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2018-11-20 17:56连绵的瓜蒌架和瓜蒌藤犹如绿色军用帐篷,方圆有一两平方米公里;“帐篷”下挂着一个个一两公斤大的金黄色瓜蒌,瓜蒌架下面的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黄精苗;村民们正在“帐篷”里欢快地采摘着瓜蒌,一袋袋地往合作社输送。
合作社里,村民们有的在切割瓜蒌;有的在分理瓜皮和瓜子;有的在冲洗瓜子;也有的在晾晒、烘烤瓜皮和瓜子。10多个村民忙碌的身影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庆景象。
谁能想到,小小的瓜蒌,已变成了大山深处一名残疾青年带领群众发展起来的“金元宝”呢!
回乡创业试种中药材
绥江县会仪镇会仪村24组位于大山脚下的溪沟边,与水富县太平镇交界,绥江至水富的会太公路就从村庄里穿过,峰顶山水库就在家门口,是一个风景秀美的贫困小山村。
今年37岁的何长海,就是这个合作社的领头人,“金元宝”瓜蒌的引进者。他双手捧起一捧刚刚冲洗出来的瓜子,看着黑油油、亮晶晶的宝贝,喜悦之情写在了脸上,映在了心里。
要说何长海种植瓜蒌的经历,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
二十一世纪初,刚满二十岁的何长海也和其他山区青年一样,怀揣梦想外出务工,在外挣了糊口的钱,回家结婚生子修房子,平淡的日子里,十多年光阴一晃而过。
五年前,何长海在杭州一家食品厂务工时,左手不慎接触切割机,左手四个手指的第三节被切了半节,伤残鉴定为四级伤残。回到家乡调养后,老婆也和何长海离婚远走他乡。
面对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两个上小学孩子的困境,何长海决定不再外出务工,要留在家里照顾他们。留在家里,就得种好自己的几亩地。但如何让这几亩地生出“金元宝”却一直困扰着他。
一天晚上,何长海在和老父亲聊天时,老父亲说,第二天要上山采摘一些中草药去卖,可以换点油盐钱。老父亲的一句话,给了何长海灵感,自己何不在家种植中药材呢?说不定还是一条生财之道哦!
第二天,何长海就和老父亲上山采药,看看有什么品种适合当地生长和种植。2014年,何长海种下了80平方米地的朱砂莲,2015年,何长海的朱砂莲发展到了3亩地,另外也种植了一些其他药材品种。
但是,朱砂莲要生长四年才有药效,才能变卖成钱。何长海却是等米下锅,急着用钱养家糊口。怎么办?在试种朱砂莲等中药材的过程中,何长海经常上网搜索学习相关信息,无意中发现,四川南充一个地方在种植瓜蒌。
这种瓜蒌长相如小西瓜大小,一般单个瓜蒌重约1至2公斤,其果皮、果子、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等,是很多种中成药的原材料。关键的是,瓜蒌种植技术简单,当年种下7个月便可以采收,由于瓜蒌子药食两用,所以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公斤可达五六十元。
创立合作社种植瓜蒌
心动不如行动。2015年秋,何长海和当地中学做教师的哥哥何树文一起,专程到四川南充等地考察学习,引进了种苗。回来后就紧锣密鼓地甩开膀子干起来了,展开了命运反击战。至2016年,他们在本村民小组流转土地50亩,开始大力种植瓜蒌等中药材。他们采取立体种植方式,瓜蒌藤生长在2米左右高的篷架上,篷架下面种植黄精、当归等喜阴药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好出路。2016年上半年,在试种瓜蒌的过程中,何长海邀约本村民小组的几户贫困户和亲戚,共同注册成立了绥江县峰顶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期望和大家一起利用好当地的土地和气候优势,共同发展瓜蒌等中药材,实现共同脱贫致富的目标。
2016年因为是第一年种植瓜蒌,苗小果少,只收入了四五万元。2017年,绥江县峰顶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瓜蒌等中药材喜获丰收,实现了20多万元的产值。
周围的村民看见种植瓜蒌等中药材能够发家致富,都纷纷找到何长海,要求加入合作社。2018年,合作社根据各户的情况,同意他们以土地出租、土地入股、购苗种植等方式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指导技术,保底价+市场价统一收购鲜瓜,统一加工后对外销售,共同发展。目前,已有周围7个村民小组的131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其中贫困户就达83户。合作社建立了百草园(辨识中药材)、试种园(收集科学种植数据和检测含量)、示范园(规范种植)、种植园(推广种植)等基地600亩,每年十月十一月正是瓜蒌采收、加工的季度,2018年将实现产值80万元左右。
