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区乐居镇郭祥倩三进城三返乡的筑梦征程

 2016-08-09 08:43  来源:

昭通新闻网讯(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单虹)“身残志坚”、“身残志不残”。——形容她,大多会用这些字样。可是形容女人,我更愿意用花儿来比喻。是的,她像一株君子兰,坚强、刚毅。她就是郭祥倩,一名来自昭阳区乐居镇仁和村的农民工。

“郭总,你好!我是……”与郭祥倩联系了采访,根据她的介绍,独自寻路找去。“我出来接你”,郭姐怕我找不到路,直接到路边等待。老远就看到一个穿着黑色衣服、中等偏瘦身材、满脸笑容的中年女子冲我招手。在她的身后就是郭祥倩的酒坊“仁和纯粮酒”。

几番电话联系后,相互间已经有些熟络,我称她“郭姐”,她叫我“小妹子”,让我们之间的采访、聊天显得不那么拘谨。

从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开始,郭祥倩开始讲述她的人生经历——照片上郭祥倩正在教几名女子做衣服,这也是她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我一岁零两个月时不慎跌入火塘,烧坏了右手5个手指,留下四度残疾。”记者早已留意到郭祥倩的右手。初中时,又因一次意外脑部受伤,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她被迫辍学。跟身体完好的人比起来,她应该算是一个不幸的人,但苦难没有让她倒下。“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郭祥倩用这句话自勉,她坚信, 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打过零工、摆过水果摊,卖过涂料、开过餐馆,酿起了酒、发展起了养殖业。曾经三进城市,又三回农村。今年46岁的郭祥倩,这样总结自己。1994年,20岁出头的郭祥倩第一次到昆明打工,文化程度不高,加上手有残疾,打工并不是很顺利。后来经亲戚介绍在城中村帮人缝衣服,50块钱一个月,收入少之又少。一年后,郭祥倩回到昭阳区苏家院乡,参加了技术培训班,学习裁剪技术,在当地摆起了裁缝摊。喜欢帮助友邻,做的衣服大家也喜欢,生活有了点起色。

成家后,生活并不宽裕,闲不住的她思考着能否再次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涂料市场利润很大,郭祥倩立马借来500元钱作为创业本金,第二次进城。在城里租房子,建洗灰塘。为了打开市场,她用自行车驮着一百多斤的货物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凭借质优价廉的好口碑,郭祥倩成了30多家建材门市的涂料供货商,郭祥倩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到2003年,已有了3个门市,生意红红火火。“顾得了一样,顾不了一样”,就在这时,郭祥倩发现两个女儿学习成绩在下降。考虑到不能因为挣钱荒废孩子的学业,郭祥倩转让了门市,又一次回到农村。

“做什么事情要爱拼才会赢,要抓住商机。”勤奋的人总能发现各种机遇。回来后,郭祥倩发现当地人很喜欢喝纯苞谷酒。2013年,在昭阳区残联和妇联的支持下,郭祥倩专门去大理鹤庆找师傅学习,办起了酿酒作坊。她酿的苞谷酒不掺假,价钱公道,大家都喜欢喝,逐渐,酒坊的名声越传越广,收入一下增加到一两万元。与此同时,郭祥倩还发展酒糟养牛喂猪,养了30多头牛、10多头猪,实现了年纯收入10多万元。

可就在前年,由于经营规模扩大,酿酒作坊投资70多万元,各种开支一下子紧张起来,压力使郭祥倩病倒了。可有一个信念支撑着她,她撑着回到了酒坊。得知了郭祥倩的困难,昭阳区人社局、畜牧局、农业局、妇联、残联、计生协会等部门,以扶持和贷款的方式,先后送去了25万元资金。郭祥倩认为自己是幸运的,遇上了好时候,再大的困难都算不得什么,没有理由不干好,没有理由不把贫困乡亲带上致富之路。

“要说以前的事,摆(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真的很辛苦。”说起往事,郭祥倩几度哽咽。

如今,郭祥倩的梦想在农村扎下了根,她准备申报《云南省残疾人创业示范点》、《巾帼脱贫示范点》,带动乡亲们加入新农村建设。于是,着手流转120余亩土地,扩大林下养殖,发展生态农业。“如今,我的大女儿上了大学,小女儿成绩也很优秀。70多岁的公公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和睦开心。”郭祥倩笑着说。

谈话间,郭祥倩拿出手机,播放她作为农民工代表在今年全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发言的视频。“这次发言的只有3个人,我是唯一一个农民工代表,知道要发言我很紧张……在大会上,我一点也不紧张。李书记、陈省长(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接见了我。”可以看出,郭祥倩十分珍惜这次经历和机遇,也有些自豪。据了解,郭祥倩先后被评为2016年“云南省优秀农民工”、昭通市“农村致富带头人”、昭阳区“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女能人”、“双比双学女能人”、“自主创业女能人”、“昭阳区残疾人自主创业先进个人”。

“荣誉虽然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光环,更重要的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责任,我要把它当作创业致富中的一个‘导航器’,引导我走向更宽广的致富之路。”末了,郭祥倩这样说道。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