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12-05 10:09◆胡华伦
出生在偏远山区贫困家庭的我,深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社会发展进步之快尤为欣慰。
在高二半山区的农村,广种薄收,耕地远而道路崎岖狭窄,记得读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与父母一道下地干活,路上来回就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特别在耕种洋芋的时候,种一亩洋芋就需要二三十背篓农家肥,每人一天顶多也就背十趟,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脚软不说,背上肩上破皮更是疼得要命。
除了种洋芋,要把洋芋卖成钱更是不易。高山上家家有洋芋,要背到河谷地区的集镇上去卖,路途遥远、价格偏低,偶尔还卖不掉。记忆中,家里洋芋、核桃是主要经济作物,核桃卖的钱用于家里购买肥料,洋芋卖的钱用来购买生活用品,读书的学杂费还得东凑西凑,一年省吃俭用,生活过得紧紧巴巴。但无论生活过得多困难,父母总是把供养我们兄弟几个读书放在第一位。
上初中时,村子里通了电,周边富裕点的人家买了电视机,每天干完活,晚上就集中在一起看电视。电视看多了,思想也随之进步了,稍微宽裕点的农户就买了马来喂养,每逢栽种就用马驮肥料,省时省力、互帮互助,一年下来轻轻松松,日子也过得惬意了。
“要致富,先修路”。我高中毕业那年,村子里通过各方协调,争取到了修路的政策,但需每户人家按照人口出工,一家负责修一段路程,就这样村里艰难地修通了村组道路,虽然坑坑洼洼,但马车、面包车能通行。就这样,无论是栽种,还是变卖农产品都方便了很多,偶尔还有商贩直接到村子里收购、贩卖各种商品。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电通了,路通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但大家没有闲在村里,农闲就外出打工,农忙的时候就回到家里种地,务工务农两不误。村民们都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娃娃读书不仅免了学杂费,还吃上了营养餐,我们也要艰苦奋斗,让孩子们好好读书,过上好日子。
今年国庆节期间,母亲想念老家那棵她以前亲手栽种的板栗树,我便带她回去看看。我们回到村子里,看到每家每户都建起了大砖房,村子里还有个小广场,老人孩子正在玩耍。一路到家,看到家家户户房屋旁的道路上几乎都有摩托车摆放着,有的还有面包车、大货车等。有六七个村民正在为已经硬化好的道路安装防护栏,村子里已经看不到当初人背马驮艰难劳作的情景,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美丽、和谐、富裕的新农村。
(作者供职于昭通日报巧家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