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永远铭记那段艰苦的光辉岁月

 2018-12-28 16:25  来源:昭通新闻网

◆ 记者  韩兴国   

讲述人:廖宗香,原威信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初期,中国人民历经沧桑,刚刚经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人民处在一种茫然且不知所措的生活中,发展堪称举步维艰,人民生活极度困难,从那个年代走来,至今难以忘记那段艰难的光辉岁月。

“老三样”是高档货

那时候,威信的农村很少通电,没有电灯,多数人都在使用煤油灯照明,但买煤油要煤油票,不仅买煤油要票,电池电筒都要票,所以,票不够了只有点竹篙。公职人员每月供应一对电池,农民每户每月供应一两斤煤油。乡镇小电站,多数是10千瓦的,只能保证机关和公社用电,且经常停电,煤油灯和蜡烛是夜间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为了省煤油,高山上的群众晚上在家里,要么就是早点睡,要么就是烧着柴火,既能照明,又能烤火。只有晚上干活的时候,才将煤油灯点亮。

年轻人要去谈对象,只要能拿出“老三样”(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就算经济条件很好的人家了。自行车,比现在的宝马、奔驰等名贵轿车都还贵重,农村人几乎不可能有自行车。

三叔是乡邮电所职工,因犯错误被单位开除后,带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回到家里,这是村子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双河乡关田坝社在全乡堪称是条件很好的生产队了,也只有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缝纫机,高山上的群众根本不可能有这些“高档”的东西。

跟父母分家后,我们只分到了两个碗、两双筷子和3升包谷,这就是一家人的家当了。我在外上班还稍微好一点,妻子一个人在家,有时候一两个月都沾不上一点油荤。在妻子生大女儿的月子里,担心她营养不足,我通过好友弄了10斤变质的菜油渣来给妻子炒菜吃,想着让她补补身体,但炒出的菜腻口难咽。为了适当补充营养,妻子也只有硬着头皮吃下去。

大家都在拼命地“苦工分”

工分,就是根据劳动强度来评分和分红,这个词估计很多人已经陌生了,有的人甚至没有听说。那个年代,就没有时间玩。吃不饱,只得一门心思的去弄吃的,农民得每天下地“苦工分”,工人得到工厂或者铁路、公路施工现场挣“工分”。一个工分大概1毛钱左右,大概100个工分就值10斤粮食,1000工分值100斤粮食。

家里不准藏私粮,也不可能有多余的粮食,很多人到每年三四月份就断粮了。劳力好一点的一天能有七八个工分,普通人每天只有五六个工分。如果工分太少了,到年底不仅分不了多少粮食,还要补钱买工分。“补钱户”是很可怜的,不仅粮食分得少,还要被队里的人瞧不起,说你拖了大家的后腿。

大家都很辛苦,劳动强度远远超过现在的人,却经常挨饿。

居住在坝区的要好一些,在二半山区和高二半山区的群众就更穷了。

有人会反问:在山上不是可以打猎吗?

打猎是要靠技术和运气的,再说大家都打猎,哪里有多少野物供你打。如果打着一头野猪,就觉得发大财了,有肉吃了,觉得野猪肉很好吃。然而,现在的人们,大多数是不愿吃野猪肉的,觉得不仅皮糙肉厚,还味重不好吃。

大概80年代初,我曾经到昭通蹲点工作半年多,看到当时昭通城周边的很多老百姓也是许久不见油荤,才知道到处都一样,谁也不比别人好到哪里去。

由于很少供应植物油,大多数山区的农民都吃漆蜡油。漆蜡油,就是用农村的漆树籽打成油,并制作成块状型的蜡,这种蜡是可以将它加工成蜡烛的。在炒菜时,把炒锅烧热,将块状漆蜡在上面擦拭几圈,然后开始炒菜。漆蜡油其实并不好吃,味道腻口。这东西既然可以做蜡烛,可以想象,吃下去对身体怎么会有好处呢?除此之外,我们还吃过柿子叶、救军粮、漆米籽,这些东西中,漆米籽最好吃,但吃下去以后,要排出却是让人苦不堪言。

遍地茅草房和杈杈房

当时,遍地是清一色的茅草房、杈杈房,能住瓦房的农户已是了不起的人家了。双河乡的大马贵、岩三沟、猴洞这些二半山区,到处都是茅草房、杈杈房,房屋周围都是土路,一下雨道路泥泞,不方便行走,水胶鞋在农村是每个人都必备的步行工具。

如今,到处都是平房盖青瓦,两三层的别墅小洋房,最差的也是一层的小平房,条件好的农户,还要房屋内外精装修,很多群众的小洋房比城里的别墅都好住,交通方便的地方,城里的人宁愿住在农村。通过最近十年左右,国家不断实行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农危改和扶贫攻坚项目后,茅草房、杈杈房这些住房已经基本消除。

乡镇每天一趟班车

那时候,除了县县通公路外,几乎很少有通乡公路,除非是县县公路所经之地,才顺道通乡。

“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治安靠狗” 。这是当代人对最落后山区生活现状的描述。实际上,这句话应该是改革开放前全国山区的真实写照才对。因为,现在的山区再落后,起码还有电话、公路,还实行了农网改造。

改革开放初期,各个乡镇逐步打通公路,但那时候的公路可不像现在:不是混凝土公路就是柏油路,光着脚板都好走。那时候由于资金和技术有限,公路刚刚建成时,路况都很差,路面均用公分石铺筑而成,且未经压路机碾压,交通不发达,有车的人也非常少。每个乡镇每天只有一趟班车。

80年代初,我在离双河最远的乡镇旧城工作。那时,要从双河到旧城,乘车来回得4天,走路慢一点要2天,快一点的1天。从双河到旧城乘车的话,只有先从双河乡乘班车到威信县城,此时县城发往旧城的班车已经走了,也没有第二辆车通往旧城,得在县城住上一晚旅店,第二天上午8点再从县城乘班车到旧城。到旧城后已是中午1点了,如果当天要返回双河,这是没办法的,因为旧城往县城的班车已在中午12点出发了,所以又得在旧城住一晚上的旅馆,第三天再从旧城乘车到威信县城,再在县城住一晚上,第四天再从县城又返回双河乡,这样算下来,从双河到旧城往返可不就是要4天。

有一次,我刚从双河街上赶到旧城乡政府上班,听说爱人得了阑尾炎,已送县医院住院动手术,要我赶回去照顾。想到妻子在医院,我不得不连夜徒步赶回县城。当天下午5点,我一个人从旧城出发抄小道回县城,途经罗布乡一个叫羊厅岩的地方,已是凌晨两三点钟了,突然听到野山羊和狼等动物凄凉的嚎叫,吓得我浑身毛发冲天,但想到爱人住院,我也只得低着头小心翼翼地打着手电筒往前走。

如今的威信县,无论你要到哪个乡镇,微型车、摩托车、轿车,要什么车都有,二三十分钟一趟,最远的乡镇1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2019年底,伴随着途经威信县城的首条高铁成贵高铁的通车,加上隆黄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也即将通过威信,威信将迎来史上前所未有的交通发展期,群众出行不再难。

改革开放40年了,如今革命老区威信,无论是经济、社会、文化,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交通状况和幸福感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能够亲眼目睹的改革开放40周年的巨大成果。

铭记那段“饥饿年代”的历史,是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勇往直前,不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昭通新闻网文稿校对:白春菊

审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标签 >> 文学 改革 40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