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赤水河源密码·二】溯河而上 千里考察的“源”结果

 2019-01-08 14:59  来源:昭通新闻网

◆记者 汪 舒 

美丽的赤水河  刘太华摄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珍藏版《千里赤水河行》(1994年1月出版,2014年10月重印)有这样的记录:

1992年4月15日,千里赤水河考察团向世人宣布: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板桥镇长槽村滮水岩,源头海拔176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4度45分6秒,北纬27度25分56秒。

赤水河上第一镇为板桥镇。

赤水河上第一街为洗白街。

赤水河上第一桥为公路石桥,长13米,高3米,宽5.2米。

赤水河上第一家为余清能家,距源头只有20米。

1992年5月27日,一块刻有“赤水河入江口”6个大字的石碑耸立在四川省合江县赤水河与长江汇合处的石盘角雷劈石。这标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对赤水河流域进行的全面综合考察结束。

赤水河入江口揭碑

第一,确定了源头,解决了自秦代以来对赤水河源头众说纷纭的问题。赤水河源头的确定,使赤水河的长度增加了86.5公里,由过去的436.5 公里变为523公里。上游为河源至二郎滩342.4公里,中游为二郎滩至赤水市127.1公里,下游为赤水市至合江县50公里。赤水河从海拔1760米的源头到海拔210米的合江入长江,天然落差为1550米。

第二,调查清楚了赤水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情况。赤水河流域南入云贵高原,北伸四川盆地,沿河地貌大体可以分为三区,高原区、山麓区、丘陵区。上游属于高原区,海拔1000米至1600米,河道多沿岩石走向切割,河谷深邃陡峭,两岸多为悬崖峭壁,河床坡降大,险滩接叠,水流湍急。二郎滩以下至复兴场系四川盆地的边缘,属于山麓区,海拔500米至1000米,河道基本横切山脉走向,山坡高程骤减,河谷渐宽,鸡鸣三省云、贵、川交界处渭河水流缓急相间,险滩较多。复兴场以下为盆地丘陵区,沿岸海拔200米至500米,以蚀馀山丘与冲积台地为特点,河谷开阔,水流渐缓,险滩较稀。

赤水河吴公岩古盐渡

除此之外,《千里赤水河行》一书还记录了赤水河流域的气象情况、水文资料、社会经济情况等。

云南省镇雄县和四川省合江县是赤水河的两端,整个赤水河流域干流经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和合江县,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金沙县、仁怀市、习水县以及赤水市,支流则流经贵州省大方县、遵义市、桐梓县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赤水河是祖国西南地区的一条经济大动脉,也是滇、黔、川三省的一条人文纽带。在滇、黔、川三省交界的土地上,一不留意就从云南跨入贵州、或从四川跨入云南、抑或从四川跨入贵州。滇、黔、川交界处居住的人们,只要走出大西南,外地人就很难分辨其口音究竟属于云南、贵州,还是四川。“十七十八下贵州、一路采花一路丢;一路采花一路甩,还有好花在后头。”这是赤水河源云南省镇雄县民间流传的一首歌谣、赤水河作为祖国西南地区开发较早的河流,人类在流域内的繁衍生息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原生态文化板块,它不仅是人类天生的对自然的好奇,也是这块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人性坚韧。

赤水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每年秋天到次年春天几个月时间里,源头地数条溪流变得异常安静,即便它们汇集在一起,也不会掀起更大的波澜。然而,从源头到中游近470公里的河段,相互拥挤的大山让河道逼仄、河流湍急。当赤水河进入下游的四川境内,冲积出宽阔的平原地带,在与长江拥抱之前,竟有几分羞涩、温柔。

观音桥,赤水河源头伏流第二落水洞。

赤水河到长江去,但赤水河从哪里来?

对未知的探索历来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境界!

