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12-24 15:51梁家坝罗家老屋历经百年沧桑,记载了绥江解放的历史,讲述着绥江剿匪的故事,是珍贵的革命遗址、开展革命教育的红色文化基地和革命证物——
◆罗尚雪 文/图
绥江县中城镇回望村23组(小地名梁家坝),有一处建于民国初期的老屋(旧名新房子)。该屋原为川南民居典型的三合院,正屋大三间,内串架、外石砌结构,墙面用泥浆粉糊后再用糯米熬浆拌石灰精裱,划出青砖线条。大门用巨石条做门框,配上十多厘米厚两百多斤重的木门,大门两侧和堂屋背面两侧共4个内宽外窄的枪眼。正屋左右两侧是串架厢房,各有两间两层,木板楼,一楼为板壁,二楼为竹壁泥糊后白石灰外裱,盖小青瓦。院内地坝石块铺就。历经百年沧桑,正屋已被拆掉一间,左厢房改为了石砌楼房,虽显破败,但依稀可见当年雄风。
这样的老屋,却和绥江的解放与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1950年农历五月上旬,绥江解放,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解放军在绥江全境展开清匪剿霸战斗。端午节这天,解放军第15军44师130团1营先头部队来到梁家坝,随即对退缩盘踞在夫人坝的国民党残余武装陈超部1000余匪徒实施围剿,将陈超匪部击溃打散,零星残匪藏匿在回望村梁家坝、石桥坝后山老林。夫人坝战斗结束后,解放军一个连队驻扎梁家坝,将连部设在罗家老屋(新房子),指挥部队清乡剿匪,配合刚刚成立的乡政府开展征粮工作。
据81岁的房主罗进贤老人回忆,解放军驻此期间,正房堂屋是连长办公的地方,右边一间关押土匪,左边一间住房主。右厢房第一间是解放军的厨房,第二间摆饭桌。左厢房第一间、第二间都是审讯室,对抓获的土匪进行审讯。正屋和厢房的楼板上是解放军战士睡觉的地方。解放军非常友善,主动帮助挑水扫地、上山砍柴、下地干农活,管他们一家六口人一日三餐,与当地人民群众结下深厚感情。
罗进贤的母亲周崇英(已去世)思想进步,解放军排长李正忠在攻打夫人坝陈超匪部时壮烈牺牲,她积极动员和带领梁家坝村民到夫人坝参加李排长追悼会,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等口号。在解放军到来之前,陈超土匪到处散布谣言说“共产党共产共妻,共匪来了男的要被杀头、女的要被强奸、小孩要被杀了取心肝!”不明真相的村民都被吓着躲到山上的山洞不敢回家。周崇英上山到山洞向村民讲自己看到的解放军是什么样的,说解放军很好,不是陈超匪部说的那回事,把大家全动员回家。
梁家坝是远近闻名的土匪窝,梁家坝土匪以段家老大段大培、老六段大富、老七段大贵几弟兄和杨长恩为主,他们与太平土匪大刀队头子段树山长期勾结,到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解放军来时,这些土匪随陈超残部一起撤到夫人坝,被解放军打散,在深山老林躲了起来。周崇英动员村民向解放军提供土匪藏匿和活动线索,积极支持和帮助解放军开展清匪工作。历经大半年的艰苦努力,解放军将段家几兄弟和杨长恩等土匪先后全部抓获,关押在罗家老屋,后将其押解到凤池坝全数枪毙。周崇英被发展为绥江解放后第一批中共党员,当上妇女干部;时年13岁的罗进贤为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儿童拿着红缨枪在村口站岗放哨。1951年2月,清匪工作结束离开时,剿匪部队将所有的餐炊具、茶壶等物件悉数送给罗家作纪念。
现年88岁的老人罗发珍当时是当地出名的美女,土匪段老七看上了她要娶她为妾,但她看不起土匪,段老七采取威逼手段在1949年把她强娶过去。第二年解放军解放梁家坝,把她从土匪窝中解救了出来。罗发珍为了感谢解放军,在解放军驻扎梁家坝期间,她经常来到罗家老屋为解放军战士缝补衣服、洗菜做饭。后来邻村石桥坝一个叫蒲凤光(已去世)的青年光荣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伍后娶罗发珍为妻,他们在梁家坝定居,先领养了一个男孩起名叫“来生”,后自己又生了一个男孩。
解放后,罗家百年老屋见证了绥江土地改革、大跃进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史。土改时期,县里下派的工作组住在该屋,领导群众完成了当地的土地革命;人民公社时期,县、区干部住在该屋指挥群众发展生产;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到农村,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在这里居住、生活,在梁家坝参加生产劳动接受再教育。
梁家坝罗家老屋历经百年沧桑,部分构建虽已拆除,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它记载了绥江解放的历史,讲述着绥江剿匪的故事,是珍贵的革命遗址,更是开展革命教育的红色文化和革命证物,同时也是发展旅游产业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方案,着手对其进行维修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