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微信
2019-01-03 15:10杜甫与泸州(外一篇)
俞胜
谈起诗人与酒的奇缘,人们脱口 而出的是李白,因为有“李白斗酒诗百 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 名”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人们把李 白称为“诗仙”“酒仙”,仿佛李白的诗首首都弥漫着酒的清香。然而,真相 总是隐藏在深处。查点唐诗,你会发现,李白与酒有关的诗并不是最多的。李白现存 1500 多首诗中,提到酒 的有170多首。而另一位与他同时代, 且与他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现存 1400多首诗中,与酒有关的就有近300 首。杜甫也是一位饮者,他“生平老耽 酒”《( 述怀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 肠。……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 壮游》)人们把杜甫称为“诗圣”,却没 有人称他为“酒圣”,自然也不会称他为“酒仙”。原来杜甫也有饮者之名, 只是他饮酒的名气被遮蔽在李白璀璨 耀眼的光环中了。
杜甫的一生,欢快时借酒助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愁苦时借酒浇愁,“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 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曲江二首》其一)。悲哀时畅饮,“酒阑却忆十 年事,肠断骊山清 路 尘 。”《( 九 日》)。
青 壮 年 时 期,杜甫“放荡齐 赵间,裘马颇清狂。”《( 壮游 》)。 老来尝尽人间百味,诗风沉郁顿挫。
这首《泸州纪行》即是其中的一首: “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 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
现在,没有谁能说得清,杜甫一生到过几次泸州,每次到泸州又停留了多少天。查杜甫年表,我们可以大略 地知道他的一生至少到过泸州两次。 一次是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的6月, 他到了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 州(重庆);一次是大历元年(公元 766 年)暮春,携家从成都泛舟岷江,取道嘉 州、戎州、泸州、渝州,移居三峡中瞿塘 峡畔的夔州。这两次途经泸州,没有 史料记载他在此作过几日的盘桓,大 约每次都是匆匆而过。然而,唐朝的 这位伟大诗人,因为泸州的酒,在这里 投下了深情的一瞥,这一瞥不啻美人的蓦然回眸,让今天的泸州人依然惊 艳、心颤,然后津津乐道不已。
唐朝的泸州,太阳应该比我们今 天见到的更大更圆一些,因为那时候 没有工厂的烟囱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几处酿酒作坊,散布在沱江两岸,尚不 能称之为工业的雏形。又大又圆的太 阳从沱江的东边出来,缓缓地划过天 际,没入到沱江的西边。江水东流,江 上白帆点点,江水美得比今天更醉 人。然而,唐朝的泸州,空气里弥漫的 酒香,一定不如今天的浓郁和绵长,因 为今天的泸州美酒,在沿袭古方的基 础上,又经过现代工艺的改进。鉴古 而知今,以今可推古。“古人今人若流 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来到泸州的杜甫,虽然已经老迈, 但他一定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四 五年的光阴。面对潦倒的前尘往事, 他有些悲凉,有些心灰。我之所以要 说是“有些”,是因为到泸州时的杜甫 虽然心境悲凉,却没有悲凉到极致;虽 然有些心灰,却没有心死。他还在失 望中寻找着希望,在失意中寻找着得 意。不然,他不会如此往来奔波,处处 寻找可能美好的生活。那么,现在,他来到心仪已久的泸州,美酒不可不 饮。他端起一杯,闻一闻,那酒香浓郁 四溢;尝一尝,那酒似一团火,舌尖初 触,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舌根。 这是怎样的佳酿啊,初尝微苦,继而口 舌留甘,三杯下肚,浑身通泰,真有飘 飘如仙之感。那苦和甘、辣和爽杂糅、 纠结在一起的感觉既神奇又微妙,杜 甫想起了自己的人生况味,他想说出 来,可是那种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无法用语言精妙地表达出来,他只能吟出“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 主人”这样的诗句。
