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昭阳
2018-11-24 17:37与茶结缘,屈指该有五十年了吧。记忆中,茶是与外公暖暖地连在一起的。很小的时候,外公常会来我家。一进家门,旋即往火塘边一坐,爸妈高声喊:“熬茶!” 我立马麻利异常地接一壶水烧在火上,把土陶茶罐放火上烧起。这是滇东北回族罐罐茶最基础的第一道工序。罐罐茶熬茶的过程,仪式感很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一道程序的规定动作后,我便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火上的开水壶和茶罐。开水通常是先就煨热的,很快就能烧开,重点是茶罐,要盯着它,等着它被烧变色,从褐黄略偏橙色渐渐变灰变白一直到整个罐体烧得通红。红了,就等着外公说一句“要得了!”,立马用右手拿着罐把,从火上取下来,然后迅速交到左手,腾右手抓一把上好的茶叶放到罐里,立马又把罐交换至右手,然后很有节奏地上下簸茶,只见一股青烟从罐中溢出,瞬间茶香满屋。这个簸茶的环节很见功力,慢了,茶会被烤糊掉,快很了,茶会被簸出来,必须力道恰好,只让茶香,不让茶糊。簸着簸着,茶罐逐渐由红转白,这时外公会说一声“要得了”,我就迅速将罐从右手交到左手,右手把火上正好烧开的开水壶拎起,把水准确而飞快地注入茶罐,水进茶罐,会听到非常悦耳的一声“嗞”,嗞声响起要迅速扬起壶嘴,这样会有一层茶沫随着水汽升起,漂在罐口而不会漫出。轻轻倾斜罐口,将茶沫吹到火塘的灰洞口,然后把茶水慢慢倒进陶瓷的茶杯,至此,整个熬制过程结束,外公端起茶杯,轻轻呡一口,说:“这个头道茶,好!”看我的眼神满是赞许和慈祥。我幼小的心中瞬间充满了得到肯定的窃喜与成就感。
与茶结缘,可谓是童子功。一罐茶成,头道茶上敬老人和重要的客人。二道茶父母可参与进来,而我,可分享五、六道茶,虽不再浓,却依然香透心脾,一口下去,顿觉耳聪目明。一罐在火,全家其乐融融,天伦之乐,尽在茶香弥漫之中。
及长,吾不沾烟酒,唯只独好茶。虽非专业茶客,却也心得满满,可谓历久弥香,提起茶来,满心醉意。因为醉茶,还曾采众醉之理,成一佳段,颇受众友认可。曰:醉是一种境界,程度各有深浅。醉酒,哪怕深醉,一天一夜足也。醉烟,真要醉了,没有一周回复不过来。而醉茶,比如罐罐茶,亮醇如清油,回苦回甘,喝之极涩,回味爽呆。如此一醉,无力无眠且无奈,没有半月难以复原。当然,茶虽醉中上品,却非极品。极品当属醉人,一醉就是一生,一醉无需再醒!其实吾之醉茶,亦已是一生了。
自小,在陪伴外公熬罐罐茶的经历中,既深得茶之滋养,也深受茶文化的熏陶。记得曾跟老爸进城买茶,老爸正在问价,我抓起一把凑鼻子一闻,脱口而出:“二级”。老板一听乐了:“什么二级”。“滇绿二级”,我立马接话。老板大乐:“准了,每斤少收你两毛!”其时为一九六九年,吾六岁。那时茶属供应品,还不能敞开买卖,买茶如做地下工作,得到深街小巷的卖茶人家中,还要环顾四周无人,方快速进屋。回族好茶,那供应的一二两明显不够熬喝,于是催生了茶叶的地下买卖。家乡曾有一段子,足见当时茶之珍贵。说因为茶少,一众邻茶友便想出一个办法,凑到一起熬茶喝,名曰喝“朋众茶”。今天喝我的,明天喝你的,后天喝他的。乐而过瘾,气氛极好,过年似的。待茶罐烧红,大家便从口袋掏出一小包用报纸包了又包的茶,说熬我的,熬我的。语气上颇有些争先恐后。但总有个把两个人,嘴里高呼“熬我的熬我的”,但手在衣服口袋里就是不伸出来,待结果落定,茶香四溢,才掏出茶。还很遗憾地说:“哎,还说这回应该熬我的了!”众人自然心领神会,哗的一声都笑了,这“朋众茶”,已然超出了喝茶本身,是困难少茶时代的苦中之乐,精神会餐。