农业产业投入大,产出慢。种植中药材虽然收益快些,但要扩大规模,也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合作社发展到现在,我还是压力大的!”何长海边用机器清洗瓜子,边说。合作社建立3年来,已经通过股东集资、贷款等投入资金230多万元。“大家生活都困难,能够筹集这200多万元,实属不易,都是看到了中药材产业的未来潜力,更是对我们合作社的信任和支持。我呢,房子都抵给银行了,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发家致富。”
每年开春后的三月四月,是种植管理瓜蒌最忙的时候,而每年的十月十一月,又是采收、加工瓜蒌的忙季。每到忙季,合作社都要请三四十人帮忙干活,如扶苗、除草、搭架、拉藤、施肥等,都是些劳动强度不高的手工活,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干,当地贫困群众可以在家门口挣钱。
陈永飞是24组的贫困户,他家老少三口人今年三四月在合作社务工,挣了2万多元。11月正是瓜蒌采摘季,又是农闲时,陈永飞又和父母亲在合作社务工一个多月了。“这个冬天,我们可以在合作社务工挣得1万多元。”陈永飞高兴地说。
现在全国农村都是务工经济,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家里一般只有老人和小孩。80多岁的杨成贵老人看到大家都在合作社里劳动,也想来挣点钱花,多次找到何长海,何长海只得安排她一点轻松的活计,2018年春天两个月挣了3000多元零花钱。特困学生谭永燕在县城职高上学,2018年暑假期间,也到合作社来务工,两个月挣了4000多元钱,够她一年的生活费了。
“我们合作社2017年付出的工资是7万多元,2018年已经支付了16万元,这个冬天可能还要支付10万元以上。”何长海买来了切片机、洗子机、烘干机、三轮车等设备,减少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不然需要的人工更多。
领头发展地方瓜蒌产业
一个产业要想成功,关键在规模和品质。绥江县峰顶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坚持生态种植瓜蒌的同时,也在注重规模的扩大和发展。
种植瓜蒌的初步成功,也让何长海等合作社成员有了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帮助更多的贫困山区群众发展瓜蒌致富。
目前,绥江县已将瓜蒌、黄精等中药材种植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之一,一些村民和村委会纷纷找上合作社,想和他们合作,要求他们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共同种植中药材。
2018年,合作社指导水富县太平镇太平村种植瓜蒌100多亩,绥江县新滩镇银厂村种植瓜蒌20亩、黄精70亩;中城镇铜厂村种植瓜蒌50亩、回望种植瓜蒌10亩;会仪镇三渡村今年冬天正在种植200亩瓜蒌和重楼,为当地贫困户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提供产业支撑。
会仪镇会仪村24组的贫困户白永兴,在合作社学习到技术后,2018年种植了2亩瓜蒌,已采收瓜蒌3000多公斤,按每公斤鲜瓜市场价2.4元卖给合作社,已经收入7000多元,明年进入成盛产期后,2亩瓜蒌收入将超过10000元。
“2019年,我们合作社自有基地可望实现产值200万元以上。如果加上其他地方新加入的基地,绥江、水富两县瓜蒌产值将达到400万元以上,可帮助100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
“合作社这几年的发展,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合作社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何长海说,合作社成立3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昭通市人民政府、市委组织部、市供销社等各级领导都前来调研指导过,绥江县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更是十分关心,曾经组织他到外地考察学习,到省委农村干部学校培训,获得了农村种植技术结业证书。2017年,绥江县峰顶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绥江县诚信企业等荣誉,2018年又获得了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荣誉,并向国家商标局申报了会仪峰顶山商标,现已经正式取得商标证书。
“前几天,安徽的中药材厂家又来我们基地考察了,计划加大合作力度。”何长海信心满满地说。他已与外省的几家中药材厂签订了供货合同,他的目标是,要代理云南省的瓜蒌生产和销售,成为云南“瓜蒌王”,帮助更多的山区群众种瓜蒌致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现代社会不需要小打小闹的小农经济,需要的是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的抱团发展。绥江县峰顶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