年来,儿科的这帮白衣天使,每天从清晨踏进医院的大门,到日暮换下身上的白大褂,始终都用母亲般的微笑面对小病人,以女性特有的善良、细心、甚至母爱,让一个个患儿和家属绽放笑容。
2018年冬,有一天,医生刘成芬出门诊,那段时间正值流感高发季节,看病的孩子很多,她一天接诊了126位患儿。那天下午,一位老婆婆带着孙女来看病,孙女在她怀里咳嗽,老婆婆手里拿着挂号单,看着诊室里排队的人群,她瞟了一眼刘成芬就大嚷起来:“我中午就挂的号,为什么现在还没轮到我?是不是优亲厚友,不讲秩序?”老人骂骂咧咧,诊室里闹腾起来。刘成芬起身来到老婆婆面前,先用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低头看了看她手里的挂号单,笑眯眯地对老婆婆说:“老人家,别着急,孩子没发烧!今天看病的人太多了,还没到您的号,您坐这儿等着。孩子生病了,我也很心疼,我两点钟坐下来就一直没有起过身,没有喝过一口水,我就是想尽快为每一个孩子看好病!”老婆婆坐下了,等她孙女看完病,她不好意思地向刘成芬道歉,说自己太着急,说医生的辛苦她都看在眼里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医疗制度的改革,乡镇和县城的病人都爱往市里的医院跑,病人多医生少,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儿科医生平均每天要接诊一百多名患儿,夜班医生通常也要接诊十多例,整个晚上基本得不到休息。虽然科室上排了值班表,但按正常流程处理完全部工作就需要十一二个小时,根本无法踩着正常的作习时间走,更别提有为危急患儿抢救的时候。
记者在儿科走了一圈,看到病房里的医生、护士摸摸这个孩子的额头,看看那个孩子的输液管,不时抱抱这个小孩,又哄哄那个小孩。
“关爱患儿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但在家里,我很少这样哄自己的孩子,一是因为工作太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二是下班回家太累,都没心情和精力去哄孩子了。”刘成芬说的,是儿科医生们对自家孩子共有的一种亏欠,她们给这种亏欠取了一个调侃又冰冷的名字叫做“六亲不认”,这里面透着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只有她们自己才知道!
一个优秀的团队,离不开领头雁的带领。中医医院儿科主任赵红,在昭通老百姓的心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儿科专家。长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赵红患上了眼底视网膜脱落,但她始终坚持带头坐诊,因为她割舍不下老百姓对她的信任。在赵红的带领下,儿科创新性开展工作,在开设特色门诊的基础上,目前,又在为母乳分析和儿童骨密度测定作设备和技术上的准备。赵红还带领医护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展科研工作,自主研制了小儿腹泻膏、消核膏、遗尿膏、红臀油等中药药剂,这些药剂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走在儿科病房,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彩色的世界。为了缓解孩子对医院与生俱来的害怕,医生把病房贴上了卡通墙纸,护士站随时都为打针输液的孩子准备着一些漂亮的贴画,小孩在面对针头的时候,可以得到一点小小的鼓励。
点点滴滴,平平淡淡,这些白衣天使却用真心真情守护了孩子的健康,守护了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