及至改革开放后,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茶也从专供品逐渐走上了市场化。品种极大丰富,价格却高低错落。但总有一款茶是买得起的,所有人的茶瘾都得到了基本满足。颇为遗憾的是“罐罐茶”这一极具民族特色和仪式感的文化精品却渐渐消隐,只在一些边远山区才偶而得见。因为茶不再精贵,而时间节奏又渐渐加快,多数人都改熬茶为泡茶了,是为遗憾。我始终认为,熬茶之于泡茶,相当于是八大碗的正餐与方便面类的快餐之别,吃得饱,但已品不出历史文化的味道。且喝泡茶之后,酸碱逐渐失衡了,尿酸多至堆积,痛风患者激增至友众,据权威人士说:肉类基本都含酸,尤其是牛羊肉,而茶均富含茶碱。
因茶结缘,可友遍天下。因为不喝酒,喝茶便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毕业工作后,因工作出差,所到之处,均会在喝茶之余留意茶文化。故因茶之缘,结友不少。印象较深的是一次“斗茶”经历。公干至某茶叶盛产区,晚饭后,茶友约品茶。至一茶庄,邂逅当地一领导,茶友盛赞其为茶学者型领导,握手寒暄,竟邀我共茶聚。席间茶为主题。领导果然博学于茶,倾情介绍当地茶的历史,茶的特点,喝茶的益处,泡茶的方法,以及茶与人生的博学连接。期间竟有多次掌声,气氛热烈,茶香四溢。中途上了一壶新泡的茶,老板满脸真诚地推介,说是当地最好的茶了。领导遂做了个禁声的手势,说这个茶请大哥先尝,却之不恭,只好将杯放鼻下,轻闻片刻,然后呡而啖之。领导说此茶放之愈久,味道愈妙不可言。你品品看这茶有几年了。茶犹在舌,茶香轻弥,余味微甘,果然好茶,感觉之间,似有一缕青茶之味若隐若现,我脱口而出,说可能不会超两年,遂呼老板问之,老板面有愧色,坦诚果然两年未到。领导面有讶异之色,握手的力道大了许多,让司机去车上拿来他自己买了喝的半饼茶来,说老板不地道,以新充旧,大哥你再尝尝我这茶。遂亲自动手,洗杯,温杯,洗茶,闻香,品味,各道工序有序衔接,一气呵成,有爽心悦目的感觉,甚而还有些许庄重感。众茶友围而观之,一时静谧无语,待茶成,奉茶于我,满是期待地说你尝下,这是几年的。我顿感压力陡生,遂送茶入口,正襟危坐,作细品状。但觉此茶舌面流连,温润醇厚,回味甘涩适中,咽之有回肠荡气之爽,已无青茶之味,却也没有沉香之滞。好茶,我说。“多少年?”他满是期待地问。心里顿生一种拿不定主意的犹豫。只好不很确定地说,应该不会超过五年,在四至五年之间吧。哇,高人。领导一声轻呼,给了我一个真诚的熊抱。于是热闹再起,我们已然似久别重逢的兄弟了。谈兴大浓,情义与茶香交融,我遂报告了自己饮茶的历史,爱茶的兴趣,茶友交往的快意,尤其是家乡以“罐罐茶”为主要标志的茶文化,一时气氛温润,交流热烈,眼看时过午夜零点,考虑领导事务繁多,几次告辞皆被挽留,一直至午夜一点半,才余兴未尽地依依作别,深感茶亦是一逢知己千杯少啊!