杜甫的一生真是五味杂陈。首先, 他是一位文人。文人骨子里是渴望自由的,渴望随心所欲、奔放不羁的。其次,杜甫是一个儒者,儒家讲究“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着强烈的入世情怀。杜甫出身于官僚世家,自然比其他一些寒门子弟更加渴望建功立业, 实现自己的抱负。
当年,客居长安时,杜甫曾奔赴于权贵之门,可是理想与现实,恰如卵和 石的关系,碰撞的次数多了,出仕和入仕相纠结。心灰的时候,出仕就占了上风,隐逸的想法就从杜甫的心底冒 了出来,“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困守长安 十年落魄潦倒时,杜甫也骂自己的儒学不值一文,连自己的孩子都养不活,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 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 杯。”(《醉时歌》)。人生失意时,酒是 抚慰他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然而, 当他躲到角落里用酒将自己心灵的伤 口渐渐抚平后,他又做起了“兼济天 下”的梦。杜甫的身上就是有着这么 一股韧劲儿。
杜甫的身上还有一种迂腐劲儿。 他本来就有发达的机会,可实现他“兼 济天下”的抱负。肃宗曾授杜甫为左 拾遗,这是一个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的官,级别虽然不高,但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言辞可直达圣听。可世事吊诡,仿佛要有意地与杜甫过不去,一 个“房琯事件”让杜甫的大好前程如雨 打落花去。
人生是一场旅行,或漫长或短暂。但人生又不仅仅是一场旅行,因 为没有人像先知一样知道自己的终点 在哪里,风景如何?假如杜甫能够窥 破他的人生,他就不会在失望中寻觅 着希望,在失意中寻觅着得意。可怜 杜甫在临终前一年(公元769年),还在 奔赴于权贵之门。故人韦之晋任衡州 (衡阳)刺史,杜甫想去他手下谋一份 差事。于是,又一路风餐露宿,路上走了好几个月,风尘仆仆地抵达衡州。 到了才知道,韦之晋已经出任潭州刺 史。杜甫失望吧?次次失望次次望, 他擦干了额头上的汗,转身又奔赴潭 州。谁知,命运总捉弄杜甫,韦之晋突然死了。
不知道当年来到泸州时的杜甫是 个什么模样?我们今天看杜甫的画 像,看最经典的一幅,蒋兆和画的,一 张枯瘦而沟壑纵横的脸,“穷年忧黎 元,叹息肠内热”的模样。难道杜甫就 带着这样忧心忡忡的表情到了泸州 城?我猜想,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 他还有生活的热情;因为,即使满面愁 容,也会被酒香拂去。在唐朝,在泸 州,在微醺的酒意中,一位伟大的诗人 虽然猜不透未来,却能看到前尘往事 中的自己:“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 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 树能千回。”(《百忧集行》)。“昔在帝城 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 胆破。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中常 醉卧。……如今避地锦城隅,幕下英 僚每日相随提玉壶。半醉起舞捋髭 须,乍低乍昂傍若无。古人制礼但为 防俗士,岂得为君设之乎?”(任华《杂 言寄杜拾遗》)。
狂放、严谨,喜悦、忧愁,出仕、入 仕,柔韧、刚硬,迂腐、贤明……来到泸 州城的杜甫,用他身上的多种元素为 我们酿了一壶人生的酒,你品尝这酒, 能说出些许显现的元素,却说不出多 种元素勾兑在一起的奇妙和神秘滋 味,像喝了一杯泸州老窖的酒。
顺便说一句,“李白斗酒诗百篇” 这句名言,还是出自杜甫的《饮中八仙 歌》呢!
太姥山的心思
俞胜
太姥山在福建省福鼎市境内。从八方来的游客没有一个不为这山的容颜倾倒,没有一个不赞叹这山峰之险峻、山石之雄奇、洞穴之幽深……
他们读着山上前人的诗刻:“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功;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上天有穹洞,入地多幽窿;胜景无穷致,游人思来重。”他们个个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觉得这诗写出了自己眼前的景、心中的情。他们个个惊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么一座有着“海上仙都”之美称的太姥山啊,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只能让我们的语词止步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吗?
