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7-18 09:37一条条干净的乡村道路阡陌相通,一幢幢新建民居错落有致,文化广场上绿树成荫、鲜花点缀、欢声笑语,田野里,辛勤的劳动人民在耕耘着希望……
近年来,昭阳区干部职工俯下身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以攻坚拔寨的决心、滴水穿石的韧劲、持之以恒的毅力,按照“安全、清洁、美观、活力、有序”的要求,把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及“七改三清”专项行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全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农业、提高群众收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统筹推进——全面打开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昭阳区创新工作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将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统筹结合、整体打造,总揽推进全区扶贫、易地搬迁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制定出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乡、村、组干部职工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远谋近施、齐抓共促,全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步入快车道。
精心规划——引领乡村美丽蝶变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该区立足各乡镇经济发展实际,顺应发展变化趋势,分类型因势利导,分步骤循序渐进。高标准、高起点完成旧圃镇、北闸镇、永丰镇、布嘎乡、守望乡、小龙洞乡、洒渔镇、乐居镇、苏家院镇、靖安镇和青岗岭乡等乡镇村落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编制。
遵循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田园风光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和“先规划后建设、无村庄规划不开工、无民居设计不动土”的原则,以“坡顶青瓦两头翘,白墙灰线格子窗”的房屋建设风格为主,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兼容并存,科学规划。根据群众经济收入和居住区域,昭阳区结合实际,规定不同房屋外型标准:坝区乡镇小康型、二半山区乡镇安居型、山区乡镇保障型三种建房标准。结合“海绵乡村”理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入户道路采用透水砖和石材进行铺设,进村主、次干道以水泥路、柏油路为主,充分考虑“两污”排放工作,预埋污水处理管道,做到雨污分离。
示范引领——打造幸福美好家园
该区已投入11.5亿元,用于全区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建设。现已完成永丰镇元龙村陈家营自然村、洒渔镇巡龙村绿荫自然村、靖安镇大耆老村、青岗岭乡沈家沟村、苏家院迤那村孟家营自然村5个示范点房屋及道路、广场、绿化、亮化、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余村庄房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启动。目前,已完成道路硬化27公里,路灯安装248盏,树种载移1055棵。
全面整治——培育农村乡风新貌
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是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全区深入实施农村“七改三清”(即: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综合整治,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围绕打造建设现代文明美丽乡村主题,从教育引导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实现“三抓三化”,即:抓基层、促进农村治理社区化;抓载体、促进农户教育网格化;抓转变、促进农村文明现代化。如今,农家书屋成了农民致富的“加油站”,文体广场成为农民的“快乐驿站”。
多产融合——拉动增收实现富民
既要让农村美起来,还要让群众富起来;既要建设,更要发展。昭阳区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结合起来,以产业富民为核心,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市场需求,创办家庭农场、农业庄园等生态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推进农民技能培训全覆盖,着眼于增强群众“造血”功能,融合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等工作,大力实施农村技能培训工程,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目前,流转土地7.8万亩,建成苹果、蔬菜、肉牛等农业庄园、园区21个,核桃样板基地4个,促进就业5210人次。如今,走在昭阳,可以看见大片的苹果林繁花似锦,无公害蔬菜绿意盎然,烤烟种植有序进行,肉牛养殖蒸蒸日上,西凉山河谷区域的花椒丰产稳产,大山包旅游开发日趋成熟。
同心共筑小康梦,美丽乡村入画来。美丽乡村建设,必将托起滇东北城镇群的一颗明珠。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