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12-08 08:54(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永刚 高飞)口感好的产品缺文化内涵,有故事的产品缺品质。
在云南盐津,有这样一种产品,它两者兼备。
它是由盐津润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几款产品——“状元米”“榜眼米”“探花米”。
“一是无公害,二是含富硒。”12月4日,在盐津县落雁乡龙塘村,记者见到润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昌会,她用两句话概况了这种米的亮点。
落雁乡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55岁的杨昌会,是土生土长的龙塘村人,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却敢想敢干,先后担任过龙塘村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她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让自己和村民一起致富。
杨昌会选择了自己从小就熟悉的水稻种植,2017年3月,成立了盐津润龙水稻专业合作社。
杨昌会的这个种植,有点与众不同。
“第一,稻鱼共生,在稻田中养鱼,所以种植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第二,因为有鱼的存在,它消灭了害虫。” 落雁乡副乡长李静介绍,这样的种植从生产环节就使米的品质得到了保证,“4月把稻秧苗插进去,5月鱼苗就跟着放进去,一起成长。”
“很香,有嚼劲。”随行采访的几名记者晚餐吃到用这样的方式种出的大米,如此评价。
除了生态的内在品质,这几款米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落雁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在清代就出现过落雁三贤。” 李静所说的“落雁三贤”,其实是三表兄都中过进士。
除此之外,这些年落雁先后有多名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
人中之杰,谓之状元。米在落雁产,人是落雁出,因此这种米按照不同的分类,被赋予了一个个特殊的名字:状元米、榜眼米、探花米。
“我们希望 ‘状元’这个品牌,带动我们落雁发展得越来越好。” 李静说,这是寄寓“状元米”的第三层意思。
犁、耙、簸箕、练到、锄头、背篓……在龙塘村润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陈列馆,记者见到儿时的许多农耕用具。这些记忆中的乡愁,也让许多来参观的游客,倍感亲切。
将文化注入产品,并将产品的品质进一步提升,“状元米”成为名副其实的米中“状元”。
“今年,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有机‘状元米’3000余亩,实现产值2250万元,实现经济利润达150余万元,带动群众721户3243人,其中贫困户267户1233人,户均增收3000余元。” 杨昌会说,通过不断打造“状元米”的品牌影响力,让这样的文化融入到产品中,既带动了贫困户参与“状元米”产业发展,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口感好,有内涵,盐津润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状元米”声名远扬。
“远销广州、浙江、昆明、重庆等地。” 杨昌会兴奋得告诉记者, “状元米”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获得了“双A富硒认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支持,“目前,不愁销,都是走的订单销售。”
据了解,除了推出“状元米”“榜眼米”“探花米”,盐津润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借助“状元”的品牌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谷壳与艾草等通过系列加工,推出了“状元枕头”等产品,极大提高了“状元米”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