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12-17 10:40◆尹宗义
我背着破书包、穿着补丁衣服,从穷乡僻壤的老家走出来。没有厚重的底蕴、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过硬的能力,自卑的刺扎在我脆弱的心上,我觉得自己渺小得像一条丑陋的毛毛虫。中师毕业,我获得保送读大学的唯一机会,但那一根根自卑的刺仍然扎在心上;大学毕业,凭借自身实力找到理想工作,与一中优秀的教师、学生在一起,自己也变得优秀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觉地爱上写作,成为省作协会员,在创作的天空找到语文教学的本源;转身当了教研员,把根须深深扎进研究的泥土,汲取最丰富的养料,开出共享的花。回首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明白:成长就是努力到感动自己。
刚参加工作时,我除了去听优秀教师的课,虚心向他们请教,还特别喜欢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学习他们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最独到的解题思路,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采取学生善于接受的方式教学;找准重点、难点,努力做到精准教学。后来,我发现问卷调查有点冷冰冰的,互动效果并不理想,就直接召开学生座谈会,面对面交流,直接反馈。阳光透过窗子,照着黑板上写着的“畅谈·更明媚”几个大字上。一位学生直言不讳地说,自己静心阅读课文,比听老师讲授课文的收获更真切。我终于明白,自己读比听别人讲,更有意义。适当管住自己的嘴,把空间留点给学生,让其自由发挥,他们会成长得更茁壮。
我请毕业的优秀学生回来给学弟、学妹上课,介绍他们成功的学习方法、考试技巧。我坐在学生中间,认真聆听。讲课的学生说,要让学生体验高考全过程,能真切感觉命题教师、阅卷教师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揣摩命题意图,更精准地答出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答案。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醍醐灌顶。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是快速成长的最好机会。特别是向学生学习,让成长的根须深深扎进沃土,才能绽放出最芬芳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
我一直这样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即使成不了真正的作家,也要热爱写作,笔耕不辍——因为写作可以促进语文老师成长。语文老师有真切的创作体验,更能感受作家创作的心理历程,更能理清文章脉络、结构,更能意会言外之意。我始终坚持每天早起创作,写个性化解读课文的论文,写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每创作一种文体,对这种文体特点就有真切领悟,再去解读这些文体的课文,就能以知音的身份走进作品,在情感共鸣的琴弦上弹奏和谐的旋律。另外,当学生成为我作品的忠实读者,我迎着阳光,觉得自己就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百花园里快乐飞舞。
我一直埋头攀登教学的珠穆朗玛峰。在快到顶峰的时候,我开始担心自己有一天走下坡路。2013年,我从站了13年的讲台上退下来,考了教研员。在许多人为我可惜的时候,我却寻找到一条促进自我快速成长的快车道。
自从当上了教研员,我登上教育教学研究的殿堂,每年都有机会到各地参加培训学习,聆听全国最顶尖的大师授课,耳濡目染,开拓了眼界,丰富了阅历,积累了学识;我每年听上百节的课,不但从中学到许多成功的教学方法,而且通过评课,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境界;我每年阅读教育教学专著,系统地钻研专业理论,垫高了视点,看得宽、望得远、想得深;我每年都到各地作专题讲座,上公开课,服务基层,深受欢迎;我先后主持省、市多个课题研究,边研究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铸造教学“金字塔”。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就应该像一株竹子,深埋泥土多年,生长缓慢,每年只生长3厘米;一旦钻出泥土,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六周就能长到15米。折回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真的会被自己的努力感动。
作者简介
尹宗义: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骨干教师,省级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坊坊主,省作协会员,昭通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昭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昭通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与人合著《昭通文学三十年》,在省级刊物发表作品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