1992年4月7日,《千里赤水河行》一书的作者谭智勇带领“千里赤水河行考察团”16名成员从赤水河中游的贵州省习水县县城出发,拉开了千里赤水河考察的序幕,考察重点之一就是确定赤水河源头。清晨,3辆印有“千里赤水河行”字样和“KC”标志的小车穿过习水县县城,沿着赤水河岸行进在黔北高原的盘山公路上。没有一个考察团成员的专业与地质考察有关,这是一次纯人文的考察,然而却得到了地理科学的结论,终结了赤水河源出多地的说法。

明朝正德年间的状元杨慎《赤虺河》一诗有“君不见,赤虺河源出芒部,虎豹之林猿揉路。”芒部是西南边疆开发最早的地方,是镇雄土司的发源地,称古芒部,今属镇雄县建制芒部镇。早在蜀汉时期,彝族祖先济火将军次子莫哺居此,到唐代乌蒙后裔阿统子芒部统治时期,就在此设芒部,属今云南省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和贵州省赫章县等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寄置西南番部都大巡检使司,元置芒部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中书省,清嘉庆五年设镇雄州。道光二十七年(1847),镇雄州知州吴铣在凌霄阁右边的石崖上,题写“古芒部”三个字,芒部一名沿袭至今,部分当地人仍习惯称芒部为古芒部。吴铣是清道光八年(1828)举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1844年起任镇雄州知州,任职3年。吴铣书法很有名,工行草,长写匾额。其在离任镇雄知州之际,题写“古芒部”三个字,在不舍中留下一段记忆。

不仅是杨慎的《赤虺河》一诗,现存的古代史志中,多称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但考察团经贵阳到达毕节有了新的发现。

荒田,赤水河源头伏流第三落水洞。

《毕节县地名录》记载:“赤水河,发源于毕节县境内青场公社之粮都,流入云南镇雄县。又于我县海戛公社之两岔河入境,流经海戛、团结、大渡等12个公社,是县境东北川、黔两省的天然界线。”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地理》载:“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南岸的一条支流。有二源,西源在云南镇雄境内,南源在毕节青场。”考察团对比了毕节、镇雄两地的地图,发现滇、黔、川三省交界处的三岔河,有5条河流自西向东汇合,分别是云南省镇雄县的鱼洞河、雨河,威信县的扎西河;发源于四川省古蔺县的倒流水;发源于贵州省毕节市的母享河。

考察团决定先去毕节的粮都实地考察。粮都古称犀牛塘,从毕节去犀牛塘要两天路程,考察团便选道云南省镇雄县,沿滇、黔边境进入犀牛塘,再转回贵州。

4月12日,考察团从毕节市向镇雄县方向出发,翻越过海拔1920 米的照壁石山峰,到了一个叫“烂泥”的小村庄。村庄有十几间茅草房坐落在荒坡上,四周看不见一棵树,绿色的杂草成为这个春天唯一的点缀。采访“烂泥”的几个农民之后,考察团继续前行来到滇、黔交界处,界碑上“欢迎你到云南来”几个红色的字让考察团倍感亲切,他们在界碑前拍下了进入云南的第一张合影,背景是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和葱绿的麦苗。

下午3时,考察团来到镇雄县泼机镇茶叶坪。这里海拔1915米,山岭笼罩着灰色的迷雾,山风吹动雾气奔涌。在山坳的一间简易小木屋商店里,店主赵正国告诉考察团,从这里到犀牛塘虽然不远,但下雨天,路很难走。考察团便请3位村民带路,冒着蒙蒙细雨走向浓雾深处,向犀牛塘出发。

下午5时10分,考察团来到了犀牛塘。犀牛塘海拔1780米,主峰煤洞坡梁子海拔1930米。一片青翠竹林掩盖的洞中,一泓清泉涌出。洞有两个口,可容人行走。考察团向居住在犀牛塘附近的村民常吕正了解到,过去这里有一个水塘,终年有水,故称犀牛塘,但现在只留下这眼泉水。经过实地勘察结合相关资料,考察团断定犀牛塘是赤水河上游母享河的支流,并不是赤水河的源头,赤水河源头在哪里,还有待于将赤水河上游主要河流考察完毕后,才能得出结论。

