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3-05 03:04通讯员 杨应光
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小康社会,昭阳区以“十项举措”为抓手深入开展脱贫攻坚。
产业发展引领脱贫。主要按西凉山片区、二半山片区和坝区三个片区实施产业发展:西凉山片区以大山包旅游开发作为带动,大力发展花椒、核桃等种植业和畜牧业;二半山片区主要发展核桃、反季蔬菜等种植业和畜牧业;坝区集中发展苹果、葡萄、蔬菜等特色产业。重点实施20个农业庄园、100个家庭农场、156个美丽村落、5个特色集镇“2115”工程,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产业发展项目、组建1个以上专业合作组织,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1个专业合作组织、人均有1亩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加快农业产品市场体系、流通网络和产地市场建设,开展“电商扶贫”;运用“互联网+”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
基础建设夯实脱贫。夯实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18年,硬化乡、村主干道433公里,126个自然村内串户路;建设五小水利工程953个、解决12万人饮水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完成贫困村、特困自然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实现所有贫困户都用上安全可靠的电;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7818套、农村通信网络基站191个,实现贫困村广电网、互联网全覆盖。
易地搬迁促进脱贫。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聚焦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22000户79201人贫困人口,计划投入资金15.44亿元实行易地扶贫搬迁;科学谋划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发展教育带动脱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施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在高中阶段除享受其他政策外再给予每人每年2500元的助学金资助;考入一本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本科学习期间,除享受其他政策外由省级财政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学费奖励。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等素质,达到脱贫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目的。
劳务输出支持脱贫。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免费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菜单式”定向培训,确保贫困户户均有1人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实现培训1人、就业1人、脱贫1户;支持贫困群众就地和到省内外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就业创业,加大向东部沿海地区劳务输出的组织服务力度。对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100%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积极推荐就业。为贫困人口提供职业培训政策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
社会兜底保障脱贫。符合社会兜底保障条件的应保尽保,已稳定脱贫的有序退出。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群众给予及时有效救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补偿扶持脱贫。将贫困地区25度以上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将该退的斜坡耕地全部退下来;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多渠道筹集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资金,提高补偿标准,引导支持贫困群众发展林下经济,调动群众管林护林积极性;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资产收益辅助脱贫。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切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增加贫困户入股资金分红、土地资金等收入;加大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等,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恢复重建巩固脱贫。加快地震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好59所学校、2000套专门解决边远山区教师、医生住房难题的保障房以及20个村级卫生场所,完善或改扩建中、小学200所,乡级卫生院13所、村级卫生室91个;引进名师名医,创办名校名医院。
环境整治助推脱贫。以集镇管理、生活垃圾、农村建房秩序、公路河道卫生、村庄美化绿化等为整治突破口,着力解决建筑乱搭、柴草乱堆、庭院乱挂、畜禽乱跑、污水乱流、垃圾乱倒等问题,创建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农村人居环境。