不,不是的!我猜想,一定是别的因才结出了别样的果。不然,为什么这座美丽的山出现在此处而没有出现在彼处?
我猜想,一定是在洪荒的时代,一定是在一个春天,因为那是一个怀春的季节。那时候的太姥山还潜藏在这片大地的下面。不!这片大地的下面也没有一座山,没有山的雏形。这一片大地,我且把她称作地母吧。春天,他用浩荡的天风吹醒了地母的眼;夏天,他用火热的阳光爱抚着地母的脸;秋天,他用细小的雨点润泽着地母的心田;冬天,他用绵绵的白雪装饰着地母的梦……他是这一方天空。
渐渐地,地母喜欢上了他,渐渐地,喜欢变成了喜爱,地母的喜爱不可救药。而情商低下的他却不解风情,对地母的心思一无所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他四时的职责。他对地母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履行着他四时的职责。
地母的心思要经历过几番的煎熬啊,有喜、有悲、有怒、有怨;有希望、有失落;有寡妇之夜哭,有羁人之寒起……然而,情商低下的他仍是一无所知,天命有常,四季轮回,一年年的将阳光和雨雪赐给地母。
地母的心思千回百转,已经成了一股滚热的岩浆了,已经到了再也无法抑制的地步,越抑制越翻滚得厉害,越要冲天而起。于是,这一天,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过,再也无法忍受情思煎熬的地母,猛地撕开自己的衣襟,她向他袒露了胸怀,她向他捧出了自己的心。
于是,天空为之震惊,天空为之动容!天空化作万千的柔情,他用奇花异草装扮着她美丽的容颜,用缥缈的云雾点缀着她的衣饰;他让蔚蓝的大海与她相伴,让最勤劳的人们做她的子民。上亿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人世轮回。然而,太姥山不改,青山与蓝天的奇缘不改。蔚蓝的大海依然与她相伴,最勤劳的子民依然生生不息。不信,你去看,在太姥山的南麓,瑞云畲族民族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生机勃勃。
你们今天来到太姥山,你们惊叹这山石的嵯峨、峰的诡异、谷的清秀、洞的幽深。你们看“夫妻峰”两石相偎,你们看“九鲤朝天石”九条鲤鱼飞跃上天,你们感叹真惟妙惟肖!你们只会感叹造化的神奇,你们不知道这些曾经都是太姥山的心思。
我知道这些都曾经是太姥山的心思。可是,太姥山的心思,只为青天打开。我来到太姥山,我迷恋着这里的一切:一块巨石,一棵大树,一条小溪,乃至一棵小草,一朵花儿,但我是一个凡人,我没有天的眼睛,我无法猜透太姥山现在的心思。我来到这里,我是一个受她欢迎的人,还是一个遭她厌弃的人呢?
因为我的迷恋,所以,我要在意她的心思。可是,我却只能试探她的心思,小心翼翼地。
我来的这天,群峰静默无言,要说太姥山无情,而云雾却在山峰间缠绵;杜鹃花虽然刚刚凋零,而紫藤花却开得正艳。山间的绿雪芽茶苍翠欲滴,采一片送入口中,唇齿溢香。那么,太姥山,我是一个受你欢迎的人了。可是,你清溪间的娃娃鱼,一见我的影,为什么要仓皇而逃啊……我始终猜不透你的心思。
有人说,太姥山的心思应该是那朗月,它从山洼间冉冉升起,在深蓝色的夜空中晶莹剔透。然而,我来的这天夜晚,偏偏雨雾蒙蒙,青天似乎有意要让我看不见太姥山上的月,猜不透太姥山的心思。
俞胜,男,出生于1971年,安徽桐城人,系中国作协会员,辽宁省作协特聘签约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城里的月亮》《寻找朱三五先生》,散文集《蒲公英的种子》等。作品入选《新实力华语作家作品十年选》《中国散文排行版(2014)》《2016 年中国散文精选》等,曾获安徽省首届鲁彦周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中国报纸副刊美文二等奖(2015)等奖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艺评论》等报刊介绍过其小说创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