一天之内两进云南,在茶叶坪稍作休整后,考察团深夜到达镇雄县城。

赤水河的源头,历来是地理学家、史学家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课题。自秦代以来的有关论著中,对赤水河源有多种记载,但大多泛指在云南省镇雄县,在县境内何处就不得而知。

4月14日,考察团来到镇雄县坡头镇的岔河,这里是赤水河与渭河的交汇处,两水相汇,以河为界,滇、黔、川三省分别位于两条河流流入和流出的交叉处。

4月15日凌晨,考察团返回镇雄县县城。

倮倘坝,赤水河源头伏流第一落水洞。

在镇雄县境内,根据山脉的走向分支,有白水江、赤水河、乌江三大水系。赤水河水系在镇雄境内流域面积为1429.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8.5%,干流在县境内长95公里。考察团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考察清楚赤水河的源头,但在镇雄县得到的答案却有多种:安家坝豆戛寨山箐;罗汉林梁子;发源于尖峰山的雨河。

在镇雄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座谈会上,谭智勇提出,确定源头的标准有二:必须是流程最长的,必须是东经度最高的。经过充分论证,与会人员否定了赤水河源头在毕节市的犀牛塘及镇雄县坡头镇的岔河,确认赤水河源头应该在海拔2148米的罗汉林梁子山脚一带,准确的位置还需要去探寻。

赤水河源头似乎更近了,考察团用镇雄县特产大理石刻了一块由成员刘廷彬题写“赤水河源”的碑,等源头一旦确定,将立碑铭志。

4月15日下午,考察团沿着板桥河去寻找赤水源头,溯河而上,经洗白、石板桥、岔河后,河水渐小,行至罗汉林梁子山脚的长槽,河床到顶,只见三股水从绝壁上飞流直下,汇成一河。这里叫长槽岔沟,三股水汇合处叫“滮水岩”。左边为官山和纸厂的海子,平时水最大。右为张家坪子和甘湾子汇合的海子,中间为一山泉,名为银洞水井。三股水都是从罗汉林梁子流出,终年不枯。

久违了,千里赤水河的源头,考察团成员们异常兴奋,纷纷跳下车奔向流水。

实地考察与理论推断相吻合。源头确定下来后,考察团将刻有“赤水河源”的大理石碑竖在岩石上,“赤水河源”四个红色大字在夕阳的辉映下光芒四射。考察团打开一瓶习酒,倒在赤水河源石碑的泥土里,倒在一泻而下的源头清澈的河水里,让习酒的醇香飘逸四方。

4月16日,考察团沿着源头流出的干流而下,考察赤水河上游伏流的情况。赤水河源至铁厂沟称锅厂河,至洗白左纳松林山称箐水,至板桥称板桥河,至倮倘称倮倘河,入落水洞,落水洞处海拔1450米,地下伏流至法拉沟出洞;河水在地表流淌仅2公里,在麻塘的观音桥又入落洞河,此处海拔1380米,然后,河水又从拉埃村两处出水,一处在地上出水孔冒出,终年有水,一处在山崖上,称干洞,逢大雨,水才从干洞涌出,此处海拔1280 米;河水又在地上流淌近3 公里,在果珠乡荒田村的落水洞又窜入山崖,此处海拔1260 米,随后河水又从海拔1250米的鱼洞洞口流出。赤水河从发源处“滮水岩”至此三伏三明,汇集了上百条溪流后,进入赤水河干流,奔向长江。

渔洞河,赤水河从发源处“滮水岩”至此,汇集了上百条溪流后,进入赤水河干流,奔向长江。

站在鱼洞洞口,谭智勇突然明白,为何古人对赤水河源众说纷纭,特别是把鱼洞认为是赤水河发源地,主要是因为过去交通不畅,考察者溯河而上,来到鱼洞见水从洞中涌出,就认为此处为源头。后来者沿袭前人,从未对此有过怀疑。实际上,三伏三明之上的罗汉林梁子山脚的“滮水岩”才是赤水河源头。

 (文章所用图片由北京百年传奇文化发展公司提供)

审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标签 >>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