因茶结缘的事很多,有时是一次邂逅,有时是一场茶路相逢,有时是品茶时两个看似孤独的邻座的会心一笑,而我最温暖最恨相逢晚,最憾相隔远的是与一群志同道合视茶业为事业的朋友的相识相知与相亲。他们已把我们当做亲人,每每电话与微信,皆是问咋还不回来。一句回来,宛如极品茶香,让人心醉。与他们相逢,平常得已记不住年月。但与他们相识,却打开了一扇通向茶文化的大门。大约是一个下午,小妹来电说有几个玉溪的朋友来昭,是我大妹的同学兼好友,约我共进晚餐,并特地点明餐后茶叙。及至相见,客套寒暄,因初次相识,加之客人旅途遥远,似无多话,便埋头吃饭,然后至一茶楼喝茶。大戏开始。几位友友,帅哥美女,茶桌一坐,顿时眼睛放光,话语也热络起来,直呼要泡一壶最好喝的茶给我尝尝。接着变戏法似的从背包掏出了一系列的专业茶工具,茶,水温表,专用杯子,秤,试纸等等。让我目瞪口呆,连泡茶的小妹妹,也惊得瞪圆了眼。变成了虚心的小学生。
被称为二哥的兄弟,是他们中的茶博士,往茶具前一坐,顿时双目精光四射。端坐,深呼吸,微秃的头很大地展示着智慧,右手轻抚茶壶,左手拿起一白色的专用杯,说我来给大家泡并介绍一下茶。茶是文化,他说。仅此一句,瞬间让我有了洗耳恭听的念头,这场面,铆足了仪式感。茶确是好茶,虽说几万几十万一斤的价格于我颇有些天方夜谭之感,但一口下来,满口生津,舌尖稍作停留,那一刻的滋味,厚重融润,轻咽而下,顿觉爽口爽心,再听二哥纵论茶经,从土壤气候,海拔高差,水质茶具,气候心情等等与茶的关系,到茶的历史,茶的辨别,好茶的灵性,茶友间情谊等等,讲至兴起处,竟有些手舞足蹈,激情四射。全不似一开始的内向沉闷,他是真正把茶业当成了事业,把事业当成了生活方式,这样的人生,颇有些爱一行干一行的舒心惬意,我不禁在心里真心为他们点赞。
话一投机,就会多了起来,在他们的激情点燃之下,茶在我心中也顿时活了起来,一时间,他谈专业茶经,我谈喝的感受。谈到了历史,谈到了过往,谈茶,也谈了各种与茶有关的奇闻趣事,谈到了茶与事业与人生之间的诗意连接,茶的境界,真真妙不可言。场面气氛融洽而亲切,说的说,听得听,谈的激情飞扬,听得心领神会,时至午夜一点,已然意犹未尽,不舍结束。这一夜,茶是主题。一喝结缘,从此于茫茫人海,多了一分茶香般不绝于世的情谊。
茶缘,茶是茶叶,缘是缘分。与茶人结缘,是人生中超越孤独的一种1+1大于2的温暖。缘有轻重,皆为人生福利。与茶结缘,初而苦涩,继而香润,再而瘾入身心,再难相忘于江湖,是好缘,也是好瘾。一壶在握,或临书卷,或友聚茶香,超然静谧。可热闹出带香的欢乐,也可幽静若地老天荒,让世界的喧哗与骚动如潮而退,如姜太公寒江独钓。喝茶,解渴。品茶,尝茶之百味而远人生之纷纷扰扰。喝茶,可大缸大碗,喝他个淋漓尽致,解瘾解渴,豪而爽之。品茶,大可眼观鼻观心,月光空茫悠远,思维上天入地,什么都可想,什么都可不想,造型如老僧入定,只有茶香,让茶香催眠,品而醉之。
茶缘,与茶结缘,与茶人结缘,新茶老茶,旧朋新友,皆因茶而缘,因茶而相知相亲,因茶而不再相忘于江湖。茶,茶缘,或许不会让人生更美,但一定会让人生香暖温润,历久弥香。
铁云峰,笔名伊月,耘丰,现供职于昭通学院,喜欢用文字记录行走的痕迹和快闪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