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11-15 10:17◇ 何金艳
他说:“要钱不要命才是正确的生活观。人都没有了,要钱来做什么?”这话让人觉得可笑、荒谬,可是你却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就像“你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瘀青。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所以,不要试图通过简单的言语、浅显的表象去评价、判定一个人,事实上,对人真正的认知没有那么简单。
初见陈叔叔,是在医院。人很容易用首因效应定义一个人,就比如我。本以为判断无误,却在真相面前不堪一击。陈叔叔五十岁上下,身高一米八,给人东北大汉的感觉。初看是位生活优渥、温文尔雅、见识广博的生意人。起初,大家不熟悉,出于礼貌,我主动向陈叔叔打招呼:“您家也来看病么?奶奶是什么病?”陈叔叔推着老母亲边走边讲:“肠道出血,都八十三岁的人了,遭罪。”鉴于不愿详说病症,怕不经意侵扰了人家,也动弹了自己的情绪。
慢慢熟络起来,陈叔叔也跟我拉拉家常。陈叔叔是大理人,家里是三兄妹,大哥中年去世,身为老二的他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目前在一个工地上承包小工程。对陈叔叔的初步臆断也算正确一半,是个小老板。陈叔叔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跟我同岁。他偶尔会以长者的口吻诉说他的人生经历、吃过的亏和走过的弯路。这时,陈叔叔俨然把我当作他的女儿,希望我不要重蹈覆辙。大概为人父母者,都如此慈善。在我浅薄的认知中,“为人父母者天下至善”,父母是竭忠尽智、无微不至的代名词。落入凡尘中,不管你是怎样的人,都会经历风雨、痛苦与无奈。陈叔叔于2016年做过心脏瓣膜手术,他说:“别看我像个硬汉,可是我胸口上也有伤呀!”话语间,陈叔叔笑得很爽朗,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粹。
次日,陈叔叔女儿来看奶奶,一进门便与我相视而笑,因为是同龄人,交流得很自然,就像认识了很久。我们都有忽悠父母的相同技能,都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不会当面忤逆父母,可私下却任性而为。陈叔叔女儿做事利索,为她奶奶换洗完衣服后,就回去上班了。后来,陈叔叔跟我讲述了他两个女儿的事情。去年叫大女儿按揭看好的市区房子,可是大女儿不听,错过了机会。慢慢地,他谈到了二女儿。陈叔叔家乡的习俗是家里有两个女儿的,必须留一个女儿招亲在家,以便照顾父母,他二女儿就是如此。他继续说:“我们老了只能依靠二女儿,现在她有一个孩子,女婿比她大两岁。女婿不怎么讲话,也不与我们沟通,结婚后在老家两年,也不出门打工。2016年女婿说要做生意,我就把自己仅有的存款给了他们。”陈叔叔要求女婿看准了再投资,不能蚀本,只知道女婿做烤烟生意。一年后,陈叔叔问女婿:“烤烟种得怎么样了,我虽然不懂,没有种植过,也可以去看看。”女婿不回答只是笑,后来只能隔着监狱厚厚的玻璃看到女婿。说到二女儿,陈叔叔眼神凄凉、神情哀伤。“我五十多岁了,压力很大。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有病,担心随着年龄的增大找不到工程,所以现在要抓紧时间赚钱,如果我倒了,这个家就会彻底跌入深渊。二女儿还不太懂事,不去工作,仍然依靠着我们。还有外孙需要照顾,所以对我而言,要钱不要命才是正确的生活观。”
这时我突然怔住,思绪在脑中盘旋:作为普通人,绝大部分人都生活得不容易,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常言道:“人到中年不如狗”,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中年人下班后会静坐于车上抽烟,以放空自己。中年人的背后,很多时候藏着无法言语的辛酸和孤独,因为身边都是要依靠他的人,而他却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昭通新闻网文稿校对:白春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