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01-16 09:20◆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文/图
幸运的6 个村民小组
“我们绥江信用联社负责会仪村莲花、水排两个片区6 个村民小组的扶贫工作。”杨仕国翻开一本厚厚的32K 黑皮笔记本,上边工工整整地用楷书记录着他在这里驻村3 年来的故事。
“经过多次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6 个村民小组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4 户476 人,另有非贫困户171 户589 人。”走在乡间的公路上,杨仕国像是说自己家的事儿一样,随口介绍着。
2015 年国家启动精准扶贫以来,会仪镇会仪村莲花、水排两个片区6 个村民小组幸运地被作为绥江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简称绥江信用联社)的挂钩扶贫点。绥江信用联社派出两名驻村队员和1 辆公务用车,并由49 名干部“挂包帮”,承担起了两个片区和144 户贫困户的攻坚任务。
“莲花、水排片区的群众很幸运,攀上了绥江信用联社这家银行做亲戚,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好多实惠。”会仪村党总支副书记邱生学感叹道。“邱书记过奖了,我们联社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杨仕国赶紧不好意思地说。
“你们看,我们现在走的这条公路,就是今年才硬化的。周围的这些漂亮住房,大多也是这两年才建设起来的。”杨仕国说,3 年来绥江信用联社出资近100 万元,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住房,发展产业,推动当地学校和文化场所建设,144 户贫困户全部住上了安全房,户户有致富产业。他打开笔记本,继续说:“其中28户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8 户同意异地搬迁到会仪集镇,3 户进行了房屋加固处理。”
幸运的白祖安讲信用
“17 组的特困户白祖安家有5 口人,原来住在石木结构的危房里。”杨仕国翻开笔记本,找到记录白祖安家情况的那一两页,上边记录了杨仕国每次到白祖安家走访的时间、了解到的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其实,不翻笔记本,我也记得白祖安家的事。”杨仕国合上笔记本,笑着说。
2016 年底,白祖安家被列为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国家有2.5 万元的建房补助,还可以从县扶贫开放公司贷款5 万元。但是,贷款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有三户农户为其联合担保。
贫困户都是穷困人家,像白祖安家这样的特困户,更是穷得经常“揭不开锅”,谁愿意给他家担保呢?“这么多贫困户要建房贷款,找谁担保哦!”
正当大家都在发愁时,在信用联社工作的杨仕国为这事开动了脑筋。他想,既然是三户联保,又没有亲戚朋友愿意担保,何不让三户贫困户相互担保呢!?这样既符合了政策,又让贫困户之间相互帮助,增强了他们脱贫的信心。
贷款联保的问题解决后,就是具体的建房事宜了。其实,无论是国家补助,还是银行贷款,都是要贫困户先开工建房,按工程进度再分期拨款。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像白祖安这样的特困户没有启动资金,如何开建呢?
