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12-21 10:10◆陈剑宁
自从市委党校从繁华的市中心搬迁到距城十多公里的新址——昭阳区永丰镇绿阴社区后,我几乎每隔一断时间就要去赶一趟乡街子。笔者一生无什么爱好,只喜欢上了文学创作, 30多年前,昭通市委党校还在乡下即当时的卢汉公馆时,我写下一篇篇文稿后,就会颇有兴致地趁着永丰镇赶乡街子的日子,提着包包,装上稿件送到永丰镇邮局投递。
后来,昭通市委党校搬进了昭通市中心,我就不再跑到乡下邮局去投稿寄信了。经过30多年与诸多报刊编辑部的接触,他们对我的名字也就不太陌生了,一旦刊用了我的文章,就会习惯性地回复我、寄样刊或汇稿酬给我。我在紧张严肃的授课之余来处理这些杂事,也颇有意思的。
市委党校搬迁新址后,又回到原来的那个地方,离城十多公里了,我的来往信件怎么办?让报刊编辑把信件寄到城里我家的住处,那的确不方便!因我的住址是一个没有物业管理的居民住宅楼,时常出现信件遗失等情况。最后我就与永丰镇邮政局的同志协商好请他们把我的信件存放在邮政所里,过一段时期,我专门抽时间去取。如此这样,信件稿件安全可靠,我放心。借此机会还可以去赶赶永丰镇的乡街子。
我每次到邮政所拿了邮件以后,都要去赶赶乡街子,买些自己喜欢吃的核桃、板栗、山药和各种瓜果蔬菜、装满手拉车,满载而归。乡街子上,不论是农作物、果蔬还是工业用品、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等,应有尽有,买的人买了个够,卖的人卖了个喜欢。而让我最喜爱、最乐意光顾的是当地那些农村小姑娘把自己家中的五谷杂粮磨成粉,拿来现烤现卖的各种好吃的粑粑了。以前没有吃过那些各种各样的粑粑时,不知道那些粑粑味道香甜可口,饿了、渴了就只会去那些当地人摆的凉粉摊子上吃一碗豌豆凉粉或凉米线什么的。后来我看到街头巷尾有一些人尤其是城里来赶场的爱吃小吃的都会坐在或蹲在一个乡村小姑娘面前,围着她的火炉和面粉摊子前面,待她把面粉揉好了,做成荞粑粑、燕麦粑粑、糯米粑粑、米粑粑,麦面粑粑等烤熟就趁热吃买了,吃得津津有味,很感兴趣,也去蹲在那里买几个品尝。只见秀美的村姑那双灵巧柔和的双手拿起揉得十分柔和到位的粉团,修长白净的双手迅速把一团大小恰到好处的面团捏成一个个小碗形状,装进芝麻糖、花生等,然后压扁,就放在平板锅里,用微量的菜籽油烤熟、烤黄,几分钟后,一个个各式各样的粑粑就烤熟了,芳香扑鼻,一会会就让围着等的人都吃上了香甜松脆可口的各种各样的粑粑。人们吃了还想吃,有的的小伙子,一口气能吃上七八个,就连我这个老头吃了三个还觉得不够。远比在馆子里,在家里花上几十元、上百元吃那些油腻的食物好得多!那香、那甜、那脆,那面粉柔和细腻的感觉,真让我回味。吃饱了,还不够,还要买上几个带回家让家中的人也尝尝。因为是现烤现卖,要花时间等,但那是穿着素雅的乡村姑娘用心用智慧,做成的暖在赶乡街子人心中一道抹不去的美味,人们等一等也是乐意的。
这点见闻与感受,如果不去赶乡街子,是难以体会到的。是写作与邮政这样的联系让我感觉到了。人老了,身体好,去外地旅游,饱览祖国的美丽山河,何不畅快,但像我这样,腿脚不方便,患有慢性病的老头去不了远方,就找近处走走,逛逛乡街子,既有精神上的收获,又有物质上的收获,又何乐而不为呢?
昭通新闻网文稿校对:白春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