杨仕国多次来到白祖安家,和他们一家研究如何建房,如何筹集资金、组织劳力。最后,杨仕国开车带上白祖安,到村集镇上去找建材老板,由自己担保,赊用钢筋、水泥和砖块,承诺等贷款下来后还给老板,再组织亲朋好友帮助建房。
就这样,别人只要两三个月就建好的安居房,白祖安家用了半年多时间,才东挪西借地建起了110 平方米的一层三大间(五小间)安全住房,并进行了简单装修。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绥江扶贫开发公司的5 万贷款因为政策原因,后半部分的2.5 万元就没有再贷下来,白祖安欠钢筋老板的1.5 万元钱就没有了着落,钢筋老板天天打电话找杨仕国催债,要杨仕国和白祖安讲信用,及时归还欠款。
于是,杨仕国只有找到自己工作的绥江信用联社,给领导汇报,又自己出面担保,给白祖安贷款1.5 万元,才还清了欠钢筋老板的钱。
“是杨队长的一心帮忙,才让我没有失信于钢筋老板,还住上了这么漂亮的新房子,像是在做梦一样。”50 多岁的白祖安感恩地说。
“这样二次贷款的贫困户有4 户,有的是我担保,有的是他们的亲戚担保,又从信用联社贷款,几经周折,才建起了新房子,现在还在慢慢还贷款。”白祖安说。
2017 年春节,对于白祖安家来说,那是难得一遇的喜事,他们终于搬迁进了盼望已久的新房子,告别了破旧的危房,全家人欢欢喜喜地过了一个新年。绥江信用联社的挂钩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还为他家送来了年货,祝贺他家乔迁。
幸运的杨燕有了“干爹干妈”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阳光照耀下,所有的贫困户都是幸运的。贫困大学生杨燕和他们一家,就是这样的幸运儿。杨仕国又打开自己的笔记本,讲起了杨燕家的故事。
2016 年,在驻村扶贫走访中,杨仕国发现,16 组的钟富琴带着孙子在家,人很勤劳,种了较宽的庄稼地,建得有安全住房,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后来,杨仕国才了解到,钟富琴的丈夫杨付洲30 多岁外出务工后就没再回来,留下妻子和儿子李春、女儿杨燕艰难度日。十多年来,钟富琴含辛茹苦地养育着一双儿女。
如今,杨付洲已在外再婚,儿子杨春也结婚生育了一个孩子,因为贫穷,儿媳妇也改嫁他乡了。2017 年,女儿杨燕考取了山东聊城大学。这个家庭有了新的希望,却暂时更加困难了。
“杨燕家的情况特殊,我就给我老婆说,我们就当在心里认下这个干女儿吧,要好好帮她!”杨仕国一边翻阅着自己的扶贫笔记本,一边讲述他和杨燕一家人的故事。
在2017 年再度精准识别中,因杨燕考取了大学,加之他哥哥在外务工也没有挣到钱,她家被重新识别成了贫困户。杨燕上大学的钱,都是到学校后申请的助学贷款。
“成为贫困户后,杨燕上大学就不用交学费了,还有生活补助。”杨仕国说。杨仕国的女儿已经在外工作。平时就是他和妻子在家。驻村扶贫了解到杨燕家的情况后,杨仕国就带着妻子到杨燕家走访,想多帮帮杨燕一家。
杨燕考取大学后,杨仕国和妻子专程开车把她接到城里的家里住,陪她在城里玩了两天,请她吃重庆火锅,让她感受到了父母之爱和温暖,引导她上大学后要发奋图强。杨仕国和妻子都存了杨燕的电话号码,加了微信,关心着杨燕的学习、生活动态,适当地给予一些资助。
杨仕国每次到钟富琴家走访,都要和杨燕微信视频一下,让她看看在家的年迈母亲和可爱的小侄儿。
“小家伙越长越调皮了。”“妈妈在家劳累辛苦了。”“叔叔,认识你们一家,是我们一家人的幸运!”“叔叔,天气冷了,你要多穿衣服。”“叔叔,你在我老家扶贫,开车要多注意安全!”“叔叔,我的生活费够用的,你不要转钱给我了。” “小燕子,你要努力学习,将来还要多培养你侄儿,孝敬你的母亲。”在杨仕国和杨燕的聊天记录里,大多是这样温馨的内容,也有杨仕国转账给杨燕的记录。2018年新学期开学时,杨仕国转了666 元给杨燕,祝她新学年学习顺利;国庆节时,杨仕国转了588 元给杨燕,让她买件冬天的衣服。杨燕都是再三推辞,被杨仕国“命令”收下。
“我们一家和小燕子他们一家,还真是缘分。都姓杨,杨燕比我女儿只小五六岁。大家在交往中也很投缘。”杨仕国笑着说。“我妻子就说,没想到,你驻村扶贫,还捡到个干女儿,真是天大的缘分啊!”
精准扶贫是国家担当,驻村扶贫更是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担当。从杨仕国的笔记本里,看到了同绥江信用联社一样的挂钩单位,同杨仕国一样的扶贫干部的责任担当和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